简斌全 发表于 2019-8-5 07:05:13

辉映长淮天地阔 每有光泽耀古今(3)

辉映长淮天地阔                每有光泽耀古今(3)——光山之行访简仕成宗长随记湖北荆州      简斌全
(三)抵信阳,乘简仕成宗长提前预约的小车,中午抵光山,简仕成宗长已安排简桂军宗亲在盛达酒店迎候。我因在火车上吃过中餐,谢了桂军宗亲再安排中餐的美意。桂军宗亲告知仕成宗长这两天事多颇忙,嘱我先在酒店安顿休息,他下午3点再过来陪我。入乡随俗,客随主便,只好谨遵安排。
        3时许,简桂军带着一位白发老者简学柱宗长一同过来,简学柱宗亲当年曾同简祖贵、简恩承、简恩来诸宗长一道参与编写过《豫斓堂简氏族谱》,梅松先生编著《简氏通志·豫皖苏卷》时,参加江南简氏冬至祭祖时同简学柱宗亲有过见面。正因为有了《豫斓堂简氏族谱》的成功面世,才使得后来《简氏通志·豫皖苏卷》的出版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桂军、学柱宗长说:下午有时间,既然来到光山,光山的人文风土,颇值一观。于是先往司马光出生地一一司马府。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祖籍山西,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自幼聪慧好学,宋仁宗宝元六年(1038)。考入进士甲科,历仕仁宗、神宗、哲宗四朝,先后任天章侍制兼侍讲、知谏院、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等职,卒赠“温国公”,谥文正,赐“忠清粹德”碑。著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对后世影响巨大深远。据清朝版《光山县志》载:“司马井在光山县治东儒学教谕舍前,宋司马池为光山令,生子于官廨,汲此井水以洗,取名为‘光’”。一千年前,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在光山担任县令,他的儿子诞生在光山县衙官廨,遂起名为司马光。司马光故居不大,东、西两门,四合院格局。南设有司马光生平展室,北为后堂民俗展室,院中心有司马井、养粹亭,西院墙下有“司马光砸缸”群塑像,据说司马光在这里度过童年,著名的“司马光砸缸”的典故也出于此地。《宋史》载:“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有考据癖的我,忽然想到:“司马光砸缸”救下的那个小孩是谁? 据考掉进水缸里的小孩叫上官尚光,和司马光同岁,是司马光从小要好的玩伴。上官尚光长大后,不忘司马光的救命之恩,特地建了一座亭子,名曰“感恩亭”,他居住的地方在光山的“上官岗”,现存的光山上官家谱也记载了司马光砸缸救上官尚光的事。司马光诞生千年之际,我到访光山一游司马府有题:
        初夏有缘到光山,司马府中访砸缸。
        老柏犹含昔时雨,苍石多铭古文章。
        心存济民任呼牛,手有椽笔振史纲。
        通鉴载国谱记家,慕追后尘来借光。 离司马光故居不远处,贡院街白云巷内有邓颍超祖居。邓颖超父亲邓廷忠(1861-1911),字靖臣,河南光山人,自幼习武,臂力超群,以刀、棍武功见长,光绪十一年(1885)中武进士,并点名武翰林,授任光绪御前侍卫,后授任广西南宁镇台之职。邓颖超祖居座北朝南,前后两进,现存清代建筑房屋30多间,为两个独立四合院落,一看就是官宦人家的庭院。周公在淮阴的故居,我也到访过,市井小康人家的院落。纪念正堂的一副对联:"恩泽秀穗先脱颖 来伴周公唤小超 "首尾冠名,构思巧妙,雅致有韵。 虽然下着雨,桂军和学柱宗亲还是饶有兴致的开着车陪我看了光山的官渡河八景。开始以为官渡河或许就是那条官渡之战的河流,然此官渡非彼官渡。官渡河,名小潢河,所谓潢川即是,流经光山境内,因古时此处埠口为自豫达楚省通衢驿站,设有渡夫,故名官渡,遂称为官渡河。“官渡清波”为光山的古“三台八景”之一,方志记载:“秋冬深晴,滩沙浅泛,褰裳能涉。夏雨积涨,汇浸群流。登楼而望,浩渺荡漾,远岸若浮,清波似镜。”明朝贺守约有《官渡清波》诗云:光山南去有长河,两岸春风涨绿波。斜日扁舟重回首,向来官柳已无多。车绕行关渡河边,望着已复大观,两岸花团锦簇,碧波荡漾的关渡河,遂步《官渡清波》原韵而和:浮光已远逝长河,花树夹岸映绿波。扁舟不见虹桥起,淮水侧畔欢歌多。“俯映长淮,每有光辉”,光山的确很光彩,很光辉!


简斌全 发表于 2019-8-5 07:08:30

一片蛙声惊夏梦,
满园花影舞清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辉映长淮天地阔 每有光泽耀古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