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斌全 发表于 2015-11-3 09:13:13

移民圣地之鄱阳湖畔瓦屑坝(三)

移民圣地之鄱阳湖畔瓦屑坝(三)明初瓦屑坝移民在我国历史上,几乎每次改朝换代都发生战争。由于战火蹂躏以及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社会剧烈动荡,引发了人口的不断迁徙。历史上为避乱、逃荒,中原百姓曾多次被迫向外大规模流徙,主要是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更偏远的南方移居。其它因做官、经商、求学、避害等原因而零星迁徙者更是不计其数。这种不断迁移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华夏姓氏的广泛播迁。后来,由于年深日久,历次移民后裔难以确知其祖籍所在,往往把先祖迁徙最初的集散地作为先人的祖籍,手传口授,记入家谱,传给子孙后代。2000年3月1日《安庆日报·下午版》有一篇《瓦屑坝--安庆人的根》的文章,是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葛剑雄教授所撰,文章指出,元代江西饶州路约相当于今日之鄱阳、余干、万年、乐平、德兴、景德镇、浮梁等市县,属江浙行省。鄱阳县就是现在的江西省鄱阳县,那里有一个叫瓦燮坽的地方,那就是瓦屑坝。葛先生认为,自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彭莹玉、邹普胜、徐寿辉在湖北蕲(qí)州、黄州一带起义,徐寿辉及其部将赵普胜与陈友谅多次率兵沿江而下攻安庆及周围各县。朱元璋与陈友谅、赵普胜又多次大战于鄱阳湖、安庆、池州一带,直到至正二十四年朱灭陈后安庆才恢复安宁,战乱长达13年之久,其毁灭性的破坏可想而知,人口必然锐减,土地大片荒芜,江西饶州一带受战乱较少,人多地少,明初朝廷鼓励向江淮及其他人口稀少地区移民。明朝建国后,为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各地区的社会经济,朱元璋决定对江淮地区进行移民。而同时的饶州地区,虽有陈友谅军骚扰,当地人吴宏、于光组织民众保土安民,所以人口没有大的损失。于是朝廷命令迁饶州民众填实安徽、湖北等地。瓦屑坝后人移民湖北的家谱大冶《余氏宗谱》:"一世祖捻,南宋人,世居江西南昌县瓦屑坝。第三世壁胜生荣叔、荣英。荣英自江西徒居湖北大冶。"黄陂《谢氏族谱》:"谢伯六于洪武七年(1374年)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筷子巷瓦屑墩迁黄陂西南乡共木岗。"爱莲堂《冈邑月峰周氏宗谱》:"始祖鼎三公于洪武二年由饶州府乐平县瓦屑坝迁黄冈。"黄冈敦伦堂《喻氏宗谱》:"始祖省一公籍乐平县,洪武七年奉旨迁黄冈下伍乡。"黄岗孝友堂 《张氏宗谱·永宁庵叙》:"本族由饶州府乐平县瓦屑坝迁黄冈。"黄岗同庆堂《张氏宗谱》宜堂公草谱序:"始祖世雄公于明洪武二年自饶州府乐平县地名瓦屑坝来楚入籍。"黄岗三槐堂《王杨宗谱》:"南宋时因兵乱由山东迁江西省南昌县瓦屑坝,元末再迁黄冈团风镇。"黄冈德星堂《义门陈氏宗谱》:"迁黄始祖仁杰公由饶州府乐平县地名瓦屑坝马桥下迁居黄州府黄冈县庶安乡龙丘。"黄冈敦本堂《黄氏族谱》:"始迁祖自政,原籍江西饶州府瓦屑坝,明初徙楚省落籍黄冈县邾城之南庶安乡。"黄冈《吕杨陈氏宗谱》:"我始祖文泗公原籍江西饶州府都阳县瓦屑坝自元政不纲,义师四起,徐寿辉屯驻薪、罗、黄、汉,千里躁踊成墟。及明祖定鼎后我文泗公迁黄冈上伍乡青丘村,"《夏氏宗谱·柏公判明》:"吾住江西饶州府瓦屑坝,起程到筷梓巷上船,到湖北省城,居住西门外。黄冈《许氏宗谱·大房支序》:"始祖明甫与兄清甫,于洪武二年由江西饶州府乐平县瓦屑坝迁入黄冈县庶安乡古龙丘碾斋湾。始祖因碾斋起湾名,意者,如盘石之安也。"湖北郧西道光年间《杨氏宗谱》记载,其始祖为江西鄱阳瓦屑坝人,从陕南辗转迁移至鄂西北。见诸方志与其它资料的还有:薛家庄,薛兴一明初永乐、宣德年问由豫章南昌县瓦屑坝中平屯迁大冶纱帽山南麓左今薛家庄(今属陈贵镇)。湖北黄冈《库李宗谱》:始祖库义通,字道源,岁进士,公原籍江西饶州府乐平县泥儿垮瓦屑坝,于明洪武初奉父仲祥公、叔太叔祖万彝公、弟义益迁湖广黄州府。[《黄陂县志》:该县东甘棠铺镇万姓宗族是明初由江西饶州府鄱阳县瓦屑坝过籍而来。《黄冈县志》:陈姓"其先世在宋代自江西江州瓦西坝迁居浠水。后世由浠水分支居黄冈邱店、韦家凉亭。"《古姓史话》:"洪武二年(1369年)抚州府临川县筷子巷瓦屑沟的古德七,移居湖北省红安县上新集古家湾。"

简斌全 发表于 2015-11-3 09:13:38

读有益书精力爽,行无愧事梦寝安。

简恩承 发表于 2015-11-4 11:44:30

史料佐证,明初瓦屑坝移民。赞!

淮南哥 发表于 2015-11-5 15:44:28

学习。受教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移民圣地之鄱阳湖畔瓦屑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