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斌全 发表于 2015-12-4 09:17:04

地名“长教”传奇

地名“长教”传奇有个笑话,说的是一个外地人到南靖的某地去,忽然看到有个地方的墙上写着几个大字:“南靖县长教小学”,大为感动,心想:堂堂的“南靖县长”,竟然亲自“教小学”!后来他才搞明白,不是“南靖县长”在“教小学”,而是“南靖县”的“长教小学”。
话说这“长教”,位于南靖县的梅林镇。地名的读音是“chángjiào”,原先不是叫“长教”,它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这要从其开基祖简德润说起:
简德润,出生于公元1333年,这年,正是元朝最后一个皇帝顺帝即位,改元元统元年。永定县太平里洪源村人氏,因排行第四,人称简四先生。1351年,时为元至正十一年,年方19岁的简德润,到南胜县永丰里梅垅总背垅社教授私塾,一天,江西赣州兴国县地师巡官曾茂廷,为避风雨,投宿书馆。简德润留宿数日,每天丰餐美食。为报答简德润的盛情款待,曾茂廷踏遍周边山山水水,寻龙脉,测吉穴,终于在梅垅背垅社背后山,择一个形如走马扳鞍踏凳的风水吉地,赠与德润。这已是1371年,明洪武四年的事了。算算,简四先生在梅垅总教授生徒,转眼已经20年。
得到此风水吉穴后,简德润即回永定洪源,将装曾祖父评士公骸骨的“金斗盎”,背至梅垅背垅社后山安葬。临别时,地师曾茂廷还指点德润,葬下曾祖骨骸后,要连夜远走他乡,并交代他,书笼绳子哪断,哪就是落地生根之处。于是简德润遵照地师之言,连夜挑着装满书籍的书笼上路。
话说在距离梅垅西南十里,有个叫“张窖”的地方,是客家语系与闽南语系交界之地。“窖”,音“jiào”,明万历年间绘制的“南靖县版图”上,清清楚楚地标着“张窖”二字。“张窖”,即今人所说的“张屋”、“张厝”之意,类似于北方的“马家庄”说法。从这“窖”字,你还可以读出来自中原的信息:中原有把菜、肉等东西收藏在地洞或坑里的习惯,叫窖藏;收藏东西的地洞或坑叫窖穴、窖子、地窖。当时张窖有张、杨、邱、邹、郑等21姓先民在此垦耕。这些姓氏,在当地大都已不复存在了。
当时,张窖有个大户人家姓张,名进兴,广有田粮,家道殷实,可惜男丁不旺。膝下一子早夭,门户无续,其养息刘氏,奉侍翁姑。张进兴感其孝行,欲招一子入赘。恰好简德润遵照地师之言,连夜挑着书笼上路,投宿在张窖张进兴家。当时,张进兴在坎下搭茅草寮管母鸭,天亮后,当简德润要离开张进兴家,挑着行李要走时,书笼的绳子断了,原来昨夜的田鼠咬了绳子,欲断未断,早上一挑立马断了。此时,他想起地师曾茂廷的嘱咐,就寄居在张进兴家。自从简德润住进张进兴家后,他家的母鸭每天都生双蛋,张进兴便认为简德润一定是个大富大贵之人,因此便让简德润入赘其家。婚后刘氏生三子。又娶卢氏,生五子。其后,子孙便以“张简”为姓。在《南靖县志》清代的科举榜上,还可以看到姓“张简”的人士,如“张简拔”。早年迁徙台湾的族亲,至今还有姓“张简”的。
清道光十八年戊戌岁,出了个张简逢泰,上京赴考,进士及第,轰动乡里。其主考官钮福保,是个爱钻牛角尖的人。他感觉“张简”之姓很特别,又是《百家姓》里没有的,十分好奇,就询问张简逢泰,张简逢泰便把来龙去脉告诉了主考官。主考官以为可以二者择一,逢泰便则姓“简”。
进士简逢泰衣锦还乡,轰动全县。众宗亲纷纷效仿大人,弃“张”姓“简”。既然张窖的人没有了张姓,简氏后人便把“张窖“之”“张”砍去“弓”,写做“长窖”。后来,因“窖”字生僻,“教”字通俗,很多人会将“窖”字误写为“教“


简恩承 发表于 2015-12-11 10:54:18

有趣,传奇传得好!

fcaa 发表于 2015-12-11 16:55:53

传!{:2_25:}{:2_3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地名“长教”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