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标题: 简文爵发稿:弘扬梅松精神,庚续家族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简恩承    时间: 2022-9-7 09:08
标题: 简文爵发稿:弘扬梅松精神,庚续家族文化

[attach]12346[/attach]


                                      弘扬梅松精神,庚续家族文化

       连日来,围绕着收集整理《梅松先生文集》的出版工作,从荆楚大地向全中华广大的简姓人,居住的村落街道厂矿社区,从汉江之滨到黄河两岸,从三湘广水至川滇陕甘,出版《梅松先生文集》就像一堆熊熊燃烧的篝火,简姓人姓蹇的人手拉着手肩挨着肩,兴高釆烈,热血沸腾地舞呀唱呀,将家人们对梅松先生的敬仰融合进敲起来的鼓点里,将宗亲们对先贤先祖的崇拜汇集于跳动的心灵里,将几十年来为简家兴旺而默默贡献了一切的激情迸发于唱响的颂歌里,将一名简家一份子对宗祖宗派神圣的顶礼摸拜,浑然于心灵跳动的狂热礼赞中。这是百年不曾有过的聚集,这是千年不曾见过的汇融。简姓人除非不聚沙成堆,以然聚拢起来,将是中华大地姓氏文化的一面旗帖,熠熠生辉,威然闪耀于华夏姓氏繁星之苍穹!


       望着十几个简氏家族群每日里的点击量,看到斌全公展示出来宗亲们热情为《梅松先生文集》订购捐资的范文赞语,版赏着家人们激扬的诗文,赞美的文稿,那图文并茂的画面,那出口成章的才华,那百元千元的赞资,那流畅舒情的文字,怎不令人感慨万千啊?君不见那手拿雨伞肩背挎包的出行者。君不见餐风露宿,跋山涉水的续谱人。君不见寻宗览祖,遭受冷遇的苦族亲。君不见囊中羞涩,弃车舍舟的难家门。光阴似箭,时光荏苒,猛回首,改革富民几十载,纾困解难巳脱贫。政通人和多交往,衣食饱暖礼仪兴。回想四十余年的续谱联谱生涯,往事里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如迭影重现,浮想联篇,不能自抑,点点滴滴,桩桩件件,让人不能忘怀!


       凡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参予本支本房修谱统谱的宗亲都记得,那时候提修谱是一件极隐秘的事。自六十年代《小四清》《大四清》,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一些带有历史记载的书籍都定为大毒草,必定付诸一炬。家庙被推倒,祠堂被拆除,庙堂道观一片废墟。特别是有红色基因的地区更是看不到一本旧书,没有留下一座有家史村史的楼堂馆所。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哪家还保留家谱是要受批挨斗的。好像哪家姓氏都湧现了一批积极份子,这些人为了表忠心,连爷爷奶奶都翻脸,自己操自己的家。藏在箱子里櫃子里屋檐里,甚至墙脚里的家谱都被翻了出来,快点送到大队部破四旧办公室,然后集中堆起来,淋着柴油,一缕缕黑烟带着老人们的暗暗泪水,和族人们的万般无奈升上了天空,向不能控辩的祖先们告状去了。多少个住在偏僻村落又人烟稀少的姓氏从此找不到自己从哪里来的。本来就只是那么几页纸的记载或者只是一本末谱的痕迹,从此成了孤家寡人了。文化大革命!革的文化,毁的根脉啊!即使到了八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已结束十几年了,有多少人敢说重修家谱吗?有多少人为了子孙延续,字派源流因没有原始家谱而手足无措啊!加上那些年经济困难,食不裹腹,十元钱都称富有,百元就是财主了,交通以船为主,坐回客车出趟远门,乘次轮船转回乡梦里都笑醒。哪里有钱修家谱啊?即使凑了几个钱想出门找找家门,又怕工作队抓你现行,说你聚众谋反,为资本主义翻案。我记得八八年九月的一天黑夜,我祖父家祥公秘密带我到简远茂伯伯家,和他商量去监利县新沟镇找族人修谱的事,他们压低着声音,在一盏混暗的煤油灯下,像搞地下工作那样轻声说着话。我爷爷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老喜欢摸着我的头,跟我说这辈子他一定要重修家谱,把我们洪湖简姓这一支人的来由搞清楚。他说,谱上记载我们的迁徏祖是从黎湖迁新沟朱河口,而朱河口没有姓简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爷爷在他十九岁时去监利老家参加过本支房的修谱,因为我们这一房只他一人参加,老家人有点不重视他的意见,在续写简氏源流时照样保留了朱河口为祖源地的说法。为了这一遗憾,我爷爷将在当年出生的我父亲的乳名取名谱清,立志将来一定要将本支本房的家谱理清楚写明白。那一次与远茂伯的密谈,我爷爷已经七十一岁了。到了九十年代初,我爷爷带着远茂伯远洪叔远志叔一行三人步行去新沟,用三天的时间,(由于所带盘缠少,只坐了一回船),一路打听找到了监利县新沟镇沙洪村,这里才是我们洪湖简姓的老家。在沙洪村简纯阶简家祯简纯斌等族人的帮助下,完整的整理出版了八寅后裔中四寅迁沙洪及外迁宗亲的《简氏宗谱》。在寻找四寅后代的过程中,先后联系了嘉魚,潜江,天门,仙桃,荆门加上洪湖,监利两县续修了《七县谱》。接着又不顾高龄体弱,先后奔走于祟阳,通城,孝感,黄陂四县,于九四年完成《十一县宗谱》的统派重修。这么广泛地统派修谱,在当时的中华大地简氏家族续修家谱之中,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当年,在修《十一县家谱》的时候,我爷爷带着参加修谱的代表去拜访过荆州市岑河镇西湖村的简梅松先生,邀请他参加修谱,因梅松先生当时正逢伤妻之痛,儿女少小,加上长年在外养蜂,四海飘泊,家庭的重担压在他一人身上,实在没时间和精力参加。并承诺将来如果家庭情况好转,一定接力完善续修简氏家谱。直到本世纪零四年,梅松先生在荆州邀请湖北三十二县代表续修《简氏通志》,我己也成了参会十八人之列,这已是整整十年后的事情了。


       我们常说,继承梅松先生的遗志,弘扬梅松先生的精神,说到底,是传承梅松先生和老一辈续谱人留下的家族历史的文化内涵,长期伴随我们的家书《简氏通讯》是简姓前世今生的文化传播,前年出版发行的《简氏通讯十年珍藏本》,是留存十年续谱中简家人给后世流存的文化基因的根脉。你看《通讯》所载的诗词,歌赋,通讯,发言稿,探史究根,人物掌故,自传轶事,哪一篇不是文化的载体?哪一段不彰显简氏族人的文化体现?最近这段时间,简家人在贵琰公的倡导下,斌全公的主持下,掀起了一场收集整理出版《梅松先生文集》的有益活动。要知道,《梅松先生文集》是梅松先生留给我们的遗作,每一篇都是不可再续的文化遗产,《文集》所收集分类整理出版的每一个章节都是梅松先生用心血著就的家族史诗。不管是遗志的继承,还是精神的发扬,都是文学的延续,文化的传承。中华悠久五千年的源流,记载历史的不是宫殿楼宇,不是金钱玉衣,是史料,是文化。历史上的人物,事件都是我们从一页页泛黄的纸页,斑驳的贝壳,模糊的竹简和青铜文字上学习到的。我们要子子孙孙继承梅松先生的遗愿,发扬梅松先生的精神,就要学习好他留给我们的著作,将《梅松先生文集》出版好发行好,宣传好,传承好!什么是梅松精神?那就是,全体简姓人团结起来,将家族文化根脉传承下去!


                                                            简雍公五十九世孙简文爵   
                                                                     壬寅九月六日






欢迎光临 中华简氏网 (http://www.chineseji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