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标题: 良开老文章:蒗蕖“简黎二姓不通婚”之由来 [打印本页]

作者: 简恩承    时间: 2024-5-5 10:27
标题: 良开老文章:蒗蕖“简黎二姓不通婚”之由来
本帖最后由 简恩承 于 2024-5-6 16:02 编辑

[attach]14866[/attach]


蒗蕖“简黎二姓不通婚”之由来

云南 简良开
      《简氏通讯》总第24期,主编斌全(康风)公的《黎简不通婚考》对简黎不通婚史实作了全面系统记述和考查辩证,细阅之,便清晰明白。文中在“1、简氏黎姓状元黎立武”一节引用《简氏通志·豫章卷》的记载讲到:据江西新余简氏老谱载,黎立武,南宋新余递步人,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进士,恩赐“状元及第”,官至军器少监国子司业。黎立武者本姓简,其父简仕云,乃敏斋公三子,出继递步黎元飞家,生立元、立心、立礼、立武,故新余简氏与递步黎氏有“黎简不通婚”之约。后此事在简、黎两姓之间演绎出多种版本的故事,贵州黎氏族谱之传说更为离奇。这是简氏历史上的古代美谈,我们这里也流传着类似美谈。
       良辅公有三子,长七一郎,名相,字伯章,号铉斋;次百七郎;季七五郎,名梓,字伯楚,号敏斋。他们的后裔在云贵川较多,演绎出“简黎两姓不通婚”多种版本的故事也较自然。敏斋公是良辅公三子。
       云南丽江、大理简氏是良辅公长子伯章公后裔,始迁祖永康(茂生)公是雍公37世,伯章公6世孙,在明洪武年间从泉下商徙广东,继进四川,其后入籍贵州。清朝乾隆末至嘉庆初年,雍公49世,永康公13世在国公携家眷再由贵州遵义迁徙移居云南省永北直隶厅所属蒗蕖州(今宁蒗县)。这个家族也有“简黎两姓不通婚”规矩,这不是演绎,不是编造,不是传说,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时间不算太长,与如前所说的事由不相同。
蒗蕖“简黎二姓不通婚”。清咸丰年间,始祖简永康(茂生)公之15世裔孙简尚莫之女桃桃(属        “天”字派,简天锡、简天有之妹),适玉鹿(原名土库,属宁蒗县宁利乡)黎府,生一子,满月后回娘家省亲期间不幸丧子(婴儿被狗咬死)。为使夫家保根苗,将兄嫂简天锡夫妇次子,刚好满月的男婴领去顶替,为黎府立嗣。因此子是简氏血脉,便有后世简黎二姓不开亲的规矩,由此传为佳话。《云南丽江简氏族谱》载:
       雍公51世,永康公十五世:简尚莫,蒗蕖州白角坝二官村(今宁蒗县大兴镇胜利村)生长。葬村后草坪祖茔。妻陈氏,与夫合穴,墓在。生子二:天锡、天有;女一:桃桃,适玉鹿(原名土库,属宁蒗县宁利乡)黎府。
       雍公52世,永康公十六世简天锡,尚莫长子。妻张氏。子二:长仕成,次子(未及取名),为妹妹桃桃婆家黎府立嗣。
       桃桃,尚莫女,适玉鹿黎府,生子一,满月回娘家省亲,不幸丧子(被狗咬死),为使夫家保根苗,将长兄次子、刚好满月的男婴领回顶替,传宗接代。因此子是简氏血脉,便有后世“简黎二姓不开亲”的佳话。其后裔有的回简姓,现这房族人,有的回简姓,如黎安和(简良成)、黎安富(简良新)几房都已按宁蒗简氏字派改用简氏姓名;大理有的则简黎二姓联用。迁居大理州洱源县三营,现有联系人三营士登村简子清房后裔简长明及其次子简鸿焱,三子黎简等。
       此事已载《简氏通志·云贵卷》,姓氏学大师、主编梅松公按语云:“此则故事,在江西老谱中有载,但时间应在南宋,这里又有,真是佳话频传。”时隔数百年案例再现,只是时间地点不同,约俗相同而案例各样。
      《简氏通讯》编辑部按:“历史有着惊人相似之处,这又为历史学家顾颉刚的《古史辨》提供了一个佐证,用《古史辨》的方法梳理,或许就能明白其真相。”
       此文原载《简氏通讯》总第26期,《简氏通讯十年珍藏版》第1654页。







欢迎光临 中华简氏网 (http://www.chineseji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