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标题: 洪源会益简氏源流考(一) [打印本页]
作者: lyjtq 时间: 4 天前
标题: 洪源会益简氏源流考(一)
洪源会益简氏源流考(一)
本源流考对洪源会益简氏两千多年的家族源流历史作了比较完整系统的梳理,对其中有疑问,甚至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论证,力求让简氏族人对自己家族的历史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对家族的源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而,历史不可能象物理化学实验那样完美地再现,它只能根据现有的资料进行客观地比对、理智地分析和合理地推断,从而得出最正确的答案。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根据简氏发展历史的几个节点,将全文分成六个部分,即:得姓始祖之争、蜀汉建功立业、江西先祖之谜、会益避乱入闽、致德开基洪源、后裔遍布东南。希望对族人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会益公二十九代孙 洮庆 谨撰 2025-06-30
[size=14.0000pt]一、得姓始祖之争
姓氏是家族之根本、亦是家族之标志。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姓氏作为中华民族血脉传承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华姓氏发展过程中,是先有姓,后有氏。姓发源于“三皇五帝”的上古时代,在母系氏族社会,人们主要以姓来区分不同的家族,同一个女性祖先的家族拥有共同的姓,起到“明血缘”、“别婚姻”的作用。如黄帝所在部落的姬姓,炎帝所在部落的姜姓、夏禹所在部落的姒姓等等,这些姓多与上古部落首领或王朝始祖相关,大都有“女”字偏旁,反映了母系社会的特征。姓的数量很少,核心的姓不超过 20 个。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口增多,一个姓下面又出现了许多分支,这些分支就用“氏”来加以区别。由于周朝实行大规模的分封制,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又分封卿大夫,他们的后人即以所受封国、封邑的名称为氏,有的则以先人谥号、官职、职业、居住地等为氏,所以周朝时期产生了大量的氏。战国时期,姓与氏开始走向融合。到了秦汉时期,姓氏合二为一,不再有严格的区分。
现有的各种史记资料表明,简氏形成于春秋时期,时有周大夫简师父(甫)、晋大夫狐鞫居、鲁大夫简叔,后人以谥为氏。唐代林宝在所撰的《元和姓纂》卷七第二十五潸韵下加注说:“简,周大夫简师父之后”。南宋郑樵在《通志•氏族略》卷二十八“以謚为氏”条下注释:“简氏,姬姓,晋大夫狐鞫居之后也。狐鞫居号续简伯,续,邑也;简,謚也。”宋末元初的王应麟却在《姓氏急就篇》卷上“束脩简编纸检牒”句下加注:“简氏,鲁大夫简叔,周有简师父。”于是宋以后各地所修的简氏族谱,或以狐鞫居续简伯为简氏远祖,或以周大夫简师父为简氏始祖。前者如江西排江《简氏家乘》,后者如粤东《简氏大同谱》。
关于简师父和狐鞫居的基本情况,从相关资料中可以了解一二:
简师父,周天子的王室子弟,本来姓姬,周襄王时为周大夫。公元前636年,周室内乱,狄兵入侵,周襄王派简师父前往晋国求助。简师父说服晋文公出兵平息叛乱,击退狄兵。简师父护驾有功,得到了周襄王的褒奖,因而他本人及他的子孙以先祖谥号简为氏。
狐鞫居,周武王次子唐叔虞的后裔,因曾经居住在犬戎部落,所以姓狐。其父狐偃为晋文公之重臣,因而狐鞫居得以传承姬姓血脉,且因食邑在续,称续伯。至晋襄公时,卿大夫先且居提拔狐鞫居为车右。其时赵盾在晋襄公老师阳处父的支持下,取代贾季(狐射姑)出任中军将。公元前621年,狐射姑在晋国权利争斗中失势,暗自派遣哥哥狐鞫居刺杀帝师阳处父。十一月丙寅,刺杀阳处父一事败露,狐氏兄弟由贵族“降为皂隶”,狐鞫居被赵盾处死。但由于狐鞫居之父狐偃是晋国功勋卓著之臣,为晋文公霸业付出了毕生心血,所以,在晋灵公继位之后,还是给了狐鞫居一个谥号“简”,得称续简伯。后代以其谥号为氏,是为简氏。
至于简叔,仅知为鲁大夫,也与周天子同姓姬。
从以上有限的资料可以知道,就简师父和狐鞫居两人对比,简师父作为周大夫出使晋文公搬兵救周,而狐鞫居则是晋文公儿子晋襄公时期大臣先且居的车右(古代站在战车右边保护主将的护卫),显然,简师父比狐鞫居年长,职位也更高,同时以简为氏也更早(简师父自己就以上代的谥号为氏姓简,而狐鞫居自己姓狐,后代以谥为氏才姓简)。但毕竟简师父、狐鞫居和简叔都是春秋时期同时代的人,相互之间不可能存在血缘继承关系,因而可以得到的推论是:春秋时期,简师父、续简伯和简叔的后代分别以谥为氏,三支并流,合而成简。
长期以来,简氏得姓始祖问题一直困扰着简氏族人。广东、台湾等地族人一般认简师父为得姓始祖,而江西、湖北等地族人则大都以狐鞫居续简伯为开简之祖,争论之烈甚至到了不进对方祠堂的地步。《范阳简氏洪源会益族谱》主编启梅先生认为:“在史料不足,无法逐代排出从春秋周大夫简师父到三国简雍的世系的情况下,还是认为不论是简师父或续简伯或简叔都是简氏的上古远祖为好,不要只肯定其中一位而否定另外二位。理由正如简承丰在《简氏家谱序》中开头说的一句话:‛简氏之先,其详不可得而稽矣。’述而不作,不下结论。”在当前不可能理清关系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决办法,简氏族人实在没必要为这种道不清理更乱的事情去花费脑筋。
由于历史的限制,关于简师父、续简伯、简叔的直接后代(儿子、孙子)已无据可考,简氏历史一下子从春秋时期直接跳转至700多年后东汉后期的范阳简氏。近代有些追求完满的简氏宗亲为简氏没有一个从得姓始祖到范阳简氏始祖雍公的完满世系而感到遗憾,因而生拉硬拽,把历史上有点名气的简氏族人按大致年代排列在一起,拼凑成一个由名人组成的简氏史前世系图。实际上这种普通人一眼就能看穿的谱系造假行为早已为世人所不齿,实在没有必要去做这些没意义的事情。这里还须特别说明的是,在上述拼凑的简氏史前世系图中,有几个所谓的简氏先祖,如简卿、简忌,其实并不姓简。《漢書》夏侯勝傳中有“勝又事同郡蕳卿”;王應麟在《姓氏急就篇》卷上“蘭蕳薰藍菅苞芳”句下加注:“蕳氏,漢有蕳忌,儒林傳蕳卿。”蕳和簡是两个不同的姓氏,蕳卿、蕳忌姓蕳不姓簡。
由此可知,简氏出于姬周,源自黄帝,是春秋时期简师父、续简伯和简叔的子孙,后人以谥为氏。
注1:现今网络盛行,论起简氏起源时,族人往往拿出手机查找网页,一下子就从百度中搜出简氏的八、九个渊源,如:第四个渊源,源于赢姓,春秋时赵简子之后,是为邯郸简氏......。这很是让族人感到迷茫,怎么跟族谱说的不一样。殊不知这些没有出处的网络信息,为的只是博眼球,赚流量,根本没有经过论证,也根本经不起论证,都是一些不可信的东西。族人要想获得对家族正确的认知,还是得多阅读些族谱、史志之类的资料,加以对比,认真思考,再作抉择。
注2:本文参阅引用了《简氏通志》和广东简军宗亲有关文章的资料,特此表示感谢!
欢迎光临 中华简氏网 (http://www.chineseji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