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标题: 洪源会益简氏源流考(三) [打印本页]

作者: lyjtq    时间: 昨天 10:59
标题: 洪源会益简氏源流考(三)
洪源会益简氏源流考(三)

                                                           会益公二十九代孙 洮庆 谨撰

三、江西先祖之谜
唐宝历年间(825-827年),简雍二十二世孙庆远公,乃唐末进士,自蜀而赣,为江西吉州安福令,后擢为袁州刺史。仕满后欲归四川,因唐末天下纷争,时王建据蜀称帝,庆远公见川蜀政局不稳,巴山路遥,蜀道难登,遂不返乡梓,寄籍于江右(即江西),定居于袁水之畔的牛栏峡。
庆远生川流,川流生东渠,东渠生三子:长国齐,次国鸣,三元韵。
国鸣公,字元音,生于公元910年。国鸣公生三子:长韶,字世昌、次頀,字荣昌、三武,字瑞昌。时袁水之牛栏峡为刀兵之区,百姓无法宁居。南唐丙辰年(公元 956年),,韶公由袁州游新喻,见蒙山之阳,风土富盛,可避兵荒。乃偕荣昌、瑞昌兄弟,由袁之牛栏峡徙之临江府新喻县升蒙乡。期世宇能升平,植桐树以引凤,乃更升蒙乡为升平乡,桐绕宅居,遂名桐村;又以远祖之封,名其里曰:昭德里。
南唐中兴元年(公元 958年),頀公迁居喻南之枫林,为简氏枫林支始祖;武公赘于高安金氏,遂迁居高安白沙,为简氏白沙支始祖;韶公仍居桐村,为简氏桐村支始祖。韶、頀、武三公之子孙自此各自繁荣昌盛,形成江西简氏之三大房。
其中,頀公生一子邦宁(生于公元964年),邦宁生四子:仕文、仕饶、仕韬、仕和。仕和生八子,由此枫林人口大增,各裔孙开始外迁。其中,仕和的六子和七子,即頀公的曾孙佑邦和明邦兄弟俩北宋时(1050年左右)从新枫林迁居清江淖塘,开创了淖塘简氏。时过近千年,至今还有数百简氏族人在淖塘居住。淖塘是个小山村,交通不便,古时很少为外人所知,因而在江西简氏的大多族谱中都没有把淖塘简氏列入其中,即使在2010前后所编辑的《简氏通志》豫章卷中,淖塘简氏的开基祖佑邦和明邦也被注为无后,也就是说,《简氏通志》豫章卷的编辑们不知道有淖塘简氏。这也就给会益公裔孙们数百年寻找会益公先祖之路带来了种种障碍。淖塘虽小,但历史上还是有过高光时刻。据咸丰年间编辑的《淖塘简氏族谱》记载,淖塘简氏的頀公第六世孙彦有曾荣膺赐封,受到朝廷重用(据《清江县志》记载,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清江人简脩考上进士,但至今不知具体来自清江何处。对比简脩和彦有的年代和仕途,简脩极有可能就是彦有)。彦有是会益公的堂叔,由此推论会益公在少年时期应该还是受过比较良好教育的,这也为日后会益公能在南剑州担任教读打下基础。
江西实在是简氏家族的福地。自韶、頀、武三公之后,江西的简氏族人日益繁盛。一方面是简氏人丁的急速增长。简氏曾在河北涿州和四川简阳各栖居数百年,但在这两地发展起来的简氏家族却很少,而且这两个地方如今都已经没有简氏族人聚族而居。而江西新余一带却是今日简氏的大本营,不但是现在简氏人口最多的地方,而且如今全国简氏十有八九源自江西;二是江西简氏名人众多,考取进士、获取功名的族人比比皆是。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在攻破东京,俘获徽、钦二帝四年之后,再次大举南侵,江西江州、洪州、吉州、抚州、袁州、临江军等地相继失守,简氏族人为避战乱,纷纷外迁。福建简氏入闽始祖会益公应该就是在这一时期离赣入闽,开创了福建简氏。
根据历代福建简氏族谱记载,福建简氏开基始祖会益公,名万五郎,原籍江西省临江府清江县。生于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成年后移居福建省南剑州(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一带)担任教读。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迁居福建省上杭县,因筑城督理有功,县令赐里长一名,公辞之不已,遂受太平里一图四甲里长,就籍于杭。会益公生三子:长驱、次骥、三骤。骥、骤二公移居广东,驱公仍居上杭。
会益公从江西南迁福建时,正是中原汉族经受金兵南侵,长江流域一带人民生活在战乱之中的时期。在这种兵荒马乱的历史背景下,关于会益公先祖的情况没有详细的资料可查,只知道会益公来自江西省清江县(今江西樟树市),是简雍的后代。
长期以来,关于会益公先祖是谁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洪源简氏族人。明明在洪源简氏各种版本的族谱里和历代的口头传说中,都说会益公来自江西省清江县,但偏偏也是在各种版本的族谱中,说到会益公先祖时,都说是来自江西新喻的某支简氏家族,且各家族谱还说法不一,有的说是韶公的后代,有的又说是頀公的子孙,孰是孰非,纠缠不清。要知道,虽然新喻和清江相邻,但历史上从没有过原属清江后属新喻的地方。所以,只要稍加思考,就可非常清楚,那些说会益公来自江西新喻的都是假的。正因为如此,在98版《范阳简氏洪源会益族谱》的前言中,主编启梅先生明确指出:“会益公来福建开基以前,在江西省临江府清江县居住时的家族世系情况……只好存而不论,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为了解开这一困局,会益公29代孙洮庆反复研究了会益公入闽前后的历史,提出会益公在江西的四项要件:1、在清江县居住过;2、出生于1114年前后;3、堂兄弟中排行第五(因为名万五郎)4、在江西孺人姓邓或未婚。经过仔细查阅简云先生主编的《江西简氏合谱》,终于在清江淖塘简氏中找到頀公的第七世孙迪庆符合前述四项要件,极有可能是在江西时的会益公。为了确认江西信息来源的正确无误和进一步了解还有没有其他符合四项要件的简氏先祖,简氏会益宗亲理事会和龙岩简氏委员会组织了明海、绍基、建招、立文和洮庆赴江西新余、樟树等地,在旅赣族人立明的协助和江西宗亲的帮助下,走访了两地简氏宗亲,查阅对比了《江西简氏合谱》和清江淖塘简氏、江夏简氏清代咸丰年间各自修编的族谱,基本确认:会益公来自江西樟树(清江)淖塘,是頀公第七世孙,具体世系图为:頀公—邦宁—仕和—明邦—时文—彦富—迪庆(会益)(详细论证请参阅《简氏入闽始祖会益公祖源考证》一文)。
注:本文参阅引用了《简氏通志有关资料,特此表示感谢!






欢迎光临 中华简氏网 (http://www.chineseji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