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标题: 青藏高原纪行—— 简德齐 [打印本页]

作者: 简斌全    时间: 2015-11-29 08:39
标题: 青藏高原纪行—— 简德齐
青藏高原纪行
简德齐
亿万年前,印度洋板块撞向亚欧大陆,青藏高原从大海中浮现,并不断抬升、抬升,终于形成了地球上最高的一方土地。2007年,我利用国庆长假和休假,从川藏线进,青藏线出,在青藏高原上进行了一次“长征”,领略了这片神秘的土地。
    从成都出发,一路越过
二郎山、海子山、东达山、米拉山等12座大山,跨越太平洋水系的岷江、大渡河、雅砻江、澜沧江和印度洋水系的怒江、帕隆藏布、尼洋曲等十余条河流,途经雅安、泸定、康定、理塘、巴塘、芒康、邦达、然乌、波密、林芝、八一、工布江达等二十多个城镇,最后抵达拉萨。在拉萨和日喀则等地游览后,再乘坐T266次火车穿越青藏高原纵深区,回到武汉。一些原来陌生遥远的地方,一下子进入了我的生活,从此变得熟悉和亲近起来。
    解放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就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决定修建川藏、青藏公路,11万军民在世所罕见的艰险环境里,利用简陋的器具奋战5年,3000烈士捐躯,道路始成。
    川藏公路属于从上海经武汉到中尼边境的318国道的一部分,318国道被称为“中国景观大道”,而这条景观大道的精华,就在川藏线,所谓“景观最是川藏路”。道路之险,风景之美,民风之淳,让人惊叹!
    川藏线在地理特征上可以分成两大部分,怒江以东,是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系,从东往西依次为邛崃山(岷江与大渡河的分水岭)、大雪山(大渡河与雅砻江的分水岭)、沙鲁里山(雅砻江与金沙江的分水岭)、芒康山(金沙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他念他翁山(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这些山系构成横断山脉;怒江以西,则是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山系,从南往北依次为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昆仑山等,这些山系横亘在青藏高原上。川藏公路利用不同山系之间的河谷曲折相连,往往是上到一座高山,翻越一个垭口,然后又下到一个峡谷,跨过干流桥梁,沿着又一条峡谷前进,直到下一座高山。
    不到现场,很难想象出,穿行于一条条峡谷,就像穿行于一道道画廊,登上一座座高山垭口,就像登上一处处观景台。景观大道,名不虚传!
    拉萨绝对是一个人一生要去的一个地方,这里是藏传佛教的圣城。由藏王松赞干布筑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雄踞红山之上,俯瞰波浪翻滚的拉萨河,成为拉萨的象征,是历代达赖的驻锡地。这个雪域圣城目前现代化程度已经比较高了,生活上没什么不便,五大洲的游客如过江之鲫。
    西距拉萨300公里的日喀则,是西藏仅次于拉萨的第二大城市,坐落在年楚河汇入雅鲁藏布江处。拉萨一带称“前藏”,这里称“后藏”。著名的扎什伦布寺就建在这座城市,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
    拉萨以北的广阔地带,是青藏高原的纵深区,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高谷深的景象相反,这里的山峰相对不高,因此并不显得高峻,但一个个看似寻常的山丘,其海拔高度往往超过5000米乃至更高。草原一望无垠,河流穿行其中,湖泊散落其间,雪峰隐隐现于天际。牧民在高原上放牧着黑色的牦牛和白色的羊。
    假如地表是平的,从北极到赤道,依次会是冰帽、苔原带、草原带、针叶林带、混交林带、阔叶林带(如热带雨林)。青藏高原能够把它们全都集中在一山之上,形成垂直分布,山脚是阔叶林和混交林,山腰是针叶林和高山草原,山顶却是苔原、岩石和冰川,成为世所罕见的奇观。
    青藏高原出现后,亚洲乃至整个北半球的气候有了很大的改变,北纬30度是西风带,撒哈拉大沙漠和阿拉伯沙漠都出现在这一带,青藏高原使西风带受阻,沙漠北移,有人说,要是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上海和广州将是一片沙漠。
    走在青藏高原上,总有一种豪情在胸中激荡,经过一段时间酝酿,我吟咏了一首小诗:
    青藏高原出沧海,亚欧大陆起高台。雪峰串串列云阵,天湖点点落星海。西阻干旱荒漠裂,东润华夏新局开。应将青藏比男儿,顶天立地情满怀。
    青藏高原说不完,走不完,只有你亲身走过,你才能体会到歌里唱的:“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


作者: 简仲茁    时间: 2015-11-30 07:02
学习了




欢迎光临 中华简氏网 (http://www.chineseji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