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简华兴 于 2015-3-20 15:25 编辑
修家谱的结构和内容及基本要 (简华兴公元2013年8月) 族谱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中主要记载家族、宗派事迹的书,是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宗族发展史。古人曰:“家之有谱,国之有史也。国无史则一国之治乱兴衰后世难考,家无谱则一家之支派繁众奕世莫明,故修谱与修史并重也!”过去认为修纂家谱是家族的头等大事,各地宗族都极为重视,甚至还认为“三世不修谱,即为不孝”。我国数千姓氏,大都有自己的家谱,目前现存最古老的家谱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根”的重视。 编修家谱,目的在于让简氏宗亲全面了解我们简氏的历史源流、繁衍生息情况和文化内涵,使大家不忘历史、不忘血统、不忘根本。这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修谱是“功在当代、德在千秋的善举”,也是光及先祖惠及后嗣的盛事,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和职责。 但是,过去受技术条件限制,家谱多为手书,数量极少,一门九族数百上千之众仅存一本或几本,弥足珍贵,一旦鼠齿虫蛀水滞火焚即有失传之险;况当今青少年,只识歌星影星而不识祖宗,古家谱沦亡危险日增,有识者岂可听忍其湮没?故抢救整理古谱、编修新谱已成当务之急。 为供简氏后裔续修家谱者参考,现将家谱的结构和内容作一简单介绍如下,以供后裔子孙后代们考究! 一、传统家谱的结构 传统家(族)谱的结构一般分为序言、宗规、字据、服制、图说、传志、世系、其他等共八部分: 一)、序言: 内容包括修谱意义、家族源流、修谱过程、修谱人名目等。谱序阐述了“为人臣所当鞠躬尽瘁,为人后所当慎终追远”;“谱牒上溯姓原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像赞以尚思也”的修谱宗旨和意义。家族源流则分为姓氏来源及祖先迁徙情况。 二)、宗规: 包括祠规、家规、家训、派语等。祠规为祠堂管理的规定,如祠堂肃静、修缮、财物保管和祭祀仪式、纪律等规定; 家规、家训条目很多,其内容可分为四类:伦纪类,有尽孝悌、睦宗族、慎婚嫁等规定;公益类,有完国课、倡公益、行周助等;风纪类,有绝奸淫、戒烟赌、勿盗窃等;持身类,有读诗书、务正业、崇节俭、择交游、息争讼等规定。有的家谱内还附有朝廷的有关刑律摘录。字辈派语则为族内子弟取名的规定,以定长幼、列行次、连世系。 三)、字据: 分为契约、合约、合同和官府诉讼文书。主要内容有购置坟山、祠田、学田等族内公产的契约;就坟山、牧场管理或划分界址与外姓签订的合约、合同、山林、田土、湖洲纠纷,官府审判处理的文书。 四)、服制: 旧式礼仪、习俗对丧服的规定,按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 五)、图说: 分为祖先像和坟墓、故居、祠堂以及屋场、牧场、湖洲图说。风水图(墓图、祠堂图)说在族谱中占有较多篇幅。坟墓图详细说明所葬何人,其地理环境及墓向,以利后人祭扫;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 祖先像赞(遗像、肖像画) :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历代多有在家谱中绘制祖宗遗像、肖像的传统,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的在这些画像上还配有歌颂的诗赞。有些还刊载一些先人手迹遗墨。 故居(村庄图):明清一些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家族营造居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也有绘制所属牧场、湖洲图录的。 六)、传志:分族务志和人物志。 族务志内容较杂:祠堂志,叙述祠堂的规模、环境、修建沿革,祠堂祭祀的祭文、仪式,祀田数量、租额情况及捐田人名目。有的谱还记载有祭祀时神位、祭案及祭品摆设位置的说明。族居迁徙志,为家族迁徙、居住情况的记载。 人物志:记家族名人,如官宦、乡绅、耆寿及节妇、贤母等人的传记、寿序、墓志及人物表等。不少族谱还附有这些名人的诗歌、文章等。特别重要的人物立传。家传:记述家族中有名望的人一生的事迹、品德的正式文体。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人物表:分为历代仕官录(宗献录、功德录)、生员表等。人物表多以儒林、贤能、行谊、方技、耆寿等类列,女性以贤母、节母、寿母类列,记每人的简要事略。 七)、世系: 说明家族成员关系,记载家族成员姓名的图表。 从一世祖起,分枝溯源,绵延而下,分世系图和世系表。世系图以线条连接,一目了然。世系表则逐代逐人介绍其祖先及配偶的生殁时间、埋葬地点及墓向、生育情况及简要生平。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文字记述看起来不方便,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辈分难理,塔式一目了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 八)、其他: 有丁口录、义谱等。丁口录为家庭人口统计资料。义谱附于谱末,记载所收异姓养子、义子的世系。 二、续修新谱的主要内容 续修新谱主要在传统家(族)谱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整理,一般可包括以下内容: (一)、序言: 内容比旧谱牒应有所改进,一般着重表述续修谱经过和内容,也可以说明修谱意义。序言可自撰,可请本族有名望的人写。 (二)、凡例: 编写本谱牒时,文字、行文格式、时间表述、主要内容等要规范。既要尊重传统要求,又要符合现代语文格式和审美习惯。 (三)、综述: 简述本族的族源、迁徙、分支情况,以及社会经济、文化、人物历史与现状等。重点介绍姓氏源流。记述姓氏起源和发派,尤其要认真记述清姓的来源,分支迁徙的时间、路线、派系情况,详记本支,略记他支。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古老,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应都详细介绍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才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它也是明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证姓氏源流。一般的老家谱不叙姓氏源流,类同于“生庚薄”,价值就不大了。新家谱尽量专辟一章阐明家族姓氏。 (四)、祖籍、来历、字派: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人们的迁徙流动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家族几代甚至数十代定居一地的几乎已不可能。家谱中记载祖籍、来历、字派有助于追本溯源,归族认宗。 (五)、堂号、祖训: 包括堂号、祖训、家训、家规、治家格言等。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堂号多取自于郡名,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名或取自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 堂号也有自创的,家族中人自立堂号,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有为铭记祖先弘扬家风而自号“忠孝堂”、“炽昌堂”等。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现代家庭教育有有着重要的作用。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祖训家法的最早起源。 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注重家法、国法;二、和睦宗族、乡里;三、孝敬父母、长辈;四、合乎礼教、名分;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六)、人物: 续修编新家谱一般对重要人物列传、志、录等。为已逝世的重要人物立传,健在的有影响人物作名人录,有某方面贡献或其他值得记载的人物设人物志(表)。人物传志中一般重点记叙族人对家族、民族做的贡献,如:小的如出资修建祠堂、维护祖墓,大的如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榜样,并荣耀家族。 (七)、世系: 世系为家谱的主体部分,修编新家谱时应当保留,但应禀持现代男女平等观念。引述旧谱时,女子无记的可待考,近现代本族女性均应入谱。 (八)、艺文著述、文物典章: 谱乃家史,固不可少家人的艺文著述。中国姓氏家谱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尤其到了明朝,此风更盛,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 (九)、附录: 凡不便归入以上各类的可记入附录。家谱中历史资料较多,为方便今人阅读、查证,还可以附录农历与阳历、时辰对照、朝代纪年等。 三、修编新谱需注意继承与创新: 现代社会与传统农耕时代相比,发展很快。科技进步快,经济发展快,信息沟通快,交通交流快,观念也随之变化快。社会变化比较小的时候,一般要求家谱三十年一修。现在,家族成员结构、住址、职业变化非常快,修编新谱周期应该缩短。传统家谱和修编新谱的结构、内容也应当与时俱进。简言之,字据、服制渐没,宗规、图说趋简,而序言、源流则需充实。最重要的还在于修谱观念的创新。 修谱是一个了解传统,弘扬新文化的学习、升化过程。在修谱过程中,不仅通过阅读老谱了解族史族源,还要通过寻访本族宗贤增强感性认识,同时应该大量搜集、阅读相关姓氏研究资料,增强自身学识修养。修谱除了留存家族传统文化档案的史料价值外,还有着重要的教化作用。修谱者在修编过程中带着缅怀祖先、鞭策自己、启迪后人的主旨,既引导族人,又升化了自己。 修谱是一个广泛收集家族资料,修订老谱错讹,补续家谱内容的过程。修谱不光是在老谱上补几代人生庚,也不是把过去手抄的老谱变成打印或者铅印的就行了。现代信息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广泛收集家族资料的便利,这是过去修编家谱者不可以想象的。除老谱提供的族史线索外,可以通过博物馆、图书馆、网络和其他研究者搜集更丰富的资料,对家谱内容进行补充完善、上接下续。由于老家谱大多系手抄,传抄者文化参差不齐;历时较久的事件人物又多为传说记载,因此错讹难免。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比对、考证,去伪存真,拾遗补缺,订正老谱中的错讹,是 修谱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修谱应当始终保持一个严谨的态度。 家谱根源于传统文化,编修家谱应该注意遵循传统的基础上、在体例上进行创新。在搜集采用各类资料时,使家谱不局限在文字记录,整体概念变得鲜活生动,包括家中存有的老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可做文献保存。续修的新家谱还可以刻制成光盘,方便保存、传递。 雍公第五十八世江西白沙开基祖武公(瑞昌)后裔简华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