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搜索
 
 
查看: 45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远的红军战士简载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3-14 15:48
  •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33

    主题

    59

    帖子

    40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000486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8-12-24 16:0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永远的红军战士简载文
    ——记宜章县第二任县长简载文
    简素凤
    回首百年中国,是共产党把中国从一个四分五裂、民不聊生、任人宰割、濒临灭种灭国的国家危机、民族危难中解救了出来,建成了现在的美丽中国。今天,世界唯一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华文明风靡全球,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炎黄子孙的尊严和地位随着国盛民强而彻底改变。在这国泰民安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红军,这支领导中国改变命运的先锋队,也常常想起红军革命的艰辛,而从湘南暴动走出来的我村红军战士简载文,更是我常常怀念的人,他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简载文是新中国成立后宜章县第二任县长(部分史志资料称第一任)。他是一名从湘南暴动的血雨腥风岁月走过来的革命者,曾为党和国家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年是湘南暴动九十周年的日子,郴州籍开国上将萧克将军曾说过:“历史已经证明,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会师,才有巩固的井冈山根据地,甚至可以说,才有光辉的井冈山时代”。宜章县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中夏的故乡,是湘南起义的策源地和爆发地,是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之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它对历史的最大贡献,是点燃了星星之火,开创了革命军、工农红军结合的队伍,奠定了红军的革命性,明确了党的组织纪律,为红军革命开拓了方式方法。(当时湘南暴动时严格地遵守着毛泽东为宜章武装起义军定下的三条纪律六项注意,使武装起义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特征。三条纪律为:一、不拿工人、农民、小商人一点东西;二、打土豪要归公;三、一切行动听指挥。六项注意为:一、上门板;二、捆禾草;三、讲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后来的三条纪律八项注意正是从三条纪律六项注意演变而来,对提高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和增强军民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湘南暴动写标语、发传单等方式,更是开创了先河,成了红军以少胜多的精神武器。)湘南暴动是星星之火,点燃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带领中华民族从百年封闭落后的封建、半封建社会向着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进化的火把。作为湘南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简载文功不可没。
    简载文是宜章县黄沙团大津简家村人(现为宜章县迎春镇金朝山村委会简家村),他是我村的骄傲,村里的年轻人都是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简载文谱名简常智,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十七日(农历)生于当时的黄沙团简家村。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农村生活极其艰苦,他从小聪明好学,渴望读书改变命运,初小还没念完,竟瞒着父亲怀揣过年时长辈给的红包钱徙步赶到离家近百里的县城报考高小。因是跳级插班,校方不收,幸运的是他遇见了后来成为宜章地下共产党县委书记李文香先生,李文香先生当时任教国文和历史,见简载文机灵,出了一道“学而不厌”的作文题让简载文做,因简载文的文章出色而破格录取。李文香先生本就是一名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者,在教学过程和课外活动中,简载文深受老师影响,有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与张际春、陈日东等进步学生结拜兄弟。后简载文又插班考入衡阳道南中学,当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衡阳的学生爱国运动十分火爆,简载文深受“五四”思潮影响。还没等毕业,因家贫兄弟分家,无力供其继续就读,只得中途辍学,回到家乡碕石村任教。回乡任教时,常与周庭彦(后任二十九团特务连连长)等进步人士交往。1926年北伐战争如火如荼,简载文怀着救国救民理想与姑父同赴广东投军,走到乐昌遇到共产党人彭暌,彭暌要简载文回乡开展农民运动支援北伐。于是,他转身回乡,先后任区农会宣传员、区农会副委员长,委员长,领导农民进行革命,并组建了一支黄沙区农民武装,培养了碕石村、大黄家村、鹧鸪坪村、简家村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革命中坚力量。大革命失败后,他把组织起来的农民组建成反蒋团,任反蒋团副营长兼军需长,率领黄沙区农民武装转战临武、嘉禾,因敌强我弱,农民武装缺乏战斗经验,加之反蒋团团长陈世虎被反对派收买,反蒋失败。1927年4月30日夜,混入党内的叛徒黄方涛勾结国民党反动派,率200多人从坪石突袭宜章县城,围攻驻养正书院的县农民自卫军总部,震惊全县的“五一”惨案暴发,李文香等多名中共宜章县地方执行委员被杀,简载文及其领导的反蒋队伍也被追杀之列。1927年5月,“马日”后,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镇压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白色恐怖笼罩全县,宜章党组织由公开转入地下活动。在革命处于低潮危难之时,1927年7月底,毛泽东起草《湘南运动大纲》,确定“占领宜章、郴县等四、五县,实行土地革命”的斗争策略。由此,宜章暴动进入到秘密准备阶段。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正式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927年10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到达湘南粤北地区,胡世俭当时刚被委派任中共宜章县委书记,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他把县委机关转移到了简载文任教的承启学校。在革命急需人才的时候,胡世俭领导的中共县委把重任压给了简载文,任命他担任黄沙区农会委员长,同月,简载文经彭暌、胡世俭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为革命奉献了一生。
    简载文没有辜负组织的培养和入党介绍人的信任,入党后他迅速开展地下活动,发展了一大批优秀的共产主义信仰者,为革命留下了一大批火种。1928年1月12日,朱德以一四0团团长名义率部队入城,当天智取宜章县城成功。1月13日,宜章县委在北门城内广场召开群众大会,朱德宣布正式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工农革命军的支持下,简载文发动了黄沙片区一系列暴动,使该区民众参与革命热潮一下暴涨。1月20日,简载文率黄沙区二千多暴动农民军,打响了黄沙堡战役。战斗打了两天两夜,不分胜负。1月22日,正是大年三十,朱德、陈毅率工农革命军由宜章县城转移到承启学校,碕石村村民与革命军集会联欢,朱德高度赞扬了碕石人民的革命精神,鼓励农民军说:“我们可以用梭镖,五支梭镖可以抵一条枪……”并于第二天亲率工农革命军援助黄沙堡城战斗,大获全胜。战斗结束后,在黄沙堡城学校的大操场上召开了祝捷大会,简载文率数千农民军军民共庆暴动成功,朱德赞扬了简载文领导的各村赤卫队参战英勇,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三师,简载文任独立第三师军需长。1月31日,简载文率领本区赤卫队,参与了朱德指挥的坪石战役,以一个团兵力击溃了许克详六个团。在这次庆功大会上,朱德肯定了农民军所做出的贡献。在县委和苏维埃政府的统一领导下,2月21日,黄沙区成立了苏维埃政府,简载文任苏维埃主席。简载文趁着革命的热焰,积极推动本区内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使农民真正做了田地的主人,也使工农红军这支人民的队伍更受穷的的拥护。2月27日,简载文率本区赤卫队,配合胡少海一举拿下了水东。邝镜明等国民党反动派对黄沙区革命军恨之入骨,3月2日清晨,邝镜明兵分三路围剿大黄沙,简载文带领队伍在象牙山、鹧鸪坪村与敌军击战,因寡不敌众,且战且退,被追到大黄家后,与大黄家全村百姓一起退守到水楼。他们被围阻在此三天二夜后,找了几个人去通风报信,胡少海和萧克率队伍前来救援,才解除了此次围剿,此次战役被称为大黄家水楼保卫战。不甘失败的国民党反动派对宜章的一系列暴动十分震怒,对黄沙片区的革命人士进行了血腥追杀,同年3月17日清早,国民党反动派来到简家村烧、杀、抢,把全村百姓家产全部抢走,连狗屎耙都不放过,简载文父亲、侄儿等家人被逮捕,家产全数变卖,与简载文同村的县苏维埃通讯员简上财在看秧田水回家的路上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解送至黄沙堡,当日被严刑审讯,香火烧遍全身,体无完肤。他视死如归,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当晚即被枪杀于黄沙堡城门外,时年40岁。
    朱德、陈毅在中共宜章县委的密切配合下,发动宜章年关暴动,揭开了湘南起义序幕。朱德、陈毅同志率部智取宜章县城,先后转战莽山、天塘、一六、岩泉、栗源、玉溪、梅田、浆水、迎春、黄沙、长村、笆篱、白石渡、五岭等地,在宜章开展革命活动近一个月,书写了我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探索土地革命道路的壮丽篇章,为湘南起义走向全面高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4月初,宜章军民奉命向井冈山转移,因与县委失去联系,简载文率农军转战黄沙、梅田等地,四月中旬在资兴龙溪洞与毛泽东带领来迎接湘南起义队伍的井冈山部队巧遇,成为第一支与毛泽东会师的湘南起义军。随朱德、陈毅主力转移至井岗山后,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三师改编为红四军第二十九团,简载文先后任红二十九团特务连党代表、红四军二纵队七大队党代表、红四军古田后方医院党代表等职。二十九团是一支由宜章农军组成的队伍,全团2000多人,870多支枪。它和南昌起义的二十八团、秋收起义的三十一团及井冈山地方武装三十二团一起,成为朱毛红军的4个主力团。湘赣之敌很快就气势汹汹前来围剿,5月7日,以梭镖大刀为主要武器的二十九团在黄坳街与敌军猛烈交火,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取得了井冈山会师后的第一仗胜利6月23日,这天是端午节,一场关系井冈山根据地生死存亡的最激烈战争在七溪岭打响,二十九团经过激烈战争,吃掉了江西杨池生、杨如轩部队,而这次战争牺牲了二百多名宜章农军。红二十九团在井冈山不足三个月时间,却经历了60多次战斗,自喻“没有打过不赚的仗”,但也做出了巨大牺牲,530多条年轻的生命长眠在了井冈山。
    但是红二十九团最大的牺牲是湘南特委左倾盲动,当时因为井冈山供给产生危机,无法供给一万多人的给养,加上当时湘南特委代表不顾实情,不听朱毛等人之劝,强令红军大队冒进湘南。思乡情切的红二十九团回乡后,很快就被敌捕杀,蒙受惨重的“八月失败”,红二十九团2000多人的队伍几近全军覆灭,只留下萧克碕石独立营和简载文的特务连只有不到150人重新返回井冈山。宜章年关暴动揭开了湘南起义序幕,这些怀揣着崇高理想的宜章农民军从暴动到牺牲,参加革命不到一年,但他们英勇杀敌、不畏强敌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永远留在人民心中,在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史上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是首批工农革命军,简载文领导的黄沙片区农民军,更是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牺牲,是井冈山斗争历史中留下的沉痛教训,也是简载文心里刻骨铭心的永久的伤痛。红二十九团生存下来的150多人,很多人后来都成为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们坚持革命,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党有名的萧克、彭儒、曾志、吴仲廉等英烈,正是从这里起步,参加革命的。
    在血的战争中,简载文等一大批农民革命军领导,经过炮火洗礼而成长起来。1929年7月,简载文与胡少海、高静山、杨子达等同志在闽西组建地方红军,简载文先后任红二十一军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红十二军二0二团政治委员、红独八师政治委员、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整治部主任、福建军区政治部秘书长、福建军区第三分区政治委员等职,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立下了汗马功劳。1934年7月,调任福建省委秘书长。简载文在五次反围剿中均因保卫中央首长有功,受到嘉奖。中央红军被迫长征时,简载文受命留在闽西,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坚持游击战争。
    1935年4月,简载文担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政治部主任,并以军政委代表身份,随红独八团活动。红独八团所开辟的游击根据地,为以后在闽西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奠定了基础,并以这支部队为骨干,成了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力量。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的发展,1936年1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改组,简载文任军政委员会委员、政治部主任、三分区政治委员,与邱金声等率领三、四支队活跃在闽西岩的南漳、岩永靖、永和靖等地,开创了新的根据地,开拓了游击区,为1936年5月组建的红五支队输送了一批人才,发展了反清剿斗争的胜利形势。
    可以这么说,简载文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简载文是一块金子,哪里用他,哪里就成为一支厉害的革命队伍。在革命过程中,他长期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多次出色完成革命队伍重要的领导工作,为革命队伍能生存和扩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简载文从事革命工作多年,为了革命他牺牲了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解放前,曾经有四位家人因他革命而死去,他的前妻和前妻所生的三个孩子全因他领导红军上井冈山而死,前妻被伪保长凌辱,活活逼疯含恨而亡。爱妻走后,前妻所生的三个孩子终因无人照看而夭折。最可惜的是他那年已十二的长子,当村人问及他想不想爸爸时,他说怎么不想,但是想不到又有什么办法?懂事的他总是帮着做家务,但很蹊跷地淹死在一个小水塘。
    如果说革命前亲人被害是简载文无法保护的,但解放后他的女儿之死,就是他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的原因了。他的女儿读完高中后,瞒着父亲在他领导的交通局(当时他是交通局局长)下属的客运处做客车售票员,已经上班三个月了,简载文知道后大发雷霆,不仅批评了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将女儿从客运处开除回家,女儿因此没有了生存之道,成家后,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在建筑工地帮小工。1972年8月12日,她为了生计在四川卖冰棒时遇害…… 
    简载文是真正的顶天立地的红军战士,他一辈子自觉地用红军革命精神鞭策自己和家人,在他临终前还不忘台湾回归、祖国统一事业,对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遗言说:”(你们要听党的话,)只有听党的话,跟党走才有前途。……给我穿上一套军装,因为自有红军的时候,我就是红军中的一员。”
    简载文去世后,组织送来挽联:
    怀念简载文同志
    举旗凤岭、报晓南边、湘南暴动壮井冈,名垂青史君不朽;保卫苏区、坚持游击、万里长征西去矣,敌后浴血谁能忘?
    认定:
    “简载文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在党内军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在发展军队、从事游击战争中做了不少工作,为革命作出了一定贡献。1949年重新参加革命后,曾担任过不同领导职务,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积极为党工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也作出很多贡献。为革命负过任、流过血、曾荣获残废军人光荣称号……”
    简载文是永远的红军战士,在宜章暴动九十年纪念日,当年参加宜章暴动的红军后代相约来到了宜章这片热土缅怀当年的战争岁月,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怀念起他和他的战友们为新中国成立立下的汗马功劳,他们的革命精神将永留史册。
    简家村的古今建筑
    简素凤
    宜章迎春简家建村五百多年了,村落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房子因地制宜地设计成一排一排的,排水设施也因势利导,设计得非常完美。
    简家在村子的中央,建造了全村的中心建筑——祠堂。简家的祠堂保留了范阳简氏家族祠堂的固定风格,外观雄伟朴素大方,上下二厅结构,祠堂里面有始祖牌位、天井、厢房等结构,建筑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其左右厢房为公的的储藏室,用来放置公家的谱书、桌椅等公有财产。祠堂外面显眼地方悬挂着《范阳世族》的牌匾,据说此牌匾与村同在,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祠堂里面设有天井用来采光,内部全靠木柱支撑顶梁,每对柱子上都书有对联。因时代久远,加上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旧有的对联已经全部毁坏,现有的是2010年简家村第八次修谱所写的新的,正厅对联写着:自闽西入楚南,创业开基,艰苦齐身,雨雪风霜数十代;祖庙宏开新貌,行孝传家,耕耘习礼,春夏秋冬六百年。
    在村口建有简家门楼。简家门楼旁边是一口水塘,据说这是有原因的,一是用来做风水用,二是村民房屋火灾时用来取水。简家门楼房设计大方,雕梁画栋,做工精美。门楼在简家是非常有礼规的,嫁进简家的人踏进了门楼门槛,也就正式成为简家媳妇了,而简家女子迈出了简家门楼,也就算是嫁出去的人了。对于逝世的人也有讲究:凡是在村子外断气的人,是不再允许进简家祠堂和门楼的了……简家门楼外的坪上有两个高高耸立的石头,它们有个官方名称——栓马石。这是该村出了人材的标志。据简家老辈人说,以前还有好几对,还配有狮子、上马龟等,这些都是当时的皇帝赏给简家有功名的前辈的。
    简家村注重村落的整体设计。在以前,简家村村内每家都有闸门,家家户户都是用石板路连成一片,一到晚上,每家把自家闸门栓上,外人就无法进村了。这是防盗防坏人用的。现在村里已经没有了原来的闸门,水泥路连通各家。简家村的民居因有五百年历史,所以明、清、民国、现代风格的房子都有。明朝的房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屋檐,据说当时的政府会收屋檐税,可能农民为了避税,只好不设屋檐。但当时的房子窗花造型十分丰富,各种图案都有。因为没有屋檐,所以泥砖房子都已经没有了,只有青砖黑瓦的房子保存到了今天。清朝的房子一般都喜欢外墙刷白石灰,这样的房子便不容易变形,也就能更好地保存到今天。解放后八十年代建的房子,一般都喜欢建成四边三间的那种红砖黑瓦形状。到现在,农村的房客也已经学会了城市房子的设计风格,在外观上也喜欢建成别墅等新潮形式的了。
    简家村自古以来有种植油茶树的传统,所以榨油设施完善。村头有一座旧式石头榨油坊,现在还有完整的石槽。还有一个五十年代政府奖励给简家的铁制榨油机,是手压式机油压力榨油机,据说全县仅仅简家村有,当时奖励给简家时可是全县震动,附近百姓纷纷前来观看并榨油。现在这台机子还能用。
    除了榨油机,简家的碾米设施也很完备。简家村曾在村东西两地各有一个脚踏式斗米房,还有一个柴油机带动的电动碾米机。斗米房是古代专门用于把谷变成米或米粉的旧式设备,全靠劳动力完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后来有电后就完全废弃不用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后来大部分农户都购买了一个电动碾米机了,但是因为现在很多人家不种田,碾米机也是用的人家少,当成摆设的多了。
    简家人重视教育。自古以来就建有惜字塔和惜字楼,用于管理和培养人才之用。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简家礼堂,当初的作用就是用于做学校和本村电影院。当时还没有电视,农村婚嫁都时兴放电影,简家当时的学校也是在老式的祠堂里,所以简家村民就集资建成了简家礼堂。这座礼堂前面两层是水泥结构,共四个教室,刚好可供一至四年级学生用(当时村办小学就是一至四年级)。后面的是一层的红砖瓦木结构,有上千平方,最前面设计有舞台,平时村里开村民大会或搞娱乐活动就在这里。后来慢慢形成约定俗成,即村民的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都在这办酒席。
    九十年代时,简家上学人口达到高潮,简家礼堂无法容纳那么多人,当时刚好整个村委会要建一座村办小学,简家人于是又集巨资建成了简家学校。但这所所学校用的时间不长,没几年,上学学生数量减少,学生全部集中到镇中心小学,村里小学办不下去,简家学校于是闲置至今。
    除了村内设施,村外的设施简家也十分完善。简家村的四面八方都铺设了石板路通向村里的农田和其他村落,古代保存下来的简家有座石桥,竟有四米长、两米宽、十厘米厚,重达上吨,正面非常平整,全靠手工雕琢凿制而成,非常难得。据说当时修建这座桥时,全村村民一齐出动,大家推的推,拉的拉,但有一户农民却不愿意出力,自顾自地去挖花生,等大家搞好了桥,这个农民正好挑着花生回家,大家竟不约而同地上前把这个农民的一担花生哄抢而光,还责怪这个农民太自私,这个农民只好哑巴吃黄连了。
    作为客家人,简家的建筑还有很多特别之处,但很多特色建筑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倒塌不复存在了,这对于当代人和后代人来讲,不得不说是一种乡愁遗憾。
    宜章简氏不简单
    薛云松   简素凤
      2017年7月30日,作为宜章报的记者,我写了一篇《简家村人不简单——“天下简氏一家亲联谊会报道》的文章,配合该村联欢晚会的视频,发表在当地媒体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报道称:二017年7月二十八日到三十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简氏宗亲齐聚我县迎春镇金朝山村委会简家自然村,参加天下简氏一家亲联谊会,本次活动是一次文化交流和招商引资同步进行的联谊会,上千简氏家人和附近上百人在简家礼堂齐聚一堂,共同欣赏了简家村非常有地方特色的文龙表演,简家所说的客家话方言、客家话山歌、临武话、临武哭嫁歌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目,令人耳目一新,魅力四射的简家人风采令人流连忘返。迎春镇人大主席李东源、金朝山村村支书罗志庭分别代表迎春镇党委、政府,金朝山村委会作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和感谢辞。据该村会长简远芳先生透露,该村年轻人对本村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下一步将把传承千年但几十年没再演过的简家夜故事挖掘出来。……”
    这些报道让宜章人一下子新奇不已,很多人都好奇地问,宜章怎么还有姓简的?宜章简家传统文化和简家夜故事有什么特别之处?宜章简氏又怎么有能力组织全国性质的简氏会议?……正因为这些报道,让宜章简氏走进了宜章人们的视野,成了人们好奇追寻的姓氏。其实这也怪不了大家,简姓在宜章人口仅千余人,宜章境内仅有两个小村庄姓简,所以之前很多宜章人根本就不知道宜章还有姓简的很正常。
    其实宜章简氏在我县定居已经有五百五十多年了,县志上明确记载了他们来宜时间(1436-1469年之间),截止2010年,已经九修其家谱,已传21代。
    宜章简氏是黄帝后裔,来源于福建,他们是客家人后代,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客家语系。宜章简氏始于简文佑公,他于成化年间携妻带子,从福建汀州府上杭县五都瓦子街珠玑巷来到宜章下燕定居,并任当地教谕。据我县史志工作者推断,当时他们可能是随福建兵来宜章的。据简氏续谱委员会主任简梅松推断,宜章简氏可能是简雍第三十九代传人,家谱里明记,文佑公是个庠生,宜章简氏从第三世开始分村,简文佑公独子千有公的长子百增公迁居现迎春镇金朝山简家村,次子百坎公迁居现天塘镇杨桐江村,而后两村又有不少人迁居到全国各地。据统计,去川共46人,其中全家同去的有9户38人,定居岳池县观音堂三户,射洪县怀德乡一户,隆昌一户(后分散在内江、贵州共三处)。个人去川不知地址的有8人,到四川后再迁居四川内江、隆昌、岳池、射洪、广安、酉阳等地。此外迁居云南、广东、广西及省内蓝山、宁远等地的有80多人,还有外迁地址不详的有几十人。在这几百年中,陆续外迁的累计差不多已经达二百人,所以,现在外迁的文佑公后裔肯定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次来参加会议的很多人就是文佑公的后代。
    因为始祖是一个文化人,立下村规后代要尊师重教,精忠报国,所以宜章简氏文化底蕴深厚,考取功名的不少。宜章简家两个小村庄中都曾涌现了很多当地名流和国家栋梁之材,还曾出了太子教师,因此明清时期有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据该村统计,明清时期有太学和国子学三人,庠生九人,赐予进士出身翰林院检讨及赐兰翎候选同知和军功六品及恩赐九品衣冠多人。如第四代世鹅公以秀才终于乡,世鸾公以军功引荐,世凤公于乙卯科登笫,崇祯辛未授知贵州大定府。而进士简贵朝公于清乾隆年间(1759年)出任山东省文登县知县,副榜简贵发公曾任江苏县苏州州判……在当代,参加朱德组织的湘南起义暴动的该村老革命家简载文,更是曾和朱德、毛泽东等领导人在江西井冈山闹革命、为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前辈。
    简载文(字简常智,曾化名李华),1902年出生于迎春简家一农民家庭,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宜章县黄沙区农会副委员长和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大革命失败后,他率领黄沙农民武装转战临武、嘉禾,任反蒋团副营长兼军需长,因敌强我弱,转回家乡坚持地下活动。1928年,领导黄沙区农民武装参加朱德同志领导的湖南农民暴动,朱德、陈毅宜章暴动成功后,会转移到承碕学校继续革命,就是因为简载文等当时积极参与暴动的地下党们是这里的主要负责人,这里有红色革命基础。后来他又任独立第三师军需长,跟随朱德、陈毅同志参加了井冈山会师,先后担任红二十九团特务连党代表、红四军二纵队七大队党代表,红四军古田小吴地后方医院党代表等职。1929年7月,与胡少海、高静山、杨子达等同志在闽西组建地方红军,曾任红二十一军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红十二军零二团政治委员、红独八师政治委员、福建军区政治部秘书长、福建军区第二分区政治委员。1934年7月,调任省委秘书长,项山战役因保卫中央首长、护送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赴江西中央苏区,在五次反围剿中受到嘉奖。中央红军长征,简载文受命留在闽西,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同志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4月,简载文担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闽西人民的革命斗争,并以军政委代表身份,随红独八团活动。红独八团是身一支很好的部队,其所开辟的游击根据地为以后在闽西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奠定了基础,并以这支部队为骨干,成为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力量。简载文与邱织云、邱金声以及红独八团全体将士浴血奋战,创造了新局面,度过了三年游击战争中最艰苦的1935年。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从事家乡抗日救亡活动,并于1949年4月组建游击队,与地下党取得了联系,受命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湘南第一团第一大队副大队长,为宜章解放做出了贡献。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宜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长兼法院院长;1953年调湖南衡阳,任湖南行署法院第一副院长;1954年任衡阳市政协副主席;1955年任衡阳市卫生局局长;1957年任衡阳市交通局局长。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遭受迫害。1980年因伤痛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78岁。简载文同志生活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作风正派,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病重期间念念不忘台湾回归、祖国统一。去世后,张鼎丞、王首道、周礼、谷子元等领导同志来电并送了花圈和挽词。挽词中写道:举旗风岭、报晓南边、湘南暴动、壮井冈,名垂青史君不朽:保卫苏区、坚持游击、万里长征、西去矣,敌后浴血谁能忘。
    组织也认定:
    简载文同志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在党内军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在发展军队、从事游击战争中做了不少工作,为革命作出了一定贡献,1949年重新参加革命后,曾担任过不同领导职务,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积极为党工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也作出很多贡献。为革命负过伤、流过血,曾荣获残废军人光荣称号。……”
        宜章简氏非常重视文化传承,前面所说的宜章简氏夜故事、简家戏剧、简家文龙、草龙、顽猴戏狮等节目,曾是当地最有名的春节娱乐活动。据当地老一辈人回忆,每年正月初一后,简家人都有搞文艺活动的习惯,简家的夜故事,更是轰动一时,很多村庄的老百姓都非常喜欢看简家人演的夜故事。简家夜故事不同于宜章夜故事的形式,而是一台接一台的戏剧表演,整个表演要几十上百个演员分工合作,其内容非常丰富,从午夜开始表演,可以一直表演到第二天白天。夜故事有唱歌有跳舞,节目非常精彩,每个章节都完全不一样,很多人看得连眼睛都不敢眨,生怕错过了哪一个章节。
    简家村村落坐北朝南,视野开阔,两个村子都有非常多的公共设施。有上下两进宽大的宗祠,有庄严的门楼,榨油坊、碾米厂、礼堂、学校等。简家前辈深知文化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建村不久就建有大书房和小书房,专门用来供本村和邻村子弟读书,并建有两座专门存放和焚烧书函的惜字楼(文革才被毁坏)。在村里的东岭上,还有一座与邻村共有的东林庵,据说此庵与临武现在的东林庵曾有关联,并且传说所求之愿十分灵验,当时香客众多,香火非常旺盛。除了公共设施,其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非常完善,水旱无忧,田地肥沃,山上果园众多,田里鱼米丰富,简家的油茶、黄冠梨等都曾经是当地有名的特产,大津水库和简家禾田里产出的活水鱼也是本地老百姓争相购买的抢手货。
    简家人一向尊崇文化,有专人管理村里的文化和公共设施,古代村规明确写着不允许私自焚烧有字的纸,实在要焚烧时,必须由村里专管文化的人审核后,再在惜字塔中焚香祷告后才能焚烧。而报道所说的简家文龙、草龙和夜故事等传统文化,更是非常具有特色,并代代薪火相传,传承到了现在,这在农村非常罕见。在改革开放的浪潮和市场经济的驱动下,简家人努力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综合素质大为提高。在宜章简氏第九次修谱中得知,宜章简氏人口由解放前的近300人发展至现在的近1000人。在这次续修族谱统计千人人口中,具有高中以上至研究生学历的169人,占总人口的18%,这在全国都是较高的,为国家输送了人才。
    现在,宜章简氏后裔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中有画家,有作家,也艺术家,有在北京从事金融工作的研究生,有在上海从事汽车制造的研究生,有在长沙、昆明及广东等地从事西医内科和中医的主任医师,有在内蒙包头的部队军官,有在广西桂林从事外语教育的教授,还有在各地企业单位工作的财务会计专门人才,以及高、初中、小学的各类教师,他们正在为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宜章简氏成功举办了这次会议,这对两个不足一千人口的小山村来说真不简单。宜章简氏,两个充满神秘感的不简单的小村落。
    名士人物简载文
    1)忆我的父亲简载文
    忆我的父亲简载文
    简昌录
    我的父亲简载文(曾化名李华),1902年出生于湖南宜章县一农民家庭。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宜章县黄沙区农会副委员长和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大革命失败后,率领黄沙农民武装转战临武、嘉禾,任反蒋团副营长兼军需长,因敌强我弱,转回家乡坚持地下活动。1928年参加朱德同志领导的湖南农民暴动,任独立第三师军需长,跟随朱德、陈毅同志参加了井冈山会师。先后担任红二十九团特务连党代表、红四军二纵队七大队党代表。红四军古田小吴地后方医院党代表。1929年7月与胡少海、高静山、杨子达等同志在闽西组建地方红军。曾任红二十一军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红十二军零二团政治委员、红独八师政治委员、福建军区政治部秘书长、福建军区第二分区政治委员。1934年7月,调任省委秘书长,项山战役因保卫中央首长、护送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赴江西中央苏区,在五次反围剿中受到嘉奖。中央红军长征,父亲受命留在闽西,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同志坚持游击战争。
    1935年4月,父亲担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闽西人民的革命斗争。并以军政委代表身份,随红独八团活动。红独八团是身一支很好的部队,其所开辟的游击根据地为以后在闽西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奠定了基础。并以这支部队为骨干,成为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力量。父亲与邱织云、邱金声以及红独八团全体将士浴血奋战,创造了新局面,度过了三年游击战争中最艰苦的1935年。
    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的发展,1936年1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改组,父亲任军政委员会委员、政治部主任、三分区政治委员,与邱金声等同志一道率领三、四支队活动在闽西岩南漳、岩永靖、永和靖,给敌人以重创。在三分区的直接指挥下,三、四支队与各地方游击队一道,创立了新基点,开拓了游击区,为岩永靖军政委员会的成立和永东县军政委员会改组为永和靖军政委员会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为1936年5月间组建红五支队输送了一批力量,发展了反清剿斗争的胜利形势。西南事变期间,充分利用军阀混战发展壮大自身的力量,扩大游击区。与其他红军游击队和闽西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最大限度地弥补了因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作失误所造成的损失。
    1936年8月,西南事变失败。广东军阀余汉谋被蒋介石收买,掉转枪口围剿红军。针对粤军入闽,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于1936年10月24日作出了《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在西南事变中我们工作检查与目前紧急任务的决议>。父亲认为,决议过左和过于乐观,认为土地革命是过左和过早的,并指出粤军入闽将比1935年的第一、第二次清剿更为严重与残酷,面对强敌指出向南发展不利。从战略上提出,主力向北发展,一支队向永安、清流出击,从战术上提出,分兵避战;同时,坚持以全国抗日初步政治纲领为指导方针的统一战线,被定为“以简载文同志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并撤销党内军内一切职务。
    1937年3、4月间,父亲得悉,将调常委接受批评斗争,遂离开闽西,赴江西找中央办事处未果,与组织失去联系,历经坎坷。国共合作后,潜回家乡。在家乡代课期间,因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受到当局怀疑,视为嫌疑分子,遭到解雇。后积极从事家乡抗日救亡活动,并于1949年4月组建游击队,与地下党取得了联系,受命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湘南第一团第一大队副大队长,为宜章解放做出了贡献。
    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宜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长兼法院院长;1953年调湖南衡阳,任湖南行署法院第一副院长;1954年任衡阳市政协副主席;1955年任衡阳市卫生局局长;1957年任衡阳市交通局局长。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遭受迫害。1980年因伤痛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78岁。
    父亲去世后,组织认定:
    “简载文同志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在党内军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在发展军队、从事游击战争中做了不少工作,为革命作出了一定贡献,1949年重新参加革命后,曾担任过不同领导职务,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积极为党工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也作出很多贡献。为革命负过伤、流过血,曾荣获残废军人光荣称号。文化大革命期间,将其作为叛徒批斗是错误的,现予以平反,恢复名誉,强加给简载文同志的一切污蔑不实之词予以推倒。”
    “简载文同志生活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作风正派,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病重期间念念不忘台湾回归、祖国统一”。
    父亲逝世后,张鼎丞、王首道、周礼、谷子元等领导同志来电并送了花圈和挽词。昔日的战友、同事2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挽词中写道:
    怀念简载文同志
    举旗风岭、报晓南边、湘南暴动、壮井冈,名垂青史君不朽:保卫苏区、坚持游击、万里长征、西去矣,敌后浴血谁能忘。
    2)评闽西南军政委委员会在西南事变发生后的失误——《忆我的父亲简载文》读后感
    评闽西南军政委员在西南事变发生后的失误
    《忆我的父亲简载文》读后感
    廖开助
    简载文的儿子简昌录(一位退休的教师),最近向本刊寄来《忆我的父亲简载文》一文,在本期《战争年代》发表。编后,对于西南事变发生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对形势的判断;在政治、军事斗争中所采取的策略;对持不同意见和主张的重要领导干部的处理,谈点个人看法。
    一、西南事变发生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决策失误
    西南事变指的是1936年6月,国民党广西军白崇禧、李宗仁,广东军陈济棠等部以抗日救国的名义,联合发动反蒋事件,亦称两广事变。事变发生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作出了迅速的反应,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决定、宣言等文件。如:《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西南事变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定》(1936年6月20日)、《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为西南事变宣言》(1936年6月22日)、《日益成熟着的反攻形势》(1936年7月9日)、《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目前政治形势的分析与我们今后的任务》(1936年9月10日)等等。在这一系列文件中,对西南事变发生后的时局、形势作了明确的分析和判断;对闽西南地区的政治、军事斗争作出了具体的布置;对下属红军游击队的行动提出了要求。
    1、对形势和意义的判断。
    闽西南军政委员会认为:“两广事变是敌人内部的分裂。反蒋抗日的口号,和我们不谋而合,我应予以支持。蒋介石大军南下,战争可能像过去的军阀战争延续下去,一年甚至一年以上。”据这种形势的判断,对事变的意义认为:“因此,我们应该承认这战争是革命的,是救国的,它与历史的军阀战争不同”。“这是打倒卖国贼蒋介石的战争,中国民族自救救国的战争,他的胜利就是中国民族的胜利,他的失败就是中国民族的失败。所以这一战争的爆发……使中国革命走上突变式的发展”。对事变认为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因此,采取的政策是“对这个战争不应把他看成反革命的军阀战争,而采取反对或旁观的态度,应该认识这个战争对于中国革命的伟大作用,而采取积极的援助政策。”
    2、政治军事斗争布署
    (1)“各机关各学校各团体自动召集群众会、游行示威、拍发通电宣言,以至罢工、罢课、罢市。”
    (2)“一切武装部队及各界民众立即开展游击战争,袭击扰乱和消灭蒋介石攻粤匪军。”
    (3)“一切民团壮丁及广大民众立即暴动起来,夺取反动武装来武装自己,到处组织抗日救国军、抗日义勇军、游击队,配合红军和西南反蒋军进行抗日讨蒋战争。”
    (4)“广大民众实行抗捐抗税、抗租抗债、分谷分粮,一直到重新分配土地。”
    (5)“工农勇敢分子大批加入红军中来。”
    (6)“打倒县区乡公所,粉碎保甲制度,撕毁良民证,恢复苏维埃。”
    3、对红军游击的行动要求
    “在军事上立即采取初步集中,各部队集结自己的优势兵力,在指定地区内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选择最有利条件,最积极的打击和消灭蒋介石匪军,扑灭反动民团、壮丁队、特别要消灭我们准备恢复苏区周围的反动武装,这样来破坏和阻止蒋介石匪军向广东进军,推动群众斗争以至恢复苏维埃。”军事行动主要是集中兵力截击蒋军后方及其后续部队入粤,促使蒋军在西南事变中军事上失败。
    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以上判断、决策、布署,历史己证明是失误的。正如方方1937年6月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所说:“可惜我们政治问题弄错了。”9月陈济棠宣告下台,西南事变失败。10月间广东军一五七师3个旅,一五八师一部进入闽西南开始了更为残酷的第四次“清剿”。
    自从1935年4月10日在永定溪南赤寨村,成立闽西南统一的指挥机构——闽西南南军政委员会,实行战略转变,制定适应形势的方针,开展灵活的分散游击战以后,经一年多的艰苦奋战,粉碎了敌人3次大规模“清剿”,形势有了好转,闽西部队已有很大发展,各支队,连同各县义勇军、游击队,有2000余人。如果能趁敌人内部分裂,闽西之敌空虚之际,组织部队扩大新区,巩固游击根据地,闽西南局面将会有较大的改观。如: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兼第三分区政委简载文与三分区司令邱金声率领的三分区第三支队主力正向漳平、南靖一带活动,并在继续向北扩展之中。为策应西南事变,闽西南军政委不让他们向北发展,要他们集结待命,待机向西南,邱金声不执行命令,就撤销邱一切职务。
    这些失误,不仅在军事上坐失了有利时机,而且在政治上也造成了被动。正如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在1980年11月第一版《星火燎原》上发表的《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中所说:“当时在政治上开始了左倾的政策。组织白色碉堡暴动,就是这时候的事。有些民团、壮丁队,事实上已完全听从我们的命令;有些就是我们的人,只是穿着敌人的衣服,驻在碉堡里而已,我们却要他们举行暴动,把队伍拉出来参加红军游击队,把碉堡炸毁。其实这仅是暴露我们自己,而替敌人肃清内部。我们又在山区分田,已经分了田的也进行调整。乡保长、地主豪绅被我们杀掉的也有。在当时,这种政策都是“左倾”的,同时也违反了我们自己关于建立抗日反蒋统一战线的诺言,多树了敌人。于是上半年开始和缓的形势双逐渐紧张起来。”
    二、对西南事变持不同意见的领导干部处理不当
    对于西南事变发生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所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领导干部中,意见分岐明显,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邓子恢、简载文、邱金声、四支队政委李赤标都有不同看法,对邓子恢同志简同志的意见错误,为保存邓同志的领导,只决定限于党委的批评。(方方1937年6月给中共中央的报告)。简、邱、李被撤销一切职务。
    特别是,西南事变已经失败,1936年10月24日,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作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在西南事变中我们工作检查与目前紧急任务的决议》。该“决议”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在西南事变中决策的失误,而且对粤军入闽“清剿”过于乐观并抱有幻想。认为:“对粤军战斗力的认识应有新的观点,虽然过去粤军的战斗力比蒋军强,但现在的粤军与从前大大不同了。他们经过一年来广东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熏陶,经过三个月来西南抗日救国军的洗礼……这使他们更大的增长着抗日救亡的情绪,觉悟到抗日必须讨蒋与全国救亡的必要……这些特点就说明今天的粤军,他们的战斗力已跟着他们的政治情绪的变化和以前大大不同了,这不仅便利于我们从政治上去争取与他们进行抗日反蒋的统一战线,而便利于我们从军事上打击他、削弱他,以至于消灭他……无法阻止我们局部反攻走上总反攻的局面。”基于对粤军的这种认识,所以号召“党目前中心工作”、“争取粤军士兵及中下级军官到真正抗日反蒋革命斗争方面来,并进行上层统一战线,组织整团整旅哗变暴动以至爆发第二次反蒋战争。”对这一“决议”,简载文等军政委员会的部分领导干部认为:过左,过于乐观,并指出粤军的“清剿”将比过去更为严重与残酷。战略上向北发展,而不是向南,战术上应分兵避战。实际情况正如简载文所料,粤军入闽“清剿”,除了国民党“中央军”的毒辣办法之外,还采取分兵伏击等战术,将部队拉到山上,夜以继日,白天看烟,晚上看灯火,发现目标立即包围搜山。张、邓、谭在《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中也谈到,“粤军的战术比较灵活,政治上着重利用叛徒、自首分子,专攻我们的要害。当地反动派见粤军活跃,都蠢然而动,积极配合。于是反革命气焰又一度嚣张起来。”由于简载文抵制了“决议”中的错误决定,被定为“以简载文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
    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对邓子恢、简载文、邱金声、李赤标等人的批评处分是不当的"。由于邓、邱有“认识”而简坚持不向军政委员会检讨。加上简领导的三分区在粤军“清剿”中筹得款子,只给闽西南军政委员领导而不接济其他部队及县份,军政委不仅决定撤销简一切职务并要调他到常委(当时张、邓、谭、方方组成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常委)去斗争。当时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机关报《红旗》连续发表批判简“右倾机会主义”“游击主义”文章。简载文让通信员告知邓子恢,他要离开闽西,去江西找中央分局项英与陈毅,于1937年3月间私自离开了闽西。
    三、应该还简载文以公正。
    以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为核心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是在闽西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中的坚强组织,领导闽西南红军游击队及闽西人民取得了三年游击的伟大胜利。西南事变发生后的一些错,纵观闽西三年游击战争全过程,只是一个瑕疵。而对于简载文的影响却是终生的。特别是简在此间的是非曲直,没人提及。坚持在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中的许多领导干部在全国解放后写过不少回忆录,但对简载文的问题没人公正地评说,包括他在苏区时期曾任红军第八师政委,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政治部主任、第三分区政委等职在正面叙述时都未提及。作为研究这段历史的后人,是从当时批判他的文献中得知他的职务。本人在为1991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闽西游击区》写“概述”时,写到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成员,简载文的名字也因种种原因,在正式出版时被删去。
    “以简载文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游击主义”究竟是什么问题呢?认真阅读1937年1、2月《红旗》发表的许多批判文献和当时其他一些有关文献,不难得出以下结论:l、简对西南事变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对时局的判断、决策持不同意见,特别是对集结部队待命,不积极作为,更是反对。历史证明简并没错。2、西南事变结束后,对1936年10月24日《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在西南事变中我们工作检查与目前紧急任务的决议》简认为过左,对于红军游击队向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开展游击战争意见不一致。在当时敌我力量非常悬殊的情况下,在红军游击队分散独立的军事斗争中,灵活机动,避敌主力本不是错误。实际情况是,三分区也并不是批判中的“游击主义”、“逃跑主义”,他们在反粤军“清剿”中曾缴获3万元款子和一批枪枝,闽西南军政委员会还要求他们接济其他部队和县份。没有开展积极的游击战争,哪来的款子和枪枝?3、从组织原则上批判简不执行上级“决议”,这也有失片面。“决议”的主要精神是开展反粤军“清剿”。这一点简并无不同看法,开展反粤军“清剿”是坚定的,只是如何反“清剿”持不同看法。综上分析,简载文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分岐,实质是对时局判断的分岐,是战术上的分岐,简载文等人的认识比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更加务实,更能按实际情况判断与决策。”以简载文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是在“左”的政策情况下作出的,是不妥当的,应还以公正。本人赞同中共湖南省衡阳市委决定的一句话:“强加给简载文同志的一切污蔑不实之词予以推倒。”
    幸好,1980年简载文逝世时,湖南省衡阳市对他有了公正的评论和决定。当年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张鼎丞也送了花圈。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E02.tmp.pn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E03.tmp.pn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E13.tmp.png
    核军工之歌
    作者—简昌录
    我们是保卫祖国的默默无闻的战士,
    没有领章、帽徽,
    但我们早成为祖国一名忠实的士兵。
    面对世界风云变幻,
    岂容两霸核棒乱挥,
    为中华民族的强盛,
    为世界的和平、人民的安宁,
    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集合在一起。
    战严寒、斗酷暑、披荊斩棘;
    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勇敢和智慧,
    铸就斩妖的利剑,
    为两弹一星的腾飞,
    献出我们的年华和青春。
    茫茫戈壁,
    浸透着我们挥洒的汗水,
    荒郊深山,
    辉映着我们娇健的身躯。
    我们从事着伟大的事业,
    崇高而且光荣。
    在我们面前敌人不敢前进半分!
    第一次创业的精神,
    永铸历史的丰碑!
    面对改革的浪潮,
    我们高举红旗前进 ,前进!
    前进在二次创业的征程!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E14.tmp.png
    (简昌录为简载文之子
    8.在革命的洪流中——宜章大峻简家革命史简介
    在革命的洪流中——宜章大峻简家革命史简介
    简远贵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E15.tmp.png
    在湖南省南部靠近临武县有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它的名字叫大峻简家,全村60余户农民,没有一户地主富农,全靠租种周围地主家的水田维持温饱,在1926年爆发的农民运动中,这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在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号召下,农民起来造反,建立自己的权力组织——农民协会,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里介绍当时两个重点知名人物。
    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宜章在中国共产竞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饱受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农民,纷纷起来造反,升级成了自己的组织——农民协会,在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号召下,简家村有两个人物值得介绍,一个是时任村农会委员长,后来牺牲的烈士简上财;一个是时任黄沙区农会委员长、区苏维埃主席后上井岗山的老红军简载文。
    (一)革命烈士简上财
    上财名常禄,是笔者的祖父,出身贫苦,(曾外出讨过饭),对人诚恳,处事公平,一贯为族人所拥戴。据父亲告知,他曾担任过护林员,为了制止乱砍乱伐,他自己在后龙山砍下一蔸松树,背回村里,然后在村巷里敲起铜锣,大喊:上财砍树啦,罚款一担谷,亲自挑一担谷交村上,于是再也无人砍一颗树了。1926年成立农会,即被选为村农会委员长在长坪乡(今迎春镇)农会委员长载文的领导下,组织农民到朱家斗争地主朱正,并应大黄家村农会委员长黄有朝的配合要求,在象牙山(地名)与剿共武装作战,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同年被选派去宜章参加县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个把多月,因立场坚定,表现突出,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任命为县农会特派员,颁发了奖章和证书(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搜走)。从此经常参加县、区、乡农会召开的各种会议,到各村组织指导开展农运工作。国共合作期间,他被区农会指派代表农会参加黄沙中心小学建校帐目的结算清理。他力排众议,亲自丈量建筑面积,核实实际所需各项建筑材料及价格,一一列出清单,算出总造价,从而大大核减了主持建校的土豪劣绅虚报的造价,使参与清算的委员们口服心服,毫无异议,为黄沙区农民减轻了负担。1927年马日事变后,他被转为地下联络员。
    1928年春,朱德、陈毅在宜章组织发动农民起义,他为起义联络组织农军的有关事宜,载文则率农军随朱德、陈毅主力转移至井岗山。同年3月17日清早,上财在看秧田水回家的路上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解送至黄沙堡,当日被严刑审讯,香火烧遍全身,体无完肤。他视死如归,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当晚即被枪杀于黄沙堡城门外,时年40岁。全国解放后,被人民政府评为革命烈士。
    为了求证当年祖父在农民运动中的表现,笔者在家劳动期间,于1974年元月3 1日上午,召开了到会8名老农会会员的座谈会,他们都肯定了上财在革命中的上述表现,并表示怀念和钦佩。而且载文公(原区苏维埃主席)健在时,亲自对我说,上财是一个好干部。此后笔者落实政策回郴州任职0 2007年回家扫墓,看到祖父墓地周围草木丛生,高过人头,显得无比荒漠,心头一阵凄然。于是在他牺牲80周年前夕,亲自与永堂、元芳叔叔及弟弟、侄子等砍树割草挖蔸,清除垃圾和淤泥,买来红砖、石块和水泥,请人在墓地建了囤墙,并立碑纪念:英灵永在,浩气长存。以慰先烈在天之灵!
    由于简家村是革命根据地,被反动派视为眼中钉。上财牺牲后,我村被剿共团三次抓捕革命群众和掳抢财物。对抓去的革命群众,强迫他们交够赎金才能放人,不得不数次变卖田土,以致一贫如洗。被掳抢的财物,有牵走耕牛20多头,抬走牲猪50多头。凡是可食可用之物均抢一空。甚至连狗屎刮也不放过。在白色恐怖下,全村十室九空,失去生活来源,不是沿门乞讨,就是到附近煤窿挑煤炭,以勉强度过艰难时光。
    即使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宜章简氏族人仍坚定地支持革命事业。据父亲告诉我,在1930年代,党的宜章地下县委委员彭良(碕石彭家人)在我村建立共青团支部,发展简熙等为共青团员。1932年的一天晚上,宜章地下县委在临武莲塘(村名)大塘庵开会,研究夺取临武剿共义勇队的枪支,组织暴动,不料有人告密,被临武军警包围。在突围中,县委委员彭良和麻田(地名)欧阳健两人身负重伤,地下党连夜从莲塘抬到简家(相距10余华里),通过共青团园简熙安置在我家医治(此事载宜章县志),因我家住村东北角,屋后就是后龙山,而且又是革命烈士之家,较为安全。我的祖母李下兰二话不说接受了任务,并腾出房间给伤员居住,请有治疗枪伤经验的我村土医生简代占(名孝念》负责医治。在祖母的精心保护下,在我父亲简云昌(时年20岁)的协助下,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伤愈后才离去。而当时我还有一个六岁的叔叔需要照顾,但祖母毫无怨言,完成了党的任务(彭良后任宜章县委书记期间,于1934年被内部错杀,1980年被追认为烈士)。解放后的1950年冬,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老根据地南方访问团亲自来到简家,高度赞扬了简氏族人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并赠给烈属李下兰(我祖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丈光荣》的大幅题词,张贴在厅屋正面墙上。1953年秋天,我在宜章县委宣传部工作时,陪时任宜章县委书记的黄平(湖南永兴人)下乡去粟元堡,我知他曾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在宜章周边活动。就问他:“你到过大峻简家吗?”他说:“去过,那时我挑担皮箩走村串户在宜章临武边界以卖布为名,做革命工作。记得有一次在临武莲塘开会,被监武军警包围,突围时县委委员彭良和另一同志负伤,是我们连夜安置在你简家医治的。”我告诉他,他们两个人就是由我家祖母安置医治的,他撬起大母指说:“你的祖母真不简单。"1954年9月,我调至郴州地委宣传部工作,当时黄平任郴州行署专员,他还问过我祖母的近况(我祖母于1968午病逝)。可惜黄平在1959年反右倾运动中,受彭黄张周案牵连遭残酷批斗,被迫自杀去世,1980年已平反昭雪。
    (二)老红军简载文
    简载文是解放后担任宜章县人民政府第二任县长的老红军。他的事迹在宜章县志,郴州地志,衡阳市志,湖南省志,以及福建省党史刊物《战争年代》均有记载。他把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战争中曾负伤流血,是二级残疾军人,为革命作出了很多贡献。
    载文,名常智,生于1902年。1919年,载文在衡阳道南中学读书时,就参加了同学陈孝启为首组织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上街游行,焚烧洋货。他只读了一个学期就因家贫失学,回家后教过蒙馆和小学。1926年3月,投身农民运动,参加农民协会。不久,被选为长坪乡(今迎春镇)农会委员长,1927年当选黄沙区农会委员长。马日事变后,带领百余农民武装参加临武陈世虎领导的反蒋团,因进攻嘉禾失败,陈世虎叛变,队伍溃散,他回宜章投入秘密斗争。并于同年经彭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元月,载文率数千农民军,在黄沙,配合朱德、陈毅主力部队,歼灭盘踞黄沙堡城的宜章、临武挨户团(即剿共武装)一千余人,活捉敌总指挥李时春。黄沙堡战斗胜利后,任黄沙区苏维埃主席。同年三月十日,宜章剿共头子邝镜明纠集反共武装一千余人,向黄沙区苏维埃所在地大黄家反扑。载文率农民军退守水楼(为大黄家门口一雕堡式建筑),坚持三天两夜,直到肖克率部赶到才击退敌人,这就是宜章有名的“水楼保卫战”。由此在朱德、陈毅的领导下,直章农民举行湘南暴动,载文率全部农民武装参加工农革命军,担任独立三师军需长。跟随朱德、陈毅主力部队转移至井岗山。从此一直在部队和地方担任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曾先后任红29团特务连党代表,红四军后方医院党代表,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1932年任福建军区政治部秘书长,福建连城军分区政委,福建省委秘书长。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简载文与张鼎承、邓子恢、谭震林等受命留在闽西,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成立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张鼎承为主席,邓子恢、谭震林为副主席,简载文、方方、范乐春、谢育才、黄火星等为委员,载文任政治部主任兼第三分区政治委员,以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代表身份随红八团活动。1936年发生两广(广东广西)反蒋斗争。1937年初,载文与军政委员会主要领导对形势的分析与应变之策时,他主张坚持以全国抗日初步政治纲领为指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应以“分兵迎敌,向北发展”的方针,被斥为“右颂机会主义路线”、“逃跑主义”……载文因坚持己见,拒不认错检讨,被撤销一切职务,进行批判。他对此不服,向当时主要领导人写了书面报告,但无果,被迫孤身去闽北开辟新区,因白色恐怖无人接头。再去江西寻找陈毅未果,当年6月离开部队,10月回到家乡,从此与组织失去联系。事后证明,载文等人的主张和分析是正确的,两广反蒋斗争的结果是国民党反蒋部队转而进入福建围剿红军游击队,比原来的反动军队更恶毒,斗争更残酷,这是错误估计了形势的变化,吃了大亏。
    载文回家后,从事过抗日救亡活动。因伤残不能劳动,田土农活靠亲戚和叔侄帮助,勉强维持生活。1949年4月重新参加革命,担任党的地方武装广东连江支队宜章县大队副队长,简家族人也有10余人参加了游击队。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沙区政府工作。据原中共宜章县委办公室主任告诉笔者:1949年冬,原中共中央南局书记处书记邓子恢(后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寄信给宜章县委、要求查找载文的下落,如健在则要他去中南局报到。宜章县委接信后,了解到载文正在黄沙区政府工作,决定就地在宜章留用,并回复了邓子恢同志。于是,先任县农会副主席(主席由县委书记兼),后任宜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长。1953年,郴州、衡阳、零陵三地区合并成立湘南行政公署,载文被调任湘南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1954年湘南行署撤销,载文去衡阳工作,先后任衡阳地区交通局长、卫生局长、衡阳市政协副主席、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等职。他在红军战斗ll多次负伤流血,获残废军人光荣称号。他生活俭朴,联系群众,平易近人,对自己和子女都要求严格,深受宜章、衡阳人民的爱戴。还非常关心家乡的一草一木,每次都告诫族人要保护森林,爱护环境。于1980年6月28日在工作岗位上,因伤病不幸去世,享年78岁。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承、原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原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周礼.原省统战部长、省政协副主席谷子元等领导同志来电并送花圈和挽词,谷子元的挽词是:怀念简载文同志:
    举旗凤岭,报晓南边,湘南暴动,壮井岗,名垂青史君不朽!
    保卫苏区,坚持游击,万里长征,西去矣,敌后浴血谁能忘。
    草鞋村的变迁
    草鞋村的变迁
    简远贵
    宜章大峻简家村,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解放前,全村50余户,约300人,没有一户地主富农,生活极端贫困,自有稻田不多,都是租种周围地主的水田。每年田里的收入,除了交租纳税就所剩无几,家家都是红薯杂粮度日,每到青黄不接,就已经断粮,绝大多数族人只能去山里采集野菜,或者是适当采摘土里尚未成熟的包谷、黄豆等度过饥荒。经济作物只有一块或两块茶山,数不多的油茶、油桐收入。生活如此艰难,这也是明、清时期不断有族人外迁的原因之一。笔者出生于1936年,从小经历了饥荒难过的年代,目睹了火柴和永龙两位叔叔沿门乞讨的情景。我父亲农忙在家作田,农闲时则邀三两个同伙去广东坪石、连州挑盐卖,或者到两百余里外的永兴油麻圩挑茶油去广东贩卖。大多数劳力则在附近20多里远的浆水、梅田挑煤炭卖,总之赚点脚力钱以增加些许收入。据我父亲说,去广东挑盐要事先邀约邻村20余人一路同行,以免遭沿途土匪的拦劫。
    另外,为了维持生计,全村家家户户都学会了打草鞋,除自己穿着劳动外,主要是用于出售。每家都有打草鞋的工具——草鞋耙,至少一套,多的有两三套。儿时我看见邻居邦仁、国国、家国三兄弟(都是我的爷爷辈),他们在农闲或者晚上,都一刻不息地奋力打草鞋。据我所知,除邦仁外,国国、家国两兄弟终身未娶,原因还是两个字:家贫。我家也有两架草鞋耙,农忙的晚上和因雨无法外出时,见父亲和奶奶坐在草鞋耙上织草鞋,母亲则负责棰草(织草鞋的稻草要用木棰棰柔软)和搓绳子,撸草棰软搓成绳子,是草鞋的骨架。我们这些小家伙则用小刀将织好的草鞋上冒出的枝丫予以割除,使之清洁漂亮,便于销出。稻草是编织草鞋的主要原料,解放前水稻都是高杆品种,只要翻晒及时,不淋雨,色泽青白,都可以织草鞋。当然最优秀的是糯谷的稻草,耐磨经穿,草鞋的价格也贵些。一双草鞋从编织到上市,至少有10多道工序。一家老小都在忙活,特别是晚上,在这个小山村里,用芒捶(木制,有大有小)捶草的声音此起彼伏,直至深夜,每家门口都有一块青石板,被捶得青光草鞋明亮。离我村4—5里路远的太坪圩有一条草鞋行,就是简家草鞋的集散地。其实一双草鞋卖不了几文钱,但积少成多,也能解决一些油盐钱。记得我家草鞋由奶奶上圩销售,儿时跟在奶奶的后头,希望在卖草鞋后能吃一个牛肉糍粑或一碗米粉,以此为难得的快乐享受,这种经历使我终生难忘。就这样,使贫困的简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草鞋村。
    也许是吃、穿、用都是自给自足吧,解放前农民是没有钱买洋布的,家乡都是自己种棉花解决穿的问题。记得那时,我家种了两块地的棉花,都是奶奶打理。每年秋冬季节收翻晒棉花,轧棉花,然后是自己纺纱,再喊草塘(村名,在我村附近)一名织布师傅扛着木棒木质织布机上门织布,然后自己用自采染料染布,大都是染成藏青色。每年的过年前一项重大任务,就是请裁缝师傅上门,用手工为家庭成员(大人是隔年轮换做,小孩年年做)缝制一套家织布的新衣裤(过年就都有新衣服穿了)。这种家织布厚实耐穿。1950年上期,我在县中初中毕业后,也是穿着这种家织布的汉装参加工作,那时是供给制,有了公家发的衣服才换下来。
    1949年10月,宜章得到解放,从此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土改分田分地,农村自然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互助组、农业合作社,简家族众一心忙于农业生产,一年有比一年更好的收成。但编草鞋仍在坚持,不过只是不参加主要劳动的老人和妇女在家编织,一来自用,二来市场也有需求。但是经过三面红旗的折腾,草鞋耙也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烧掉了。但是也有例外,有两个五保户坚持了下来,一个是林古公,一个是号古公(都是他们的小名),一直到1970年代还在编织草鞋,也有一些微薄的收入,不久两位老人去世,打草鞋也只能成了一种苦涩的回忆,从此简家村就再也没有人打草鞋了。
    改革开放前,由于阶级斗争的长期折腾,简家村族众的生活仍然是艰难的。除了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政策因素制约之外,也还有所处的环境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所处地势在宜章海拔较高,具体多少也不清楚,但北去宜章县城、西去临武县城、南去广东省边际县都是下坡路;二是没有河流,只有泉水汇聚而成的一条小溪。全村饮用水及稻田灌溉用水都是依靠泉水,只有少数天水田受干旱的威胁需要人工戽水,因此虽有面积较大的草坪,也无法开垦成稻田,实际全村稻田只有300余亩,人平不足1亩;三是上世纪的1975年前后,公社党委在我村前300米处筑坝,修建了一个小一型水库,库容500余万方,以解决本公社部分稻田缺水问题。水库占用简家水田120余亩,当时的公社党委只从距离简家二公里远的朱家下游划拨60余亩以作补偿,不但没有补足受损稻田,而且所划拨六十余亩超过受损田距离4至5倍(原本村最远的稻田不超过400米),明显增加了数倍的耕作难度和耕作成本,而且淹没300余亩旱土及200多亩茶山均未作任何补偿,使原人均0.8亩多水田减至后来的0.4亩,使淹没区生活水平下降。因这是原迎春公社党委以农业学大寨的名义搞一平二调的结果,由于采取政治高压手段,没有任何人敢于对此提出异议,这是对简氏族人祖先遗留的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近两年,一条京珠高速公路复线在村前架桥通过,并在附近建立了服务区,占用了部分水田旱土茶山,这是对国家的贡献,也都作了经济补偿,但也减少了族人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了田土承包责任制后,解决了温饱问题,逐渐走向了小康。大竣简氏人口由解放前的近300人发展至现在的近1000人。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族人努力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综合素质大为提高。这次续修族谱统计,族人中具有高中以上至研究生学历的169人,占总人口的18%,这在全国都是较高的,为国家输送了人才。他们遍布全国各地,有在北京从事金融工作的研究生,有在上海从事汽车制造的研究生,有在长沙、昆明及广东等地从事西医内科和中医的主任医师,有在内蒙包头的部队军官,有在广西桂林从事外语教育的教授,还有在各地企业单位工作的财务会计专门人才,以及高、初中、小学的各类教师。他们正在为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留居故土的简氏族人亦不甘落后,涌现了不少精于建筑技术、种植、养殖、林业、运输等致富能手,正在为小康社会的建设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迎春镇简家村位于宜章的西部,靠近广东和湖南的临武县,建于一个小山包前。东有东岭作屏障,西有起伏不高的小山脉,绵延数里,过去全是茶山和杉山,南面远对广东的螺丝岭。整个村庄依小山包分层而筑,中间有宽大两进的宗祠,村前有古朴的门楼,宗祠是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门楼是前几年拆除改建而成但保持了旧貌。村前有数亩宽的鱼塘,上有终年不断冬暖夏凉的清泉,房屋层次之间,有完善的排水系统,确实是一处宜居之地。先祖面对周围数里内的李、彭、廖、梅等大姓村子,全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睦邻友好的处事为人,苦心经营数百年,生生不息。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念的改变,与全国各地一样,原有旧宅基本无人居住,绝大多数族人都在后龙山盖起了宽大的砖混新房,也有一些别墅式的建筑耸立其间。过去的后龙山是古老的松树山林,现在是再也见不到了。也没有后龙山的概念了。缺点是没有整体规划设计,都是自己选址,自朝各方,显得零乱。然而鳞次栉比的红砖水泥钢筋房把原有的龙头都挤完了,从而彻底改变了旧社会草鞋村的面貌,还有一条水泥公路穿村而过,因交通的便捷,不少族人购置了货车、客车,从事长途或短途运输,一个繁荣的小康村在形成。宜章简氏族人欢迎远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定居立业的宗亲回到故土,交流访问,增进亲情,增进了解。同时我们对于先祖们不惜千里迢迢,人地生疏,拖家带口,远离故土去谋生计,一定克服了诸多艰难困苦,作出了牺牲,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对此,故地亲人表示由衷的敬意,叫一声:你们辛苦了!当然你们为当地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是故地亲人感到宽慰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加油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