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搜索
 
 
查看: 68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良开先生自传《成就梦想》--连载(11)第 一 部 不忘初心 铭记乡愁(第八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26
  • 签到天数: 320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379

    主题

    1万

    帖子

    4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乐呵呵

    Rank: 8Rank: 8

    积分
    4110974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9-1-3 10:2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简恩承 于 2019-1-3 11:00 编辑

      

      

    第八章  筚路篮缕  砥砺向前
    第一节 开辟阵地  把握导向
        丽江地区永胜、华坪县与楚雄州大姚、永仁县相毗邻,沿金沙江地段,虽然在各自地域内修通了沿江公路,但都只能隔江相望,沿途几百公里没有江桥,相互间没有联系。境内数千万吨的铁、煤等矿藏资源及热区农林产品都得不到开发利用,交通运输的落后、闭塞严重地制约着两地州四县的经济发展。针对此情况,两地州四县决定在金沙江上架起江桥,利用四县现有道路,加以改造,将会成为开发滇西北的又一条重要的经济干线。改变沿江四县交通封闭状况,开发沿江丰富的矿藏和热区资源,促进该地区向市场经济转变,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这也是改变滇西北交通状况,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的宏伟工程,势在必行。
        为改变两地州四县隔江中断的封闭状况,在永胜县委书记和作宽倡导下,两地州四县达成共识,各自由主要领导和交通局、计委、民委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于1993年2月9 日至13日对四县的交通状况和建桥事项进行了细致考察,并在听取了四县及仁和镇、湾碧乡领导介绍县情、乡情后,对建设金沙江湾碧大桥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论证。
    为此,我分别在《丽江报》、《楚雄报》《永胜文化报》《百草岭》等报刊上发表了报告文学《湾碧大桥畅想曲》和消息《丽江楚雄两地州举行建设金沙江湾碧大桥论证会》
        虽然畅想变为现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会成为泡影,但毕竟点亮了希望的灯塔。
        报刊的轰动效应使和作宽书记颇受启迪。他反复阅览《湾碧大桥畅想曲》,文章着重介绍了他的大家风度和磅礴气慨,深受他的赏识和厚爱。这是他自参加工作到当县委书记20多年间,首次看到的记载对他褒扬的文章。由此升温,成为《永胜报》的前奏。
       《永胜报》,曾有过几起几落的经验教训是值得记取的。
        1950年1月16日,永胜各族各界在县城民主广场召开万人大会,隆重庆祝永胜全境解放,永胜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第二天,《永胜报》创刊问世。《永胜报》创刊号以钢板蜡纸、手工刻写,本地产白棉纸,单面蓝色油墨印刷,对开二版,正文文字以仿宋体由右向左直行,字迹秀丽。因临时凑合,无人主管,也无人专管,又无专职人员,不定期,有人有稿有人刻蜡板就办,无人无稿就熄火,大概办了一年左右,到1952年中止。
        1956年《永胜报》复刊,用铅字印刷,四开四版小报,永胜县印刷厂即因承印《永胜报》而创建。永胜县印刷厂一直存续到二十世纪末,在企业改革转制中实行关停并转,由县电力公司兼并。而《永胜报》在承办六年后于1962年中止。
    “文化大革命”期间,县革委成立后也恢复过《永胜报》,又叫《农业学大寨报》,是蜡纸刻写,油墨印刷,四开对版,大概办了一年许即停办。那是第三次复刊。
        随后,县委常委曾多次议过恢复《永胜报》之事,但都议而不决。时任宣传部副部长的彭友邻征求过我的意见,是否以宣传部名义向县委建议。我说,不行!我在宣传部、文联这多年,什么都经历过,看透了。若以宣传部名义提建议,县委就叫你宣传部全权统缆,重蹈覆辙。政府不给力,叫你吃尽苦头,哑口无言。
        县委书记和作宽意识到了舆论宣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有自己的舆论阵地,亲自来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恢复《永胜报》应具备哪些条件?我把《永胜报》几起几落的经验教训向和作宽书记作了详细汇报,说道县委政府应对自己的舆论阵地要有科学认识,正确对待,把它列入议事日程,否则无法持久。和作宽认真听后,点头认可,教我拿个具体方案。
        我拿出的方案是:一、《永胜报》是永胜县委、政府的机关报,永胜报社应为常设机构。这个常设机构与部、委、办、局平级,是乡科级正职单位。二、永胜报社为事业单位,参与全国及省地新闻系统评定职称考试、评审,确定职称。三、编制。永胜报社编制10人,实行总编负责制。设总编一人、副总编一人,编辑四人、记者四人。四、报社经费独立核算,列入财政预算,在银行开设账户。报社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差旅费,办报经费包括报纸印刷费、发行费、稿费等项开支由县财政拨款。五、报纸规格,暂定为旬报,四开四版小报,每月3期,每期印数2000张。六、报社是相应独立的单位,应有自己的办公地点。
        和作宽认真审阅了我拿出的方案,召开一次县委常委会议,对此方案进行拍板定案。一致认为,恢复《永胜报》的时机条件都已成熟,已势在必行。在常委会议上,讲到恢复《永胜报》谁任总编的人选时,和作宽还是发扬民主,先听大伙的意见。一致认为简良开是永胜的一支主笔,恢复《永胜报》,他来任总编自然最合适,但他以前的任职没有定过级别,现在还得从副科级开始,就定个副总编,主持工作。既然《永胜报》是县委政府的机关报,就由常委去兼任总编。既然宣传部长空缺,而县人武部政委、县委常委王任民从原丽江军分区政治处宣传干事提升起来的,政治和宣传文化工作在行,就由他兼任总编。
        经县委研究决定,和作宽在我拿出的方案上批示:“同意照此办理。报社人员由组织部调配,7月1日《永胜报》准时复刊。
        县委办公室把报社安排在原县委办公大楼,这幢1978年3月全体职员参与出力修建的砖木结构大楼,十五年后已成4--5级地震都承受不起的危房。县委另建筑了新的钢混结构大楼,部委办所有单位都住进了新大楼。我们却在这危房里一住就是十年。
       《永胜报》复刊后也就一直在大理州电子印刷厂印刷。当时经过几番艰辛,我跑到丽江新闻出版署,拿到的是“丽署内报05号”刊号,是标准的电子印刷的规范报纸,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1993年7月1日,《永胜报》正式复刊,复刊号特地刊发了中共永胜县委关于恢复《永胜报》的通知。县委书记和作宽、县长张金孔、县人大主任罗兆文、县纪委书记黄翰章分别作发刊词、题词、发表专文祝贺。和作宽在《发刊词》中明确说道:“《永胜报》的复刊是全县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是历史的需要,是发展着的客观现实的呼唤,是全县36万人民的共同心愿。”
       《永胜报》复刊,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丽江地区,宁蒗县委、县政府首先起来响应,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我的老同学浦永宽率陈红光等人来永胜“取经”,将我们启动复刊运作的全套文件数据复制过去,仿制后交由县委政府拍板定案,任命陈红光为总编办起了《宁蒗报》。华坪县不甘落后,《华坪报》一跃而起,奋力赶上。大理州宾川县委宣传部李继云闻讯,更是发挥优势,广泛发动,引起政界高度重视,奋起直追。经他努力鼓动,搞起轰动效应,带动整个大理州。1993年12月8日,搞了个非常热烈隆重的场面,宾川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分管领导,并邀请各县委分管宣传文化的主要领导都来聚会,特地请我去“传经送宝”。我把创办《永胜报》的经验体会,报社机构规格、编制、人员、经费一步到位情况作了具体交流介绍。真有“一鸣惊人”之魅力。宾川县委领导率先表态,拍板定案:向永胜学习,一步到位,李继云任总编,成立报社,具体事宜由李继云操作,1994年1月1日《宾川报》创刊问世。其实他们事先已有充分准备,只是在这时宣布起到示范作用而已。这个效果的确很好。弥渡县委副书记段增庆也不示弱,回去马上行动,让《弥渡报》与《宾川报》同时问世。段增庆,鹤庆人,年轻有为,前途无量,随后相继晋升为县委书记、州委副书记,丽江地委书记,直到省部级高端干部。此时永坪、剑川、鹤庆、洱源、祥云、南涧等县领导相继发言表态,谁家都不甘落后,一致表示回去就向县委政府汇报,研究确定,力争报纸创办与宾川、弥渡两县并肩同步齐驱。
    第二节 风雨飘摇  如履薄冰
       《永胜报》复刊方案明确的编制10人,县委常委会也已确认,下达了档。但县委组织部配备人员时却被哽住了,以调入的人员要经严格调查考核为由,人员配备迟迟不到位。事实一再证明我原来的顾虑不是多余的,个别部门的当权者的素质、责任心值得打问号,由于他们的不作为,成为缰绊,使用权你左右为难,啼笑皆非。
        1993年7月12日,中共永胜县委正式任命简良开为《永胜报》副总编(副科级)。报纸先问世,机构框架后立起,这就是当今永胜政界的行为。8月20日,《永胜报》总第6期,首次公布总编王任民,副总编简良开。报社成立了,工作运作一直穿夹脚鞋,特别是组织部的忽悠,就我一个“光杆司令”。这种状况持续了整整半年。工作不能受影响,报纸要按时出版发行,怎么办呢?顾小工,借用人员来充当。顾小工,每个小工月工资150 元,只能搞稿件登记,接待来信来访人员,抄誊文稿,报纸发送等日常事务。主要文稿的采写,稿件处理、修改编辑、排版、校对等项还是靠我一手全拿。七月,有苏丽红、王映梅、冷兰等几个大学毕业生来联系工作,因组织部有严格规定,工作人员不能直接从大学毕业生中接收,必须先下基层经锻炼3至5年后,经选拔才能进入机关单位。我就只好让她们在待业期间来报社当小工。其中苏丽红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畜牧系,文笔不错,勤奋诚实,工作认真负责,随后她被分配到畜牧局期纳兽医站,我就与畜牧局局长何佩崟勾通,得到何佩崟局长的关心支持,借用过来当记者、编辑兼管财务。再分别向金官镇和片角乡教委联系借用永胜三中教师吴光华、片角中学教师黄金荣二位教师来担任记者编辑,这样才缓解了工作困境。
        王任民兼任永胜报总编一年期间,支持维护报社工作,责任心还是比较强,着重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坚持办报原则,主持公道。7月中旬有一位梁官中学教师要求来报社工作,宣传部副部长是他的同乡,便把他留下来,并已插手报社工作。永胜报第3期排版之前,我急着下仁和镇采访,临走时我给苏丽红打了招呼,这期报纸等我回来再作安排。但我回来一看,4个版面全排满了,都是文艺稿子,显然与报纸主旨不相吻合。《永胜报》是县委机关报,是为县委中心工作服务的政治性报纸,不是文化报,更不是私人报纸;我是主持报社工作的副总编;宣传部对报社是政治领导,业务上以我为主,应征求我的意见,副部长却擅自作主让那位教师排了版,而且偏离了大方向。为这事,我找到王任民,把情况作了反映,请他出面主持公道。次日,王任民来到报社主持召开有他们参加的办公会议,明确指出《永胜报》是县委机关报,不是文化报,也不是私营报纸;县委机关报要绝对服从县委的领导,为县委的中心工作服务;县委明确规定,报社实行总编负责制,每期所用稿子由总编全权处理,旁人不能随便插手。同时,告诉他们,报社进人由县委组织部考核选拔后调入,其它部门及其领导个人无权过问或安插。制止、妥善安置了擅自插手越权行为。
        二是协调疏通,牵线搭桥。9月10日,《永胜报》第8期第3版刊登了县教委王礼贵的一篇通讯《金官校区近四百名教职工积极参加抗洪抢险》,里面有这样一段话:“面对这严峻的现实,县委、政府汇同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研究,果断地决定,拨款30万元,调运木材150方,麻袋18000条和数十吨钢筋水泥,组织上万数的人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本来这段话在此文中是多余的,可删节。发稿时我打电话问作者王礼贵,他是县教委主任,他回答说是县委书记和县长当着金官镇领导的面讲的话,不会有误。为顾及面子,未删除。金官镇镇长、书记见报后立即打电话来报社反映,这是一篇失实报导,现在金官群众守在镇政府,等着兑现。请报社和作者去兑现,或者到现场去向群众解释。新闻稿要以兑现的事实为准,把说的当作事实传出去就是误传,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为挽回不良影响,树立报社的良好形象,在年底总结报社工作时,王任民专门安排时间,组织召开有金官镇和县直各单位领导参加的新闻工作座谈会,对报纸出现的问题和失实报导,为下属着想,主动承担责任,作出严肃的自我批评,并请与会的领导和同志们给予批评指正,对办好《永胜报》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这次座谈会在社会上和搞好报社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3年《永胜报》复刊的半年间,出刊20期,我在主持报社工作,组稿编稿审稿送大理州电子印刷厂排版校对等各项工作外,为本报撰写特稿45篇。
        11月,我为提高报社办报质量,减少报纸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与大理州电子印刷厂厂长商量进一部电子计算机一部打印机,自己培养一个打字员。这是报社内部的事,可是有人心里不安逸,搞小动作找岔子,向刚来走马上任的新县委书记面前奏上一本。这位新书记听风就是雨,不问青红皂白,到报社来责备一顿,硬迫使我把计算机和打印机退回原单位。
    1993年12月26日,永胜县隆重举行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活动。《永胜报》发表赵华新闻稿《永胜县隆重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全县各级团组织都开展了纪念活动,从而在全县团队组织中掀起了歌颂伟大领袖、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的热潮。据了解,全县各地机关单位、学校都举行了形式多样的“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永胜报》用了大量版块作了连续全面宣传报导。
        经过半年办报的经验总结,得到政界和社会各界广大读者的认可、肯定。这时,我到省里去申报报刊准印证。我写了一个充满酸涩味的《永胜报社现状情况反映》,既说清《永胜报》的地位和作用,县委办报的目的意义,又讲明报社所处的实际困境,县委熟视无睹,不闻不问,甚至有意为难,使我这个副总编寸步难行。我把这材料复印九份,叫黄金荣在我上昆明办事期间送给县委常委每人一份审阅。黄金荣一看,担忧地说恐怕县里领导会感到难堪,责难我,我说没事,这些当官的不刺激一下是不会解决难题的。材料送出去后,过了一段时间,由县公安局长晋升为县委副书记的卢启亮来找我谈了一次话,说县委对报社是重视的,只因忙于中心工作,关心过问不够,请我予以体谅。严重缺员问题,由组织部负责解决,不要着急,耐心点。
        陆春旺,顺州人,原在农业局会计辅导站工作,随后到金官农村经济经营辅导站,写稿积极性很高,勤于学习写作,在我的指导下,进步很快。我建议用他,但组织部则以他伯父的社会关系不清,不能用。使他的心灵受到重创,心灰意冷,多年后才重新振作起来,到2001年才又调来永县报社工作。
        1993年12月27至30日,中共永胜县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期纳人、原县人事局局长郭廷明提升为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永胜报》总编。《永胜报》从1994年1月1日起,报头改为“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准许印刷”的准印证。
    1994年2月20日,《永胜报》总第27期首次公布永胜报总编郭廷明、副总编简良开。也就从这天起开始发表我的民族文化研究系统文章《神秘的他留人》,连载了一年多,为完成同名专着奠定了基础。
        报社实行独立核算,报社表面看有简良开、吴光华、黄金荣和苏丽红四人,实际仅我一个正式人员,人头费、办公经费只有一个人的份。其余三人是借用的,工资由原单位发,其余费用没有分文。报社还顾了三个小工,每个小工月薪150元,这笔开支由报社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报社只得想方设法搞点额外收入来弥补,办法一是与各相关单位联系由他们出资办增刊、专版;二是协办栏目,打小广告;三是有些人的驾驶证、房地产证等证件遗失,要在报纸上发“遗失启事”,才能补办,发一个“遗失启事”收费50 元。仅这么点微不足道的收入。这点自创收入只能由我来料理,保管使用。却成了郭廷明的一块心病,他几次向我提出,我不能保管财务,要交出来,财务人员要有正式会计证的才能担任。我对他说:“郭部长,我本来就不想保管帐目,你很清楚,但交给谁呢?报社编制10人,报纸办了快一年,至今正式人员仍然只有我一个,事情明摆着,只要你按编制把人员给我配齐,不就完事啦?!”
        郭廷明是明白人,俗话说“使牛要知牛辛苦”。他经过认真思考,开始履行他兼总编的职责,着手解决缺员问题。
    1994年7月1日,办报一周年,为确保报纸组稿、审稿、编辑、校对质量,尽管吴光华、黄金荣、苏丽红是借用人员,也实行严格管理,从这天起实行定人定位负责制,每期各个版面署名责任编辑名字。
        至年底,把已借用一年半的吴光华、黄金荣、苏丽红三人正式调入永胜报社。永胜报社有了四个在职人员,基本形成一个机构框架。接着增加了一个胡延平。胡延平期纳人,中专毕业后分在东风中学任教,主持办《东风》文艺小刊。年轻能干,积极性高,责任心事业心较强,是个人才。
        这一年,我既主持报社日常工作,又亲任编辑、记者,写稿件84篇,出版永胜报37期,编辑版面35个。
        1995年1月8日,《永胜报》总第60 期再次公布总编郭廷明、副总编简良开。
        1995年4月,《永胜报》由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年检,送去的样报经审查,得到高度赞扬和评价,批给了刊号。《永胜报》从1995年4月21日,当年第12期,总第73期起,用的刊号是“云南省报纸准印证第282号”。这个刊号一直用到1997年底。
    郭廷明兼了几年总编,也曾为报社申张过正义,主持过公道。譬如1995年5月11日《永胜报》暴光的一件事。
        文章题目是《四·二二火灾忧思录》,全文如下:
        4月22日凌晨1:07分,中和办事处变压器因发生故障引起火灾,当地附中师生及村民在奋力救火抢险的同时,向县消防队报警,由此引出发人深省的问题。
        1点16分,县消防队火警电话无人接。过4分钟,一位教师又拨“119”,拨通并报告了火情。稍顿,“119”电话问消防车能否开得到火灾现场,回答说能到。再过一会,“119”来电话叫办事处党支部书记。正在房顶上救火的支书下来接电话,“119”问的还是消防车是否能来,支书回答说,大东风都能来。2点20分,一辆消防警车来到办事处距电工房15米处停住。此时群众已将火势控制住。消防警车中钻出二人站在旁边观看。一位村民用手电筒照照。看到有二人在车内睡觉,直到火扑灭都未下车。一位教师去沟边打水,电筒照到一位武警身上,武警出口不逊“照干几巴”。
        学校师生、村民们在党支部带领下,经过近4小时的奋战,将火扑灭了,但在气愤之下将袖手观望的消防车团团围住,问他们是干什么吃的。眼看事态不妙,党支书记赶紧打电话向永北镇党委报告。镇党委书记赶到现场,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才算解了围,但村民心里的疑团并未就此消散。(中和办事处村民白水供稿)
        此文是在县粮食局工作的中和人焦敦基写的,由他发来并盖了中和办事处的公章,原题目是《消防车不救火》,文章说消防队去了两辆车,一辆小车去到现场,没人下车;一辆大车就不进村,在公路上停着。村民们都忙着救火,消防车就是停着不动,在一旁看笑神,村民们火了,大伙就去要将消防车推进沟里,消防警察就跟村民吵起来。
        我对这篇暴光文章很谨慎,当即给焦敦基打电话核实,回答非常肯定,全村人都可作证。于是我在编发这篇文章时在用语分寸、事态程度和标题都作了大的修改斟酌,给消防队留下足够的面子。与此同时,在同一版面与此文并列的是杨春山的文章《火灾无情人有情,校园又绽精神花——中和附中召开救火事迹报告会》。两文相对照,消防队自然相形见绌。
        消防队看到报纸,队长、教导员很恼火,怒发冲冠,大发雷霆,马上印制传单,到处散发,到县委、政府大院各个部门叫屈,说永胜报公开发表文章诽谤诬蔑消防队,使他们的人格、精神各个方面受到严重伤害。要永胜报公开辟谣,给他们平反,要不他们把消防队带走,不驻永胜了,在大院里闹得乌烟瘴气。他们闹到县委宣传部,把那张报纸和传单摆在宣传部长郭廷明面前,叫郭廷明处理报社领导。
        郭廷明看了那篇报导,感到疑惑,却也觉得事情的严重性,当即通知我到宣传部来,处理此事。
        我把那篇报导盖有办事处公章的原件,撰稿人焦敦基的陈述和群众反映记录一并拿到宣传部,摆在桌面上,理直气壮地说:“我处理此稿是很慎重的,严肃认真的。第一,这篇报导情况属实,没有失实。如果报导与事实有出入或有失实的地方,我负全责,愿接受消防队提出的所有条件,接受组织的任何处理;第二,办事处打119报警,打了20分钟,才有人接电话。消防队一天24小时有人值班,五分钟内不接电话就要受到上级查处,一个火警电话打20分钟,如果如实上报,这个消防队领导该查处几次了,所以为你们着想,这里在文字上我作了润色修改,够照顾消防队面子了。第三,从消防队所在地到失火地中和办事处、村公所不到5千米,道路通顺,他们从报警到消防车到达火灾现场整整50 分钟,你们怎么解释?第四,消防车去后,指挥车进到了现场,但指挥官不下车,而消防车却不进现场。由于你们不作为,激发村民的逆反心理,导致村民与消防干警的对立情绪。消防队不作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五,中和办事处的村民数百人已自发组织起来,行将出发来县里作证,请愿,讨个说法,请消防队领导去面对,去解决吧!”听到此说,郭廷明意识到我所说是事实,并非有假,以及事情的严重性,立即叫人给中和办事处打电话,制止村民进城请愿,以免事态扩大。接着质问消防队领导,你们为什么不救火?
        消防队长说,我们的消防车一辆就是几十万,仅指挥车就是30万,大车5、60万,而中和办事处购销店是陈旧不堪的老铺面,里面的货物全部加起来,总价值也不到3万,不值得救。
        一语道破,郭廷明不由得怒火顿生,既是这样,这一切都是你们消防队的不作为造成的,你们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全部责任在你们。永胜报对你们的行为暴光,是对的,应该暴光,没有错。我以中共永胜县委、永胜县人民政府的名义命令你们从今日起集中一个月时间进行整顿,首先是查思想,你们的宗旨、性质、任务,权利、义务是什么?你们两个,队长、教导员每人写出一份书面自我检查。其次,你们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在人民群众中形象怎么样,要广泛听取各部门、社会各界和民间的反映,意见、建议,要进行民意测评。其三,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报经县委政府和你们的上级部门批准,整改结果要经县委政府验收,不通过验收不能过关。其四,消防武警是人民的子弟兵,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不是私营武警,你们个人没有权利把部队拉走,也不可能拉走。其五,如果你们整顿没有起色,若拿不出象样的整改措施,我们就将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面暴光,并直接向你们的上级反映,要求对你们进行查处!
        郭廷明终于拿出气魄胆识,施展权威把消防队的嚣张气焰压下去,使其威风扫地,从而摆平了事态。
        5月21日,《永胜报》总第76期,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公布总编郭廷明,副总编简良开。
        蔡平波,永北镇凤鸣人,出生书香门第,擅长书法美术,写新闻稿门路对头,可造就,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高中毕业生,应征入伍,从部队退伍回来,等待安置。其父闵文昭是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来找我说明情况,建议报社接收。我向组织部反映要求把蔡平波分到报社来,县委组织说,他是战士退伍,不属于组织部管;报社人员是干部性质,不能接收。半年后,组织部长彭秀兰听了多方面的汇报反映,改变看法,又对我说,你讲的蔡平波,经我们考察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同意你的建议。蔡平波于1995年7月中旬调入报社,负责美编工作。
        赵晓梅,1995年7月31日来报社报到。她原是在县医院护士,爱好写作,擅长诗歌、散文,是做编辑记者的一把好手。我主持永胜县文联工作,曾多次直接出面协调,县医院领导接受了我的建议,给予配合,支持她到省文联作协举办的创作读书班、笔会学习,交流。她来报社两年后转调到丽江日报社。
        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如何改进和加强旅游宣传报导,才能适应旅游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广大群众的新要求?云南省记协、云南省新闻学会在丽江报社、大理报社、临沧报社、云南民族报社的协助下,于1995年10月中旬在丽江举行研讨会。参加这次专题研讨会的有《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支部生活》、《云南经济日报》、《云南交通报》、《楚雄报》、《昭通报》、《文山报》、《西双版纳报》、《个旧报》、《永胜报》等省、地、州、市报纸和《中国旅游报》、《中国市容报》等20多家媒体的代表,在会上交流了论文。我在会上交流的论文是《谈谈永胜的旅游业和新闻报导》,此文收入《旅游事业与新闻报导》云南省新闻学论文汇编第13集,1995年12月出版。
        1995年10月底,郭廷明调期纳中学教师彭友邻出任永胜报总编。彭友邻,期纳满官人,这之前曾任永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与我和王文新一起共事。他无心仕途和党政机关工作,多次要求并得到批准下永葆水泥厂协助谭国仁办水泥厂担任常务副厂长,主管舆论宣传。11月1日,《永胜报》总第94期,首次公布永胜报总编辑彭友邻,副总编辑简良开。
        11月,我到丽江地委党校参加云南省委党校高等教育经济管理专业(函授)的最后一次面授考试。我是1966年高中毕业的老三届,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但因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尽管后来进入人民解放军大学校,在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成为县委政府的一支主笔。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干部正规化教育”中,拿到大专合格证书;1988至1990年通过参加“辽宁刊授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班”学习,拿到大学专科毕业证书,并于1990年5月1日获辽宁刊授党校“优秀学员奖”,却得不到国家教委的认可,工资待遇得不到解决。为解决职称、待遇,不得不考入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函授班学习深造。经过两年的刻苦自学,1995年12月26日毕业,获“优秀学员”称号,1996年2月19日拿到由省委书记普朝柱、省长和志强签发的“中共云南省委干部教育委员会制”的“党校高等教育《毕业证》书”,方得到国家教委认可,拿到大专学业待遇。此时我已五十一岁了,年过半百知天命啊!
        12月21日,《永胜报》复刊总第100期。至此永胜报社共有在职人员:彭友邻、简良开、吴光华、黄金荣、苏丽红、胡延平、赵晓梅、蔡平波八人,离编制十人,还差二人,人员到位已差不多了。报社有了专职总编,我饱含辛酸苦辣,步履艰难,奔走呼喊,苦熬近三年,总算度过了难关。报社办了个《永胜报出刊百期纪念》,这八个在职人员都出来在报纸上亮了个相。我创办《永胜报》的艰辛历程算是告了一个段落。
    第三节 扬帆驰程  霹雳夭折
        1996年 1月1 日,《永胜报》总第101期,也就从此时起《永胜报》改为周报,逢星期一出版。
    2月3日晚,华坪县文艺演出队来永胜县委机关礼堂慰问演出。19:14分,丽江发生7点0级大地震,演出中断。彭友邻赶赴救灾抢险第一线采访,作出重点报导,我坚守报社主持日常工作。
        1996年,我在国家级及至省地厅级报刊发表作品12篇件(有样报),不含本地区的《丽江报》。
        1996年,永胜前人墨迹迹选编纂委员会成立,主任是文化局局长王文新,副主任老艺人汤立功,文化局副长苏尚武,实际责任主编是汤立功、简良开、高体运、贺汝霖等人。
        1997年初,我编辑完成《永胜前人墨迹选》书样,并与王文新、汤立功、高体运一道上昆明新华彩印厂联系印制业务,负责完成校对出版、运输等事宜。
        1997年9月6日,永胜县机构改革,我退居二线,任副主任科员,永党发(1997)干任字8号文件。县委调宣传部的谭元怀到报社担任副总编,接替我的职务,协助彭友邻。
        1997年12月14日晚19时许,岳母魏桂珍因病医药无效,寿终内寝,享年71岁。当晚我和夫人简秀李守在她身旁侍候,料理一切事务。魏桂珍前夫李永和胞兄李永清的三妹婿唐庆云、么妹婿石廷彦、长子李树新及其她魏家堂弟魏桂林等人马上赶来参与料理后事。我们聘请风水先生(高工)史林来开路,同时给宁蒗族叔简学举报丧,学举公也在病中,当即分咐儿子简良德、简良仁和侄儿简传银、简传芬等前来参加料理丧事。高工史林测定18日上午10时出殡送葬。恰在17日晚19时许,学举公在其五女简良荣家中亦因病逝世,享年80岁,简良德、简良仁兄弟只得连夜赶回去料理后事。已落籍昆明的魏桂珍之子简良祥的大女儿简传琨在永胜初中毕业班补习,简良祥和夫人李树仙在17日下午赶到,参加葬礼。18 日安葬魏桂珍,19日服丧。19日宁蒗安葬简学举。20日我与简良祥夫妇乘永胜报社那辆破旧的北京吉普车赶往宁蒗,21日,参与简良德全家及对简学举公的扶山活动。扶山活动在拖弄坪举行。
        按省新闻出版署的要求,从1998年1月1日起,《永胜报》将“云南省报纸准印证第282号”的刊号改为“内部数据”。这年,报社赵晓梅由丽江报社借用,以至调到丽江日报社。
        1998年秋,县里进行政治体改革,允许机关干部内退、买断工龄、下海办企业。这时永胜报总编彭友邻的儿子和女儿同时考入北京和西安两所重点大学,为扶持子女上大学深造,他计算了一下,买断工龄算得的钱,可供养两个子女完成学业,他自已则仍去永保水泥公司干老本行,以其维持生活。于是彭友邻买断工龄,辞去永胜报总编职务离去了。彭友邻离去后永胜报总编一直缺员。报社由副总编谭元怀主持工作。
        1999年,我全年在报社忙碌新闻工作。虽已退居二线,工作却仍在第一线,最忙碌者。
    年底,冯忠从仁和镇党委书记提升为永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00年4月22至23日,云南省委副书记王天玺率省地县领导来永胜毛家湾考擦调研,我是参与接待的主角,促成我率永胜毛氏研究课题组于6月1至20日赴湖南长沙和韶山搞联谊活动,续上永胜毛氏和韶山毛氏同一始祖的血缘亲情。6月20日,我和陈世雄相继到云南省政府经协办和云南省政协办理相关事宜。晚上从昆明打电话回家,得知永胜遭受史无前例的特大冰雹灾害,陈旧不堪的瓦屋面房子已面目全非。
        21日,我和陈世雄到昆明市场上赶紧买点盖房子的彩条布,当晚乘夜班车赶回永胜,未及喘息休息,便回单位上班,投入抗灾救灾第一线。那段时间,救灾和省地县各级领导忙于慰问、视察、指导救灾和安排生产自救,特别忙禄。《永胜报》已办成了日报。6月28日,承印《永胜报》的大理州电子印刷厂赵厂长率员前来永胜,亲自到我家看望慰问。
        8月12日,晴。云南省副省长李汉柏率民政、财政、水利、教育等部门要员在丽江地区行署副专员罗学军等,以及永胜县委书记利瓦伊忠、县长刘廷兴、副书记雷本旺、副县长和春雷、王丽君等领导陪同下来永胜核查“6·20”冰雹灾灾情。永胜人自救能力是罕见的,在灾区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下,时间已过了52天,加之天气炎热,田地里的庄稼和复栽种的水稻和玉米苗长的非常好,特大冰雹灾害严重性隐退了许多,以李汉柏为首的核查组就不把这次特大灾害当回事,当作饭后谈资淡淡笑笑了事。午餐后13时许,李汉柏一行来到县粮食局查灾,粮食局局长韩光明向省地县各级领导汇报灾情和救灾情况(按:我的文章《李汉柏副省长来永胜核查灾情》刊登在8月21日《永胜报》)。
        2000年底,县委宣传部的陈国云调任永胜报总编。
        在2001年1月24日即春节前的《永胜报》总第381期副刊举办了“本报编辑部恭贺全县各族人民春节快乐,合家幸福,万事如意”专栏,报社全体人员陈国云、简良开、谭元怀、黄金荣、吴光华、胡延平、陆春旺、蔡平波共8人在报上亮相。
    2001年10月27日北京时间13时35分,永胜境内发生6·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涛源、期纳一带,地震波及全县18个乡镇94214户377423人受灾。地震造成1人死亡,131人受伤,1304间房屋倒塌,1589人无家可归,20600人需及时安置转移,公路交通、水利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和其它财产损失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54599万元,相当于2000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13倍。在中央和国家省地县各级领导的重视关顾下,抗震救灾工作全面展开。
        陈国云任总编期间,对永胜报作了重大改革。首先从报头起不再出现总编、副总编之名,只有“中共永胜县委主办”字样;其次,从2001年2月28日即总第386期起,报头“永胜报”下面标注拼音“YONGSHENGBAO”,将年月日,星期和期数另行编框排列;再次,经过他的艰苦努力,得到县委和财政的支持,增加经费,自己办厂。就在永胜县城自己印刷,《永胜报》原在大理州电子印刷厂印刷,至2002年7月15日,即总第466期起改在永胜报社自行印刷,既减少了差旅费,又节省了时间和人力物力。
        由于中央宣传部直接行文控制,县级不准办报。自2002年1月1日即从总第437期起,永胜报改称为《丽江日报·永胜县版》,永胜报社改称为“永胜县版编辑部”,刊号,邮发代号都统一用丽江日报号“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9”,“邮政发行代号63――56”。但人员编制、编辑制度、行政管理及经费一概不变,只把新闻职称和人员数纳入丽江报社资料库存文件。第437期,刊发了永胜县版编辑部全体人员照片,上面是陈国云、简良开、谭元怀、黄金荣、吴光华、胡延平、陆春旺、蔡平波、高潮明,共九人,是人员最旺盛充分的时期。永胜报从创办那天起就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县政府给了10人的编制,地方财政对每年经费列入预算,报社人员已按编制基本满员,报社自己办起了印刷厂,除印报纸外,还可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服务,承印书刊、广告和各种印刷品,开始有点自行收入费用,经济上从赤贫向“温饱”过渡。但好景不长,稍纵即逝。正当得到省地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赢得广大读者的美好赞誉,兵强马壮,渡过重重困难,迎来曙光之际,却突然被停刊了。
        2003年12月22日,《丽江日报·永胜县版》编辑部发布《公告》: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2003)19号档精神,《丽江日报·永胜县版》于2003年12月22日后正式停办。从2004年1月1日起,将与《丽江日报》协办,原《丽江日报·永胜县版》编辑部改设为中共永胜县委宣传部新闻办公室,办公地点、电话号码不变,欢迎广大读者、通讯员提供新闻稿件、新闻线索。
        《永胜报》从1993年7月1日第四次复刊,变为规范化报纸,至2003年12月22日最后一期,即总第557期,共办了十年半,在永胜历史上留下极其光辉的一页。算是办报时间最长,机构、人员编制、经费、报纸样式都是正规的。《永胜报》从1993年7月1日至2001年12月24日八年半,出刊436期;2002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22日两年间,《丽江日报·永胜县版》437至557期,出刊120期;从旬报到周报,好多时候成了日报,办报人员从一个光杆司令到9 –10人。《永胜报》象一株小草,从破土而出,历经风吹雨打,日晒夜露,茁壮成长,在万绿丛中鲜花怒放,色泽夺目时,突然消失。报社人员工作能力都是较强者,个个出来都能独当一面,十年间培养造就了一批文笔功底深厚的优秀人才。吴光华、黄金荣、彭友邻、吴国昆、赵晓梅、高潮明、谭元怀、陈国云、胡延平、陆春旺、张虎等都是后来所在单位的骨干,在各自的岗位上有着显着建树。
        事后,据我所知这“一刀切”的背后花样多多,表现形式各异。《韶山报》依然存在,也许伟人故居,特殊个例。被“切”掉的仅只丽江市几个县的县报,其它地州各县市报则以各种不同方式保留下来,在县名后将“报”改为别的名称,如“时讯”、“今日”、“信息”、“内刊”等名称;将订阅制改为赠阅制,发行量稍作调整;将刊号改为“内部数据”或“内部刊物”等。简言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换汤不换药”,“各尽所能,”各行其事。
    第四节  再次崛起  祈望天长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时光一晃13年, 2016年7月5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到县委宣传部办事,倏见一张小报《今日永胜》,拿起一看,注明“主办:中共永胜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中共永胜县委宣传部;(内刊);总编:余新;副总编:陈晓明;执行主编:张虎。”2016年6月30日,第11期。这一惊非同小可,啊,退休多年的老朽,在家逸养天年,不闻政事,似乎处于世外桃源,早被淡化,没人想得到了。
        我给张虎电话联系,想与他聊聊我对办报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建议;提醒了他,似乎他也有同感,但他很忙,时间仓促,只好待说。
        7月20日,我专程到报社一巡,老报人只有我才退休,其余人员都在职,而且吴光华、陆春旺、张虎、王亚美四人尚在原单位,又新调借进来四个,实有8人,阵容可观。我见到了老同事吴光华,他也快退休,默默奋斗,坚守最后一班岗;张虎、陆春旺、王亚美都因事在外,其余皆是新面孔,我同他们打个招呼,他们对我热情接待,但他们都很忙,而我是闲人不便打扰他们,简单地聊一聊,找到了要找的报纸,从创刊号至最新一期12期,便挥手告别了。我关心的是《今日永胜》创刊或复刊号。我看到的是2016年3月16日第1期,即创刊号,这是《永胜报》的第五次复刊。      
        县委书记杨晓敏题写的《〈今日永胜〉刊首语》:
        余新部长来汇报宣传文化工作,提到办一张小报,叫《今日永胜》,我欣然同意,并愿意为这张小报写几句祝愿的话。
    现在,人们生活在如潮的网络里,报刊书海也茫茫。我们每天都在谈世界说中国,却对发生在自己身边,原本属于自己最亲近的乡音乡愁反而陌然起来,这是很不应该的。近来,阅读了《永胜边屯文化》系列丛书、《永胜文艺》等关于永胜的读物,还有《丽江日报》里的永胜版,还是觉得我们的宣传文化有很多局限,或是学术化,或是政治化,就是缺少大众化。如何让我们的党员干部、人民群众、青少年学生在生动活泼中感知边屯文化的厚重、了解今日永胜的变化、凝聚脱贫奔小康的力量,我们还有许多具体的工作要做,比如编写《永胜风物志》、《永胜往事》,比如策划“边屯名郡永胜”形象宣传片,比如征集歌唱永胜的词曲,等等。办好《今日永胜》小报,也是一件大事,关键是要办好。好的标准,是办成永胜干部群众的一种渴望,如同看一叶而知天下秋,读了《今日永胜》,就知道我们的家园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参与体验这样的变化中,充满了对脱贫、对小康的信心与期待。
        这就要求编辑部的同志创新办好小报的理念,不是长篇去报导领导的讲话,不是刻意的宣传某个单位的政绩,更不去找寻一些花边猎奇新闻事件去吸引读者。虽然只是一份内部刊物,也要下功夫办好,除了提炼,还要丰富,更要鲜活。这就要求团结一支专兼结合、面向全县的通讯员队伍,去捕捉发生在永胜大地的丰富新闻题材,凝聚成今日永胜的正能量。
    当前,我们正走在如期脱贫、同步小康的决战决胜路上,县委提出要围绕“一山一坝、一江一湖、一城一园”六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云南高原特色产业强县,建设云南人力资源强县,建设绿色宜居永胜三大目标,今日永胜目标任务的明确前所未有!加快发展的责任压力前所未有!走向小康的信心与机遇前所未有!万山溪流汇成大江大河,就算《今日永胜》只是一条小溪,也要清澈的流向奔腾的金沙江。
        文笔如此流畅,说理如此透彻,把创办该报的目的意义,目标要求深入浅出,讲的透彻明了。简言之,只有有远见卓识的领导才会重视关心支持意识形态领域,重视关心支持把握舆论宣传,操持舆论阵地。
        的确,尽管网络如潮,报刊书海也茫茫。但县委政府机关报的地位和作用,本土报纸的特征与个性是网络和别的报刊无可比拟,也无法取代的。报纸是“不见面的指导员”,《今日永胜》有几个有利条件:一是原新闻办参与协办《丽江日报》,原报社的机构、规格、框架是现成的;二是老报人除我已退休多年以外,原班人马还在职,阵容可佳,只是有的转换了岗位,新闻办人员少了;三是新闻通讯员队伍,基础较好,队伍壮观。只要充实配够编辑部人员,培养、扶持新生力量,壮大新闻队伍;办报经费到位就能正常运作,发生在永胜大地的丰富新闻题材必将源源不断地发挥出来,凝聚成今日永胜的正能量。就算《今日永胜》只是一条小溪,也要清澈的流向奔腾的金沙江。
        《今日永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愿能够越办越好,长足发展。像一枝奇葩,在万绿丛中绽放,鲜艳夺目,盛开永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到汽车站咨询班车时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26
  • 签到天数: 320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379

    主题

    1万

    帖子

    4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乐呵呵

    Rank: 8Rank: 8

    积分
    4110974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1-10 13:07:00 | 只看该作者
    “一条小溪,也要清澈的流向奔腾的金沙江。”  矢志不渝,必然浩瀚!
    到汽车站咨询班车时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