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8-11-6 15:30 |
---|
签到天数: 415 天 [LV.9]以坛为家II
论坛元老
 
- 积分
- 8640

|
本帖最后由 简国志 于 2016-4-16 17:56 编辑
目前,全省公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当前的车改政策来看,我认为这项工作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仅达不到改革的目的,还会给正常的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这些问题如下:
1、制定车补标准不合理。保障公务人员公务用车,其主要目的是办理公务。从工作需要上,公车乘载的对象就是普通工作人员,无论是处级还是科级抑或是科员级,他们在办理公务的过程中消费的燃油应当不会有区别。更何况,从建国至今,厅级以下任何人都没有配备专车的规定。
2、补助发放方式不恰当。目前采取的办法将现金发到公务人员个人手中。公务人员工作性质不同,市内出差的次数也不同。有的工作岗位就是天天跑出去送报告、拿文件、办业务,有的工作根本不用外出就可以完成。如果都把现金发到手上,办事越多的人花的车补就越多。虽说这个钱就是用于办理公务的,但同一部门的人会形成新的不公平,势必影响工作积极性。如我们办公室有6个人,其中科长1人,主任科员2人,副主任科员1人,科员2人。实际工作中,科员跑腿办的事最多,可他们按政策拿的车补最少,凭什么主任科员多拿200块钱不办事,可以放进自己的腰包,科员拿的少还要多花钱?
3、使用车补的细则不明确。第二条所说的,车补发到个人手中,这个钱到底是不是用于办理公务解决交通问题用?对于节余的这些钱,究竟如何处理?都没有详细的规定。
为发挥车补最大的效益,充分调动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个人建议:
1、在车补的标准上,应当只区分实职的和非领导职务两个层次。对于非实职人员,无论是处级调研员还是科级主任科员,只要是非领导职务,统一一个标准。毕竟实职领导办理公务的次数要多一些。如果你认为自己能力强,可以竞争实职。
2、在车补的发放方式上,最好不用现金。全市设置统一的车补账户,用车人只申请使用车辆,不与现金接触。
3、在车补的管理及使用形式上,第一,可以参照”滴滴打车“的方式,以省为单位统一为公务人员注册账户,用车人使用手机软件叫车,租车人通过网上与单位结账。第二,可以公开招标,选择信用好,服务好的出租车公司,在出租车上安装指纹识别或者其他装备,打车人凭指纹或面部识别系统乘车。第三,发放类似”武汉通“之类的交通卡,配备指纹识别使用。 4、在政府网站上开辟公车使用监督网站,及时公布各级各类人员使用公车的情况,让全社会一起来监督,随时在网站上受理查处公民对公车监督管理的举报信息。对于假公济私,冒名使用公车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以上建议,有人担心可能会触及到处级、科级非领导职务人的利益,让改革遇到阻力。其实这个不用怕,我们党组织存在,少数人有意见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各级党组织率先垂范,反对改革者也翻不了大浪。对于非党员身份的领导干部,还有行政法规管着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