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松老的情缘 南京 雍公五十七世孙 简尊理(恩来)。 (松老离开了我们,然松老的音容笑貌仍不时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思念之余,僅以此文献给敬爱的梅松公,愿他老人家在天堂生活美好,开开心心。) 小时候我总想,我们简姓是一家人吗?怎么这么少啊?偶尔在电视,书本里看到姓“简”的,都兴奋不已,记得上大学时,同校学长简国忠先生在80复材班,我在81材料班,我专门去拜访国忠先生,问他辈分字派,知道他是湖北京山人,虽姓简,但字派辈分与我支完全不同,多少有些失望,带着简姓上祖同宗同脉吗?这样的疑问,我读完了大学,走向工作岗位,走向了中年,2008年我支豫谰堂造谱,只知道我支先祖“简鸾”是从江西南昌筷子巷迁入河南光山的,至于哪朝哪代迁入一无所知,世系更是无从下手,为难之际,我偶尔在网上查询打听到松老的电话,如获至宝,立刻拨通了松老的电话“喂,松老吗?”“是呀,哪一位?”略带沙哑,但很有磁性的声音,这是我第一次和松老通电话,有声音,没图像,也算是认识了,当我讲明我是南京恩来和意图后,松老很是高兴,立即给我寄来了他潜心研究的简氏世系表,还免费寄来了《简氏通讯》2008年了3、4期杂志以及《简氏通志·荆楚卷》第二版,又让我和祖亮公建立了联系,通过拜读,我对简姓来历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雍公,知道简氏是黄帝后裔,理解了什么是炎黄子孙。也彷佛游子一下子回到母亲怀抱,有了家的感觉,融入了简氏大家庭。也为我简氏有松老这样为简氏事业热心人而深深折服。 2009年12月在松老组织下,全国简氏续修委员会第一届一次会议在湖北武当山召开,松老让祖亮公邀请我和恩承公参加(恩承公因父亲生病过世,车到河南境内只好赶回奔丧,从而错失了第一次认识松老的机会),记得当时是12月中旬,天气很冷,我到十堰已是深夜两点,松老那么大高龄,在安排好全国各地宗亲的住宿及会务后,还亲自打电话问我到哪里了?到十堰后怎么坐车到武当山,我非常感动,由感动而激动。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松老,“清瘦的面庞”透着坚定敏锐的神情,中等偏矮小的身材,突显老人少有的灵活,给人一种学者“风范”,说话间给人一种鼓动振奋号召的“人格”魅力,会议期间通过松老的安排,我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宗亲,认识了湖北的“贵琰公”、 “永刚”公、“永龙”公、“斌全”公、“定立”公、“修碧”公……安徽的“祖亮”公、“绍树”公……广东的“健忠”公、庆华公……海南的“国明”公……福建的“绍基”公、“志荣”公……香港的“树秋”公……贵州的“荣彬”公……云南的“长瀚”公……重庆的“伟光”公……河北的“长居”、 “长林”公……知道了重庆地产巨子“文斌”公……贵州的亿万富翁“明华”公……知道了“仕龙”将军……我好高兴啊!是啊!能不高兴吗?简氏宗亲自成姓二千多年来,第一次大聚会,第一次知道全国有我简氏族人150多万人,散布在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第一次知道了“江西三公”,第一次知道了“天下简姓,根在江西”……在这次会议上,我还被评为全国第一届简氏续修委员会常委,恩承公在松老的提议下被推荐为名誉主任,这是对我简氏豫谰堂极大的鼓励,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松老发表了热情扬溢的讲话,我知道了松老的宏伟愿望,志在在他有生之年,将全国简氏按区域划分成十二大支,完成《简氏通志》十二卷,这在全国姓氏中是绝无仅有的,他说“我们要行动起来,为实现全球简氏华人大同而奋斗,做这个前无古人的事业。为此我们需要一要时间,二要钱,三是文采,四要贤的简氏精英。和广大族人共同努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坚信我们目的一定能达到,全球简氏华人大同万岁”这说的多好啊!我第一次感到作为简家一份子的骄傲而幸福,也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搞好本支修谱工作,决不拖延《简氏通志·豫皖苏卷》的出版。会间我受豫谰堂编委主任祖贵公,执行主编恩承公的委托将豫谰堂谱初稿上册赠予松老,让松老根据谱序为我支先祖简鸾查考祖源来历。松老爽快地答应了,这一声答应,可不是几个字“写一下”,要知道我豫谰堂自“鸾公”以下600多年,已22世代没有修谱,要理清祖源与“雍公”世系接谱里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记得当时我看到松老那么清瘦,年事又那么高,抽着烟,我出于感激和关心,临时买了一条“玉溪”烟准备送给他,我问松老“您抽烟啊?”他说“嗯!”我说“哪我送您一条吧?”他怎么也不愿意要,我只好说“您晚上要为我氏做学问,少抽一点,解解乏吧!”他才勉强收下,这就是我第一次认识的松老,一个为人象他的名字“松” “梅”一样的坚强的老人。2011年12月冬至江南简氏祭祖节,松老和永龙公不顾年事已高亲自到江南江苏句容、溧水指导工作并表示祝贺,我有幸作为江南宗亲会主任和恩承公、恩湘、恩平等陪同他一道浏览了茅山风景区(即著名的茅山抗日根据地)他老人家还和茅山道院主持我祖洪叔一道挥毫泼墨,互赠墨宝;2011年全国一届二次续修谱委员会代表大会在新余召开,同时在江西桐村祭祖,我和恩承公代表豫谰堂赠送豫谰堂谱给松老,以感激他对我豫谰堂的支持,松老非常高兴。2012年《简氏通志·豫皖苏卷》出版在即,由于河南部分族人思想未能及时统一,导致出版经费紧张,松老得知后还拿出平时积蓄进行补缺,才使得《通志》顺利出版。这年九月分,在松老组织下大陆宗亲到台湾访亲,我有幸再和松老等一行十七人一道到台湾访亲,受到台湾宗亲主任“明勇”公等台湾宗亲的热烈欢迎和款待,也见证了松老和“明勇”公抑扬顿挫地吟唱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用吟唱的方法吟诗,也见证了两位老人的学识和潇洒。晚上松老掩饰不住激动,还跟贵琰和我在台北桃园饭店对酒当歌,小聚,这情景就象发生在昨天,终生难忘。12月份全国一届三次续修委代表大会在湖北荆州召开,会议上松老特别推荐我和恩承公为“全国修谱先进模范”,还让我出任简氏企业湖北多能科技公司总经理,这是松老对我的极大信任和工作的肯定,仅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离松老和宗亲们的希望和要求相差甚远,惭愧啊!2013年8月云南省宗亲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云南丽江宁蒗召开,我和夫人等江南一行十人作为代表参加会议,再一次见到了松老,正是这一次会议,松老出现了意外,记得在宁蒗医院,我和夫人去探望他人家,那时他人还很清醒,虽躺在病床上,但拉着我的手说“恩来,你们怎么还不走啊?我没有事的,你们要工作呢!”松老啊!我当时是多么担心你们的身体病情啊!当和夫人从香格里拉返回到丽江时,松老等人也因病情原因转到丽江人民医院,晚上我和夫人去医院看望他老人家,没想到他老人家已神志不清转到了重症室,由于工作和行程原因,我于15日早上飞回南京,松老中午就驾鹤西去,我也没能送松老最后一程,真是遗憾呐!这也是我永远的痛,这么多年来,我和松老虽然认识不长,但一个“简”字,将我们连在了一起,从相识到相知,建立了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宗亲之情,我想这就是同根同源,血浓于水的缘故吧!松老为了我们简氏家族大同,贡献了一切直至生命,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将松老未完成的事业发扬光大,为简氏全球大同而努力,以慰老人家在天之灵,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松老的爱子斌全公已从伤痛中站起来,撑起松老这面简氏大旗,继续带领我们完成松老未完成的宏愿,在此向他表示感谢,早日完成《简氏通志》十二卷。 2013年9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