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松公给良开公的信 给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宗亲良开公的信 良开宗亲: 应该肯定的是《宁蒗简氏族谱》在完全没有文字依据的情况下,能够编辑成谱,而且自清乾隆以来200多年间世系清楚,这就很不简单! 今就族谱中我个人认为的几个方面,结合尊函中提出的五个问题(尽管在手机短信中已草草回复),答复如下: 一、关于“简氏家族早在范阳就有族谱”说不成立。一是简姓虽望出范阳,但是在范阳不是著姓,人户不多。据我考证,简氏定郡望为范阳郡,是由于简雍官拜昭德将军,他出生于涿郡。唐贞观年间修《大唐姓氏志》,才定简姓为范阳郡的。我国从周朝起就重世系,那时朝廷有专管各姓家谱的官员,称小史。由于科举制度的兴起,门阀制度开始崩溃,凭族望举人才已经过时,宗谱开始被朝廷冷落。宋苏洵(东坡之父)见谱牒不修,族团内部混乱,首开私家修谱先河,欧阳修继而倡之,所以旧式族谱有苏式、欧式之别。 一句话,民间私家修谱始自宋苏洵和欧阳修,此前,私家是不允许修谱的——所以说“简氏家族早在范阳就有族谱”说不能成立! 二、关于字派 尊谱中讲了三个时期的字派:第一时期(见尊谱13页)字派。您手中有《豫章卷》,这都是从简氏源头族谱和经典名著中汇集的资料,自“简氏缘起世系表”,到江西三大派世系表。象尊谱中13页的那个字派没看到过! 字派之学虽然起源较早(至少,可以追溯到东汉去)。但是那时虽有名有字,作为一姓一族事先拟订字派,让子孙依字派起名是明末清初的事。仔细检阅江西简氏三大派谱牒,你就可以得出结论:虽有字派,不能组成四字、五字或七字句,勉强组成句,又不表示一定的句义。正如尊谱14页所写的字派,虽是五言四句,都无序无义。这正说明这个字派是明初产生的。 江西三派,由于宋、元、明三代出了很多高层次的文化人,那些字派真让人赞叹不已!你仔细读648页至650页关于三大派字派综述您就知道了! 三、“五代时,离乱南迁,进入江西”一说来自朝亮公《粤东简氏大同谱》中的简氏《姓族考》。请细读拙著《二论正本清源话祖源》——《简氏姓族考辨析》就知道了(见《豫章卷》36页至41页)。 事实是:唐末,简雍22世孙庆远公官袁州,任满解组归,适逢朱温篡位唐亡,王建又于蜀中称帝,道路不靖,便率二子定籍于袁州东之牛栏峡。传至其孙韶、頀、武三公,才分新余、高安三地托处。仅元末明初三公后裔外迁者达300余人,迁往贵州就有七十多人。后来湖广填四川,湖广迁甘陕、福建去粤台,就撒满了中国的20个省市;河北、山东乃至关外三省都是山西简氏的再分迁。哪里是象《简氏族姓考》所说的那种现象? 四、关于简世杰是“世”字派祖先一说是凭想当然下的结论。 简世杰字伯俊,世杰是“名”非“字”。杨万里的《临贺太守墓志铭》回答了这个问题,《简氏通讯》总第六期将刊载此文,到时请读个透彻! 五、14页所说20个字派,我分析是永康公定籍贵州后的字派,也不是事先设计好了放在那里的,是经一代一代人取名字、后人联缀起来的。仔细读这20个字派,虽然组成了四句,但无序无义!这应看作是“口头文字”,不是“书而语言”!我们举江西枫林派楼山房字派来映证,可见一斑! “庆远家声大,宪和世泽长。贻谋饶裕后,继述足光前。人杰堪纯祖,孙英克象贤。支延亿万世,系衍百千年。”这个字派,頀公派下楼山上房、楼山下房和樟树市经楼至今沿用不辍! 拉杂写到这里,不当之处请斧正,有些过激之言,敬请原谅! 同宗 简梅松 2010年5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