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流考分为六部分,即:得姓始祖之争、蜀汉建功立业、江西先祖之谜、会益避乱入闽、致德开基洪源、后裔遍布东南。此为第二部分,希望对族人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会益公二十九代孙 洮庆 谨撰 2025-06-30 二、蜀汉建功立业 在姓氏家族文化中,郡望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郡望产生于魏晋时期(公元220年-420年),融合了「郡」与「望」的双重意义,用以显示家族的地域特色和贵族身份,成为士族身份的象征。简氏的郡望是范阳郡和涿郡,实际上两者是同一个地方,也就是今北京昌平区、房山区和河北省涿州市一带。简氏之初,因是由春秋时周大夫简师父、晋大夫续简伯和鲁大夫简叔的后人以谥为氏而得,所以简氏族人祖居地当在春秋时期周、晋、鲁三国各自的都城,即河南洛阳、山西故绛(今襄汾)、山东曲阜。之后经过多次搬迁,至汉时都已迁徙到河北涿郡(不同时期又称涿州、涿县、范阳)一带,成为当地一大望族,因而世代以范阳和涿郡为郡望。如今中华简氏的两大支系:西蜀系和岭南系,都出自涿郡。 西蜀简氏,即蜀汉昭德将军简雍传下子孙,在当今中华简氏中,占比在九成以上,而且自雍公以后,世系基本清晰,都有族谱文字可查。所以,简氏族人都以雍公为中古始祖。据《三国志》等资料,我们可以比较完整地了解雍公的生平。 简雍,涿郡楼桑村人,少时与刘备同里而居。性聪颖,好读书,喜交游,不求仕进。公元183年随刘备跟从校尉邹靖平定黄巾军,从此跟随刘备征战南北。雍公为人机敏幽默,善于辩论,为刘备谋士,常为说客往来于诸侯间。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击刘备于汝南,雍公随刘备依刘表,屯新野。 建安六年至建安十二年(201-207年),雍公随刘备屯新野期间,被封为从事中郎,于新野娶夫人陈氏,生子雅,字儒彬,时雍公已四十余岁。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随刘备入益州,奉命入汉中迎后主刘禅归。后刘禅随雍公读书。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围成都,派简雍说降刘璋,雍公不辱使命,说服刘璋出城投降,立下大功。刘备称汉中王于成都,拜雍公为昭德将军。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益州天旱禁酒,雍公谏先主驰酒令。一语展睿智,万世永流芳,成为千秋佳话。(注:《三国志蜀书简雍传》原文: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 后雍公镇守成都近郊之牛鞞县(今之简阳)至蜀汉延熙元年(公元243年),期间,为刘禅建书室于属地(今简阳市有刘禅读书台遗址)。雍公守牛鞞县期间,兴利除弊,惠民甚多。乾隆《简州志》 记载:“昭烈时以昭德将军守 牛鞞县,多方招辑,惠泽及人,士民赖之,因名山曰赖简山,池曰赖简池。”赖简山在简阳古城东北五十里,今简阳市北门外。是处有简雍巷,巷斜对面即雍公墓旧址。 此后。雍公一族在赖简池繁衍生息了数百年,直至雍公廿二世孙庆远公因仕出川入赣,开创了中华简氏的新篇章。 关于简阳的来历,唐代《元和志》说:“简州,隋置,简州因赖简池为名。”史学家柯昌泗在《今县释名》中说:“隋置简州,以赖简池为名,州治阳安县。民国二年(1913年)兼取故州县为名。”可见,简阳县是以旧(故)简州之“简”,旧(故)阳安县之“阳”合为县名的。而前述因简雍而有赖简池之名,可见,简阳因简雍而得名。 今四川成都武侯祠内的文臣廊,塑有十四尊塑像,以纪念蜀汉一朝的文臣。简雍塑像在其中排列第二,仅次于庞统,可见简雍在蜀汉时地位之尊贵。 简雍作为简姓的中古始祖,其姓氏本无疑义。然而,后来却有人提出他原姓耿,因音讹而变为简。此事最早记载于南朝宋时的裴松之(372~451年)在为《三国志》作注时,加了一条注解,提到有人认为简雍本姓耿,因幽州人将耿误读为简,遂随语音变化而改姓。这里,裴松之只是说”有人认为“,还不敢肯定。但到了宋朝,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却明确提出,简雍本姓耿,因语音讹误而变为简。类似的记述也见于明代凌迪知《万姓统谱》后附的《氏族博考》中。从语音角度看,中古时期的“简”与“耿”确实存在相混的可能。但事实上,简雍的姓氏在历史文献中一直被明确记载为简。陈寿(233-297年)作为历史学家,而且其所处年代与简雍所在的三国时期(220-280年)相隔不久,甚至可以算是同时代人物,对简雍的姓氏应有准确的了解。况且,简雍在建安十九年为刘备和平占领成都立下大功,在《三国志》中应该算是一个重要人物,所以陈寿在《三国志》中专门为简雍作传,如果简雍原来姓耿,陈寿在简雍传中必然会有所交待。另外,从语音学、姓氏学的角度,也已有许多学者认为“找不出耿通简的依据。”现代姓氏学家完颜绍元,在他的《姓氏百问》中就写道:“奇怪的是,我们在涿县方言里,无论如何也找不出“简”、“耿”同音的依据来。因此,我们可以断定,简雍本来就姓简,而非其他。 从涿州走出去的简氏家族除了简雍 一系外还有另外一支岭南系。五季后梁时(907-923年),契丹寇北方,涿州无日不忧兵,于是涿州的简氏族人纷纷外迁。其中有简一山,自涿州南下进入广东,定居南海(现广东省佛山市石湾区,今广东简氏黎涌系为其后裔)。其子简文会(907-958年),号魁岗,南汉时南海黎水村(今佛山市石湾区澜石镇黎涌村)人,幼年聪慧出众,秉性耿直。 南汉乾亨四年(公元920年),高祖 刘龑帝戊寅进士科点简文会为 状元。登第后以才学见用,累官至 尚书右丞。 乾和年间, 南汉中宗 刘晟帝暴戾而残酷,简文会疏谏,触怒中宗,被贬谪为 祯州刺史。任上尽心尽职,颇有政声,为民所道,以清廉务实著称,病逝于 祯州任上。 注:本文参阅引用了《简氏通志》有关资料,特此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