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文墓联录 (一)简在国 1、碑文 简氏源流史略 宁蒗简氏属江西脉派,太高祖在国公乃始祖永康公之十三世裔孙。凡事皆有其本源,谓曰:水有源,树有根,人之有本也。考据简姓系黄帝轩辕氏之苗裔。源出周文王,姬姓子孙,春秋时晋国公族简伯。简,宫音,范阳郡。范阳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治今河北定兴固城镇,秦至唐历朝均置,辖今北京、天津及河北保定之部分地区。是中国简姓最早的繁衍中心。随着朝代更替和社会走势,分流是为必然。江西简氏属西蜀系,昭德将军简雍二十二世裔孙庆远公,唐末进士,官居江西袁州,入籍传世,继而播迁。本支祖籍江西临江府新喻县高杨里水北圩十字街大桥头洼垸简家寨。临江为古代军、路、府名,宋淳化三年置,至民国元年废,沿续达九百廿年。新喻县即今新余市,三国时吴置,公元一九六零年撤县建市。明初洪武调卫,推行“寓兵于农,屯民实边”政策。雍公三十七世、庆远公十六世裔孙简永康,以从龙功,因官入黔,占籍遵义府。辖境“插栈为列,手指为界”。殷实其地,享誉一方。宗祠庄园,富丽堂皇。伟绩丰功,名垂千古。 然而世事变幻,风云莫测。吾族在黔兴盛十数世,至清乾隆嘉庆年间,逢苗疆事变,突遭厄运。十三世祖公在国,母张氏为避刀兵之乱,举家远迁,长子朝佐及妻杨氏,次子朝卿及妻黄氏与之偕行,移居斯邑,为宁蒗简氏之起祖,是早期入主的汉民之一。先民们在这蛮荒之地披荆斩棘,拓土求食,含辛茹苦,艰难创业,世代奋斗,用勤劳和智慧建设着赖以生存的家园,用汗水和鲜血浇灌着憧憬美好的乐土。迄今二百多年间,历清、民国、共和国三朝,渡过了饥寒交迫的茫茫长夜,迎来了升平盛世的坦途。家族延绵嗣续已达“在、朝、尚、天、仕、学、良、传、远”九世,人口从起祖来时两代六口发展到现代数百口。自十五世尚惠、尚莫、尚元三房分支起,至今族人遍布大兴、金棉、宁利等处及县外各地。吾族日益兴旺发达,俊彦迭出,玉季金昆,龙翔凤翥,为国家民族振兴建功立业作贡献,谱写新的人生华章。此乃祖上光前裕后之德。缅怀祖宗佑荫功德,劬劳有报,告慰英灵,为弘扬家族光荣传统,昭示祖泽绵远无穷,文明茂盛长久,世代永昌,辉煌接踵,特重修高祖墓。是以为志。 阖族同识 中国城市文化中心高级创作研究员 十九世裔孙简良开 谨撰 文堂石二块,每块高100cm,宽66cm(内宽60cm) 2、碑联: 望出范阳祖德流芳远 发祥赣水宗亲世泽长 碑额:德泽昭著 3、碑心文: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2/clip_image001.gif 4、集资碑
集资功德榜 重修十三世祖墓,酝酿已久。二零零二年六月十八日家族代表会议确定成立由简良才、简良开、简良贵、简良仁、简良华、简传琳、简传文七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发动、带领家族捐资重修祖墓,得到族人的积极拥护和支持。大家同心同德,捐资出力,使工程胜利竣工,告慰先辈夙愿以尝,佑荫子孙;昭示后人长志奋发,建功立业;展示家族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弘扬中华民族祖先崇拜的传统美德。特立此集资功德榜,捐资名单按金额顺序排列,有配偶的夫妻并列,其余为单名。 叁佰元 简良才 钱正英 简良禄 吴海芝 简良福 卢崇清 简良寿 黎安和 简良吉 唐联珍 简良开 简秀李 简良弟 李继兴 简良贵 卢家英 简良有 吕志菊 简良新 孔顺金 简良华 李仲琼 简良祥 李树仙 简良万 张长珍 简良德 杨学惠 简良仁 艾清明 简良荣 李金泉 简良红 焦凤仙 简传银 何锡兰 简传琳 简红霞 简传红 贰佰伍拾元 简传文 田应芳 壹佰伍拾元 简传芬 高银宝 简传宗 王红艳 壹佰元 简良贞 卢崇周 简良菊 冯德富 简良凤 廉学礼 简良玉 曾福新 简良英 彭加新 简良珍 李国华 简良芬 曾仲文 简良春 俞向前 简传玉 罗 杰 简传仙 朱永刚 简传友 胡友春 简传海 郑绍荣 简传惠 程道才 简传春 孔德朝 简传颖 简传倩 陈 勇 简传刚 卢建美 简传丽 田红周 简传权 洪菊芬 简传丽 何国才 简传仙 付正华 简传华 简传喜 简传芝 伍拾元 简传贵 邰仙芝 简传斌 唐贵英 简传秀 龙有国 简传梅 简传芳 简传翠 简传菊 简传昆 简传珑 简传玲 简传燕 简传松 简传明 杨红英 杨 璐 简传江 简远琼 简远洁 简远熙 简远林 简远云 简远庭 简远坤 简远婷 简远孝 简远志 简远茂 简远梅 高 敬 简远鑫 简远玺 简远洪 简远秦 简远霖 简远聃 简氏家族重修祖墓领导小组 公元二00三岁次癸未正月初十日 (二)简学忠 1、碑文 祖籍江西临江府陵海县(应为新喻县)十字街大桥头洼源简家寨。分支湖广贵州遵义府迁移云南省迤西道永北府蒗蕖州所届小地名二官村。出生于光绪乙未年二月十四日。感天地之盖载,日月以照临。一生农业,忠厚传家。住在宁蒗县。春光八十一岁。 盖闻 电光易灭 石火难留 光飞落井 日坠西沉 2、墓联 安乐殿 门对青山千古秀 墓朝绿水万载兴 3、碑心文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2/clip_image002.gif (三)简学芳 1、墓誌
乡民淳厚贤兄简公讳学芳墓誌铭 本氏宗支,地老天荒,源远流长。原籍江西临江府新喻县高扬里水北圩十字街。明洪武十四年,始祖永康公为伍入黔,定位遵义府。至清乾隆年间,十三世裔孙在国公移居斯邑,延绵嗣续,迄今已屡历朝佐、尚惠、天秩、仕良数世。昆玉三人,公乃长君,次学才,妹学芝。素来躬耕,以农为本。公幼丧双亲,历尽艰辛,饱经沧桑。解放后翻身作主人,虽目不识丁,但纯朴正直,光明磊落,无愧于世。中共党员,县人大代表,省劳模。功德流芳,光照日月。 德配李孺人,华坪德茂人氏,幼时被掳上凉山为奴。后以聪颖计略,逃出虎口,来蒗蕖于归,与公完 聚。彼性温柔慈善,刚毅质朴,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内助全能,教子有方。伉俪诞生三子一女,长良发,共青团员,脱产民兵,一九五八年春末,在小凉山平叛战斗中为国捐躯。次良吉,女良弟,均忠厚诚实,已有家室,光大门庭。三子良开,独出乎众,就学十二载,从军九春,中共党员,现在永胜县委会就职,领文联副主席、政协委员、省社科学会会员等衔。文武兼备,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挥毫著述,亦有建树,大有充闾之誉。慈母尚健,迄今儿孙绕膝,兰桂盈眸。公之功德业绩,永垂千古,苍天当知。今三子良开承头捐修乾德之墓,请誌于余。余当欣然应允,历叙大概,爰为铭誌。
现任宁蒗县政协委员堂弟简学举 拜题 2、墓联 ①文堂石联: 祖德流芳远,宗亲世泽长 千古 ②八字石联: 青山呈地脉,绿水映生机 嗣肖光前 3、碑心文: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2/clip_image003.gif (四)简良开祭母文 维 公元二000年四月二日,宜祭之吉 不孝男简良吉、简良开,女简良娣;媳唐联珍、简秀李,婿李继兴;孙简传芬、李自云、简传春、孔德朝、简传颖、简传宗、简传倩、李惠、李银、李燕、张强、熊献宏;曾孙简远梅、简远聃、简远鑫、张天宝暨阖家在服人等,仅以家常汤饭,香帛酒品,致祭于慈母李氏老孺人灵柩前,泣而言曰: 慈母李氏老孺人,生于前清宣统三年十月初八,寿越两世纪,望重期颐符曲礼,年登上寿记蒙庄,不幸于公元二000年三月三十日二十时十分,寿终内寝,无疾西去化长空,享寿九十三春。 慈母李氏老孺人乃华坪县德募人氏,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在刚记事的孩提之年,即被掳上凉山为奴。在暗无天日的岁月里苦苦挣扎,咬牙生存,历经磨难,苦熬成人,赴汤蹈火,逃离苦海,几经辗转,来到白角坝,与严父简公学芳缔结良缘,成家立业。夫妻相伴,同甘苦共患难,心心相印,肝胆相照,白头皆老。在漫长的苦难岁月,炼就一身铮铮铁骨,养成勤劳俭朴,贤慧善良,温然处世,恭谦待人的美德,里里外外,堪称行家里手。操家理财,含辛茹苦,维持生计,丕振家声。解放后,当家作主人,自此跟定共产党,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热爱新生活,积级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全身心支持夫君的革命事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始终为集体,为公众事业,艰苦奋斗。在家中养育儿女,直到晚年在家逸养天年。巾帼精神在,业绩众人扬。治家有道,教子有方,长志兴家,创业守成。膝下儿女均各有归业,各有建树。长子良发,五十年代初参加脱产民兵,为保卫家乡,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投入平息凉山叛乱战场,戎马倥偬,出入于枪林弹雨里,拼搏在刀光剑影中,屡立战功,后来英勇献身,长眼于宁蒗县烈士陵园中。二子良吉,以农为本,忠厚为人,自食其力,温饱有余。三子良开,族中集大成者。早年外出求学,从军八年转业到地方工作,文武全才,智能兼备,熟谙韬略,自学成才,卓有建树,业绩显赫。获得大专双文凭,现为中国城市文化研究中心高级创作研究员,云南知名作家、记者,身处异地他乡,确也声名远播,光宗耀祖。女儿良娣,当林业工人数年,因要照顾年迈的双亲而离职回乡,成家立业,兴家有道,人丁兴旺。女婿李继兴,公路建筑工程师,兢兢业业,事业有成,一身正气,为地方交通事业和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正是椿萱并茂,儿孙绕膝,玉季金昆,龙凤呈祥。 慈母一生饱经风霜,尝尽人间百味。高风昭世人,懿德传乡里。安享晚年福,平静度春秋。享年九十三,寿终化长空。寿越两世纪,魂飞九重天。历尽沧桑险,长留黄花香。福寿双全归,荫子又荫孙。此去泉台别无念,更喜后继有达人。 呜呼,今日与慈母分别后,相见只等梦一场。此期大限,遽梦黄粱。生离死别,谁不悲伤。佳肴美酒,祭奠于堂。来格来尝,伏维尚飨。 (五)简学举夫妇碑誌 A、学举公碑文 1、碑文铭 ①正气凛然立世间 一生磊落树风范 饱经沧桑精神在 乐善好施传佳话 ②祖传医理大发扬 春回旨下利多方 德高闾里启后昆 望重桑梓众景仰 中国城市文化研究中心高级创作研究员堂侄简良开 拜撰 永胜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世侄彪金科 敬书 2、墓联 ①事业已归前辈录 典型留作后人览 功德流芳 ②英灵重天地 美德传世家 千古 3、碑心文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2/clip_image004.gif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2/clip_image005.gif B、学举公暨德配曾孺人寿基誌铭 简公讳学举暨德配曾孺人寿基誌铭 溯公世系衍自江西临江府,始祖永康公洪武初从龙功,莅黔遵义,至清嘉庆初年后裔在国公移居斯邑,延绵嗣续,世德发祥。公乃太翁仕贵之仲郎也。少颖悟,喜读书,承祖传医理,留心卢扁,朝考夕究,明阴阳内外之旨,恭三部九候之征。杏林春满,橘井泉香,宅心忠恕,矢念频施,寿世奇方。守成创业,丕振家声,重扬令绪,正直於和平之中,扶倾於颠连之际。连任二届县政协委员,告老隐退。铭曰: 术精卢扁,识透膏肓;春回旨下,利济多方。 性复浑厚,无忝厥职;德高闾里,望重梓桑。 德配孺人应秀,严闺门,尊妇德,明礼义,善女工。勤勉操劳,温然处世,待人恭谦。伉俪情笃,相敬如宾。持家有道,训子有方。膝下四男五女均已成家立业,后贤鹊起,昌隆兴望,门庭增辉。族中亲谊邻众皆赞羡。洵有光於前裕於后,可无憾矣。今双尊寿逾八旬,桑榆晚景,予卜牛眠之地,以作营马之封。嘱余以表其誌,余当欣然命笔,综纪其芳,垂之瑱珉,以誌不朽。铭曰: 家庭俱顺,内助贤能;兰桂盈眸,懿德流芳。 玉季金昆,凤翥龙翔;弘扬弥光,千秋景仰。 中国城市文化研究中心高级创作研究员愚侄简良开拜撰 (注:此寿基誌原应学举公嘱咐撰写,因后来学举公夫妇分别立碑而未用。) C、简良红在学举公追悼会上发言稿 功德流芳,精神永在 ——严父老大人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各位领导、亲戚朋友、各位来宾: 我的好父亲,族中望重的老前辈人民的好医生学举公老大人于1997年12月17下午7时与我们永别了。严父老大人高寿化鹤,辞尘西去,灿星陨落,山河同悲。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悼念他老人家,缅怀他平凡而光荣的一生,鞭策和激励着我们亲密团结,勤勉奋斗,继承和发扬他的崇高美德和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重扬令绪,丕振家声,开拓进取,自立自强,把各项事业做的更好。 民国戊午年九月十五日,严父生在贫苦农民家庭里,幼年丧父,四岁随母亲和哥姐从老街子迁到丽江,在丽江呆不住,旋即搬到高粱地避难。一九二七年从高粱地搬往荔枝河田老堡居住,由于家境贫寒,为了谋生,父亲十二岁就给地主邰应标家当童工,受尽折磨。一九三0年搬到金棉山楂树给黑彝余子哈当佃户。因黑彝残酷无道,要谋害我父,捆走全家,闻讯不得不迁到肖家营盘,租种地主的土地。一九三二年又被迫迁至丽江黑松林,一九三三年再搬回老街子。随后又迁到高地、三家村等处居住。 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天下乌鸦一般黑。父亲半辈子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长年辛苦劳累,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反动势力的重重重压下,父亲不堪忍受娃子长工的苦难,在与黑暗势力的抗争中磨练了一身顶天立地的穷人气慨,敢于反抗拼搏的斗争精神,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硬骨头气质。因而被黑暗势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暗算他。在解放前夕,他蒙受不白之冤,被绑到金棉的金行遭受严刑烤打,穿木靴,带脚镣,被整得遍体鳞伤,肉体受到严重摧残。但他依然一身正气,大义凌然,绝不向恶势力低头屈服。他坚信黑暗必将过去,光明即将到来,穷人总有翻身的这一天。 是共产党、毛主席的光辉照到了小凉山,父亲和千千万万的穷苦人获得了翻身解放。父亲以他九死一生的经历,认准了跟定共产党才是光明前途的真理,怀着对旧社会的刻骨仇恨,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积极投身于火热的新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专长,从医数十年,为国为民,利济一方,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地辛劳着。 我家的医术是祖传的,父亲自幼天资聪惠,勤奋好学,性格直爽,好助人为乐。从懂事时起就开始学医,上山采集药材,自己加工泡制,既为谋生,维持生计,又为众人治病,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苦于幼时无力上学,不懂文化,却能自强不息,苦学勤练。四十二岁才开始读医书,不懂就问。由于具有较深厚的医学功底,因而学习进步较快,边学边医,苦学苦钻,对医学日趋精进。一九六0年调公社联合诊所当医生时,即已掌握《医宗金鉴》、《中医儿科》、《民间药物学》、妇科及针灸,以及各种奇方单方,各种疗法,成了中西医结合的名医。当年用祖传密方治好了发生在金棉高地的霍乱症,挽救了几百人的生命,还治愈了不少人的肝肿病,受到一方百姓的拥戴,得到党和政府的肯定和奖励。连任两届县政协委员。他在从医几十年的生涯中的所作所为,县卫生局在刚才的悼词中也作了十分的肯定和评价,在此,我代表全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父亲从医四十年,始终始一,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责任心对待病人。无论亲邻或陌生人均一视同仁,慷慨施医,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从不乱收别人一分钱。几十年间上山采药踏遍了宁蒗的山山水水,并以高尚的医德医风把医术传授给上百个学徒,弟子遍布小凉山。由于长年累月风里来雨里去,翻山越岭,冷热侵袭,落下了一身风湿病。直至一九九四年近八旬高龄,年迈体弱,难操医业而退隐家中安度晚年。 严父年逾八旬,虽说寿享天年,福寿全归,却是我们家族的重大损失。父亲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勤勉操劳的一生;饱经风霜,饮尝人间百味的一生;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的一生;是行医治病,良方救人的一生。高风传迁里,美德留人间。他治家有道,教子有方,为我们九个儿女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传家宝。他一生自强不息,公道正派,善恶分明,光明磊落,为后代儿孙树立了处世治家,为前程奋斗的好榜样。作为儿女,我们决心弘扬父亲的优秀品德,团结和睦,自强不息,开拓奋斗,以世德发祥,业绩有佳来告慰在九泉之下的父亲。 安息吧,我们最崇敬的父亲! 最后,我代表全家九个兄弟姐妹及其儿女,向前来为父亲送行的各位领导,各位亲戚朋友,各位来宾表最崇敬的谢意! (注:此文原应学举公嘱咐由简良开撰写放着,届时个别地方有所修改。) D、简母曾应秀老孺人碑文 1、碑联(此碑联由简良开所作) 外联:万里祥云霭吉地, 千重瑞气拥佳城 横批:寿山福地 内联:积玉表地下 慈慧在人间 横批:裕后 2、简母曾应秀老孺人寿基碑心文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2/clip_image006.gif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2/clip_image007.gif 注:简母曾老孺人先立寿基碑,逝世日期届时现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