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搜索
 
 
查看: 408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氏通志·三湘卷》 风俗志 第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22 09:17
  • 签到天数: 164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4921

    主题

    8741

    帖子

    40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简氏义工

    Rank: 8Rank: 8

    积分
    4065560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7-4 06:1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简氏通志·三湘卷》 风俗志
    第三  婚嫁与丧葬礼俗之一
    婚俗
    清至民国,通婚常由媒人说合,父母包办,多早婚。解放后,仍多媒人介绍,本人同意,父母认可,再登记结婚。改革开放后,男女青年自由恋爱为多。旧时的婚娶旧俗的婚礼仪程,须媒人提亲、允婚、合八字、下聘、择日,最后过礼成亲。这一整套婚姻程序和习俗仪礼是必须经过的。
    合庚:通过媒人联络,将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以干支排定八字,分男左女右,在同一纸上分写两篇,叫庚贴,再将红纸从中裁开,各自安置在自家的神龛上,对神明祖灵焚香卜吉。如果三日之内,各自家门平安无事,便认为祖神认可,兆示吉祥。若三日之内有人畜疾病、争吵斗殴、水火盗贼、阴阳不宁等事故,便各自己退回八字庚贴不宜再议。庚贴忌用白纸,上面的字数要成双数。如为单数,可在男名下加“健”字,女名下加“瑞”字凑成双数。
    然后“合八字”,所谓“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男方注重女方八字的“夫星”、“子星”,旺夫益子,夫荣子贵,女方也认为男命稍强,女命稍弱是“正理”。昔有“庚辰冲甲戌,丙子冲庚午”那类“天冲天克”的八字,人们便认为“落地时,八字定”,是不能强合的。所以旧时因“八字”而棒打了许多鸳鸯。
    定婚:也叫“过定、定聘、订婚”。男方家合庚批八字,卜得吉兆之后,便要备礼到女家决定婚约。男家须备聘金和礼物。聘金俗叫“茶礼”,内是双数,外边贴上红纸。聘金和礼物也要用红纸写好。上边的数量也要成双,礼物名称写成双数。如“喜钱合封,光洋拾元”。定亲之后,男女双方就要改口,分别和双方一样品称呼亲友,每逢端阳、中秋、春节,还要提着礼物去女方家“送节”,特别是岳父母的“生日”,不分大生小生,男方都要前去祝寿。逢有丧事,不分男女,都会去对方家中吊唁,若应邀不去,便有毁婚之嫌。这期间男方去女家,“生姑爷亲三分”;女方去男家,婆母会“生媳妇当女带”。即便是去当孝眷,发给的孝布也是红通通的。
    择日:结婚大礼,安排在什么时候,常十分讲究。年份上,一般选择有“立春”节气的年份或是闰年。避开“聋子年”,如果那一年有两个“立春”则更好,“双春双喜”。月份一般选在年尾的“闲月”居多,一则农闲有空,家中钱财粮食不会“青黄不接”;二则天气温和,不会大风大雨,中途无阻;三则气温不高,饭菜不馊,易于操办。月份选定后,就要避忌像七月半“鬼节”或对方家长生辰、丧忌之类的日子,一般选择双日,“好事成双”。许多人还认为腊月廿三以后的年前期间,是神祇上天的时候,民间百无禁忌,天天都是好日子,所谓“六月冒饭呷,天天好尝新,十二月冒被盖,天天好讨亲”。但也有人家,故意将娶媳妇安排在丧事中进行,谓之“踩孝堂”。一是家贫省费,婚丧并举;二是长辈亡故,中匮乏人,以喜压凶。择定婚期,本是男主事,但为了表示男方家谦虚有礼,一般也会至女方家征求意见。比如新妇婚日的月经期就不能不避开。民间称妇行经布叫“骑马”。故谚:“骑马拜堂,家破人亡。”
    商议好婚期,男家便会请人写好婚日报贴,送至女家,称“送日子”。喜帖用红纸书写,女方接到喜期报贴之后,便开始加紧操办女方嫁妆,成亲的日子便要来到了。
    婚娶喜日的前一天下午,男家就派出迎亲过礼的队伍,俗称“郎客”。郎客由一位礼数周到的长者带领,携着聘礼、婚书,天断黑之前抵达女方家门,鸣炮进屋。天断黑进屋表示“阳往阴来”之意。带队的长者俗称“押书先生”;郎客队伍中一般有男方的未婚女性(如妹、表姐妹、邻居)充作迎亲伴娘。当然媒人也必须到场。聘礼通常有礼单,不外乎金钱衣物食品等,常写成:“婚书成通,聘金双封,盒仪成封,剑仪成对,锦麟成盛,寿帕双幅,色细成端,全猪成头,肥羊成腔,鲜鱼几尾,福糖满百,出菜成席,粮米成担,喜酒成坛,鸣炮百万,龙烛双辉......
    女方家族亲友,常故意刁难起哄,戏弄郎客。如:说聘礼的全猪忘了割去耳朵尖,说男方是故意要来听闲话的,忘了割尾巴尖是来当扫帚客(意吃喜酒尽肚皮装不剩饭菜)。押书先生要巧言答辩。这些礼物,女家的三姑六姨至亲,都必须家家有份,尤其不能少了新娘的娘舅和洗生父母(接生婆)。聘礼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喜日早餐的丰盛程度,一般都是双方事先协商好的。如男方亏欠小气,郎客们在女方家会被冷落嘲弄。
    迎亲是大喜的日子,男子娶亲俗称“小登科”,可以穿九品官服,新娘则必用凤冠霞帔,以象征吉祥。民间有喜轿、吹鼓手。早餐后鼓乐齐鸣,鞭炮连连炸响。惯俗是“三打三催”,新娘才哭哭啼啼,由伴娘扶上轿子。这时,新娘是必须要哭的。哭的原因,是表示不愿意离开父母,也含惜别少女时代的心情。心里不情愿,那哭声很悲伤,是真哭。心里高兴,婚姻满意,就哭声平平。一般娘家的姑嫂会开玩笑地劝新娘哭:“哭两声吧,嘴里哭,心里愿,不哭两声不好看。”
    新娘上轿前,由父母搀扶,拜别祖宗牌位,叫“辞堂”。那时新娘要蒙上一块二尺见方的红布盖头。红盖头一为遮羞,二则红色象征吉祥,可以防邪。盖头一直到下轿拜天地,入了洞房之后才能由新郎用秤杆掀开。不蒙盖头或过早掀开都是犯忌的。新娘一般衣饰一新,花枝招展。新娘衣前后还多处别人“井”字形衣针,意为避煞。轿内随身提有火箱,内有娘家火种。嫁妆中必有“子孙马桶”。行轿必须“东来西走,不走重路”,担心走重道会重婚。如有两家娶亲的日子相同,谁先进屋,谁就有福气。花轿逢水过坳,新娘须打发轿夫鞋袜等礼物。花轿四周围有彩帘,看热闹的人一般是看不到新娘子的。据说见了新娘会犯煞气。
    花轿抬到男家门口,按忌三向(西、北、南)的原则,朝东放好轿了,由两个少女请新娘出轿。照例要放炮竹崩崩新娘子带来的煞气,还要杀公鸡“厌煞”。公婆在新娘下轿时是不能在旁观看的,意为日后为晚辈的事受气伤神。新娘进屋不能踩门槛,否则是踩了夫家的威风。男家的中厅设香案,新娘和新郎在唱礼官的倡导下行交拜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拜高堂即拜公婆。如果公婆的年纪只有三四十岁,比较年轻,恐经受不起而折福,往往叫新郎新娘朝家设神龛叩拜。这时十分忌讳哭闹的小孩子和戴孝的人进入结婚厅堂。
    新郎之家,堂屋金字双喜贴墙,大红对联贴门。吉祥的字眼如:“易曰乾坤定矣,诗云钟鼓乐之”、“宜家宜室”、“天作之合”,、“引凤乘龙”等,随处可见。新房、新床、新帐、新铺盖。床上还撒有花生、红枣、糖粒子。女方的嫁妆,大多数搬入新房。箱笼柜子大多上锁,锁匙由新娘随身携带。但是,岳父母回赠给新郎的“贺郎”衣帽鞋袜是不锁的。
    在新房里,长辈们把用红线拴在一起的两酒杯,让新人吃交杯酒。
    有大办宴席招待贺婚来宾的习惯,俗称“吃喜酒”。吃喜酒一般男女不同席。尤其对送亲的娘家客要单独招待,唯恐招待不周,让客人挑出毛病,席中有客人不小心打破了碗碟,主人会将碎片收拾起来,放入石臼的圆心处,表示破了又圆,避凶求吉。
    新婚洞房是新娘到夫家后的始居地,为增强人势的阳气,驱逐邪灵的阴气,所谓“人不闹鬼闹”,俗有“吵房”的习气。一则让新娘见见世面,熟识一下男家的亲友,二则怕新娘寂寞、冷清。所以来洞房开开玩笑,取乐一番,所谓“新婚三天无大小”。闹洞房不分班辈长幼尊卑,越闹越开心。洞房从婚日算起,一个月内忌空房。
    新婚的第二天,新郎新娘要同回娘家称“回门”。但必须在日落前赶回夫家,以避空房之忌。新婚夫妻乃至今后,都不能在娘家同房,因为娘家、婆家不归一个血统,怎么能在娘家室内为婆家提供传宗接代的场所,假如真的在娘家怀了孕,岂不将娘家的“人势”、“财势”带到婆家去了吗?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这个小百姓冬天难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22 09:17
  • 签到天数: 164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4921

    主题

    8741

    帖子

    40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简氏义工

    Rank: 8Rank: 8

    积分
    406556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06:11:32 | 只看该作者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这个小百姓冬天难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