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搜索
 
 
查看: 3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良开先生自传《成就梦想》--连载(24)第 三部 奠基扛鼎 创立品牌 第一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1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391

    主题

    1万

    帖子

    4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乐呵呵

    Rank: 8Rank: 8

    积分
    4111171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4-3 11:2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简恩承 于 2020-4-17 17:29 编辑


         2018年2月18日,在永胜凤羽毛泽东祖先纪念园


            我历经数十载的努力,创立他留文化、毛氏文化、边屯文化三大人文品牌,对三个文化品牌各赋诗一首。

    边屯文化
    中原边地同领域,自古以来有联系。
    大明王朝一创举,百万军民赴边地。
    屯垦戍边固天下,汉夷融合开新宇。
    边屯文化应运生,经济社会大跨越。

    毛氏文化
    毛氏文化底蕴深,国学精粹尽其中,
    永胜韶山血缘情,两地毛氏共祖宗。
    出了伟人毛泽东,凝聚天下归一统。
    魅力永久润沧阳,壁立千仞傲苍穹。

    他留文化
      古代施蛮一族群,北胜世守组亲军;
     驻扎小吉都兵寨,能征善战传美名。
     移居戍守化农桑,民俗社会创奇观;
       一枝独秀他留山,彝汉融合称典范。




    第一章  民族融合  隐射历史

           永胜是以汉族为主多民族杂居的县,世居的少数民族中万人以上的有傈僳族、彝族;千人以上的有纳西族、傣族、白族、回族;600人以上的有藏族、普米族、壮族、苗族。勤劳智慧的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和睦相处,共存共荣,建设着以“鱼米之乡”享誉于世的美好家园,在吸纳使用汉文化的同时,互相学习,互相交融,取长补短,发挥自身优势,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灿烂文化,在边屯文化大观园中异彩纷呈,绚丽夺目。彝族支系的他留文化在全国都是独树一帜的。


    第一节  探索、研究、发掘他留文化的历程

            彝族,《辞海》是这样记载的:彝族,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有文字即彝文,部分通汉语文。以农业为主,部分地区兼事畜牧。建国前,大小凉山还基本上保持着奴隶制度,其余彝族地区都处于以封建地主经济为主导的发展阶段。永胜彝族,从建国前的社会形态看,可分为两大类。
           其一,奴隶社会形态。清朝后期从大小凉山移来以羊坪、东山乡为主的彝族,实行的是奴隶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生产者(奴隶)的社会制度,等级与阶级关系表现为整个社会成员划分为“诺合”、“曲诺”、“阿加”、“呷西”四个等级。这类彝族占该总数的38%,除羊坪、东山乡外,六德、松坪、光华等乡也有分布。
           其二,封建社会形态。建国前,已进入封建制社会形态。这一社会形态的少数民族中还保留有“土司”、“土目”等封建领主制的残余。这类彝族称为支系,按族别称谓划分为他留、崀峨、水田、乡谈、他谷、土家、纳咱、支里等八个支系,人口占彝族总人口的62%。主要聚居在海拔2300米的坝区或半山区,民间统称为“二坝山”。
           他留人原系施蛮之一游牧部落,元时由北胜世守以下千户360户伍之数组建成亲军,土司亲军又称“土练”,这支亲军自称“他鲁苏”,驻小吉都兵寨。明初参与构筑北胜州城和澜沧卫城。万历年间,这支亲军移驻他留山(时称营盘)屯垦,数年后化为农桑。明末清初,北胜世守将营盘扩建为城堡,将“他鲁苏”定名 为“他留人”。他留人长期与汉民族相处、融合、接受和使用汉文化,与土著文化相结合,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历史潮流上曾有过辉煌。他留文化主要体现在:城堡遗址;堪称奇观的“彝汉融合结晶,隐射历史之谜”的坟山碑林;演绎双系对偶婚姻制的青春棚;神职人员铎系和尼卜所能表达的宗教文化;带有原生文化特征的民风民俗等方面。
           现存最早,成书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的《永北府志》多处出现“他留”这个名词,既指人亦指地名。如“他留阿”、“他留村”、“他留汛”、“他留义学馆”等,都是一个地方,即今他留山区。历史上属北胜世守高氏管辖之地,“所属夷人种类”中的“白夷一种”:“胆小、好饮、轻生。或小寨依山,多用板屋;或居处临水,便取鱼虾。不惧烟瘴,不畏狼虫。男子耕田供食,女人绩麻为衣。婚聘以牛豕,亦知礼义;殁后棺殓,哀送掩埋”。成书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的《永北直隶厅志》,依然效法,照本宣科。他留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种族划分时,定为彝族支系,属永胜县境内八个彝族支系之一。
           他留人有着特定的含义。因为他留山区是彝(指从小凉山迁来的在解放时还处于奴隶制阶段的彝族)、汉族、傈僳族几种民族杂居。这里所说的他留人,是指 “白夷一种”,不包括杂居的其它民族。1989年3月、12月相继出版的《永胜县志》和《永胜县地名志》中对他留人及其彝族各支系的特定含义记载得非常明确。所以,我们所说的“他留人”专指他留地方的这个彝族支系他留人。
           认识、了解和正确把握他留人,探索、发掘和研究他留民族文化,使保护、开发利用他留文化成为社会广泛共识,作为社会科研系统工程全面启动,让这一民族文化瑰宝放射异彩,偏僻贫困的他留山乡重振茶马古道雄风,早日摆脱贫困,走上温饱、富裕、奔小康之路。我们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即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盲目到有明确意图,从个人奋斗到群体努力,从民间行为到政府行为,从口传耳闻、肤浅的感觉认识深化到深层次的理论认识。从乡县以至到地、省级的保护、开发、利用,建立民族文化特色区的议事日程,形成初具规模的新格局的循序渐进、升格过程。
           1986年冬至1987年春,永胜县委宣传部抽派我到六德乡当工作队员。六德区委副书记蓝金成、副区长陈正华、纪委书记蓝文华是他留人。当时的县委副书记、六德区工作队长杨永茂安排我与蓝文华一道负责民办企业双河电厂的整党工作。双河电厂位于腊姑得傈僳村山脚,东临华坪县境,北接宁蒗县战河区爪马坪,是六德的边远偏僻之地。从六德至双河电厂,虽在建厂时修有简易公路,但未能较好维护修整,被山洪冲刷,损坏严重,不能通车,只能凭两条腿步行四五个小时山路才能到达,其间是他留山区。从六德区公所出门就过他留河,进入 他留山区,经庄上,古城堡遗址,宗支山(坟林),二村、小七村、榨叶桥一线,直至双河电厂。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机缘,也许是历史注定,也许是受责任感所驱使。我从1986年11月18日清晨同蓝文华一道去双河电厂当工作队,第一次踏上这片热土,就结下不解之缘。
           双河电厂经过整党和企业整顿,蓝绍增当选为新一届党支部书记、厂长,蓝绍增是永胜一中“老三届”的回乡知青,家在双河二村,当过兵,是他留人中难能可贵的文化人,有识之士,我们是同校学友,。我在电厂以及在他留山区当工作队的半年时间里,蓝绍增利用工作之余给我介绍,讲述他所了解的他留人情况,带着我爬山涉水,穿林过箐,抄录古墓碑文,寻找城堡中残存的古迹古物,走遍他留山的村村寨寨,调查寻访他留人的历史脉络。
           研究发掘他留文化是一项十分艰难而浩繁的工程,没有雄心壮志和恒心毅力的人,对那密密麻麻藏在山林荆棘中的古坟古墓肯定是望而生畏的。我没有退却,与蓝绍增手持镰刀、锄头,砍开荆棘丛林,清除尘土蛛网,摸索着创造性地用阔叶树的树叶(此种树叶含水份多,可挤出绿色的汁液)反复擦拭年代久远模糊不清的碑文字迹,然后辨认、抄录。有时还会遇到碑文中的怪僻字、生造字、同音字、代用字,考证起来要反复辩认推敲,十分费工夫、伤脑筋。
           在野地坟林里作业,条件十分艰苦。衣服被荆棘划破了一件又一件,解放牌胶鞋磨烂了一双又一双。脸面脖颈和手脚的皮肤不知被刺戳伤或划破了多少次多少处,有时甚至是“体无完肤”。而常常又是在暴热的红火辣太阳下作业,弄得汗流浃背。盐汗一旦流进伤口,遍体粼伤就会钻心切肤般地疼痛,还得一声不吭地忍着。有时军用水壶里的水喝干了,没有山泉流水,只好到附近山洼子里的当地人叫做“牛滚凼”(下雨积下的死水塘,天热时水牛在里边打滚纳凉的烂泥塘)的臭水塘里用手捧那水喝,可那水怎么喝得进去呀!条件恶劣,这也难不倒我们。当地人有一种土办法将旱烟锅里的烟油掏出来,放入臭水塘的一角,这时水中聚集的孑孓和污浊便向四周散开,臭气也被压住了,蚊虫杂质被驱散后,面前果然呈现出一汪清水,这就可以放心地喝了。这种民间发明的排毒杀菌、净化污水,就地饮用的法子确也管用,既方便又适用。这也许是处于饥渴难耐的境况下发明创造出来的没有办法的办法吧!
           1988年1月,农村体制改革,区改乡。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的王金龙女士出任六德傈僳族彝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后来晋升为永胜县副县长、丽江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市人大副主任等职,学历深造为博士研究生)。她是他留人中惟一学历最高者。从那时起,在王金龙女士的关心、支持、努力下,对他留文化的宣传力度逐渐加大,保护、开发、利用他留文化,建立他留民族文化特色区,逐步提上了政界的议事日程。
           1989年5月,永胜县政协主办的《永胜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问世,书中刊登我的《他留人风俗》,开始系统介绍他留人和他留文化。
           1991年,他留文化人蓝绍吉、蓝绍增、蓝金成、陈正华等老干部写出关于探讨和开发利用他留文化的文稿,报送乡、县政府,提出强烈要求。由铎系蓝荣升唱,蓝绍吉、蓝绍增翻译,云南日报记者金伟、阿石收集整理出铎系唱经的一部分,以《他留大调》为题,在地县报刊杂志上发表。
           1991年10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博士研究生宋豫秦先生来到永胜考察,作了《他鲁历史缩影、彝汉融合结晶——他鲁城堡和坟林在永胜首次面世》一文,发表在11月27日中国《文物报》,12月21日《人民日报》作了转载,引起高层各界的关注。
           1992年9月,丽江地区(今丽江市)文物管理所下发了《关于他鲁人坟山城堡考察论证的若干意见》。永胜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张顺彩率员专门对他留坟山及城堡进行考察论证,同年永胜县政府把他留坟山及城堡包括大德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立了坟林管理站,聘请蓝绍增、蓝恒发、王正茂为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文物单位的管理,生态保护及接待各地各层次人物等各项工作。
           1994年8月1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火把节,他留人过的是以族群整体祭祖为标志的粑粑节。六德乡政府举办了有来自四面八方多达万人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规模空前的粑粑节活动。以粑粑节为契机,旨在加强民族团结,弘扬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山乡经济的大型传统运动会。这活动从7月25日开始,至8月1日,篝火晚会落下惟幕,历时七天。运动会拉开了当地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序幕。
           1994年起,我在《永胜报》上发表以《神秘的他留人》为题的连载文章,为撰写民族文化专着铺路,奠定基础。
           1996年,无锡电影制片厂与丽江电视台合作,摄制了数十集专题电视片《纳西探秘》,他留人就占三集。
           1997年8月,重庆山区开发杂志社记者陈怡、曾依晴来他留山采访。我负责接待,讲解他留历史文化。同年10月,我陪同新华通讯社云南分社王长山到他留山调研。
           1998年,已调任丽江地区计生委主任的他留人王金龙女士,与美籍华人、企业家柏成(亚洲)有限公司主席詹益邦先生商榷,得以赞许,签订了“永胜他留人研究课题合作意向书”,组成“永胜他留人研究课题组;简良开、宋豫秦、马霁鸿、张顺彩、王金龙五人为撰稿人。”9月20日,我草拟出撰写他留人专着的创作计划。10月7日,课题组在永胜文物管理所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确定了撰写专着的创作计划和具体方案步骤,人员分工到位。
           11月17日,省政府公布,营盘村墓群列为云南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2月,王金龙和我到永胜县仁和镇良田办事处、东山乡他谷坪、鱼子拉,以及到华坪县中心镇楠木坪、通达乡调研他留人分布及其传统风俗情况。经考查证实,这些地方的他留人先祖是在“红白旗戡乱”时从营盘(他留城堡)逃出来,移居者的后裔。(按: 清咸丰同治年间,杜文秀起义,义军打白旗,官方军队打红旗,民间故称“红白旗戡乱”杜文秀义军在永胜作战十年,屡欲打通到四川的通道,与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取得联系,都因屡次受阻而未果。咸丰十一年七月,杜文秀义军虎应龙部攻取永北厅城的同时,其麾下刘以文部攻克他留城,并付之一炬,城堡从此消失。此次战役中,北胜世守代理州事高鸣廷与他留千户长、酋长蓝华遇难,土练和庶民伤亡近千人。幸存者大部分在城堡附近安居下来,有的逃往他处。由于城堡不复存在,新移居进来的皆是汉民,又将此地恢复为原来的名称营盘。)
           2000年初,丽江地委、行署作出《关于加快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决定》,确定通过10—15年的努力,建成一批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区,永胜他留人文化保护区是其中之一。
           5月中旬,《东陆时报》建设云南文化大省千里采访组前来作系统全面采访宣传。
           同年9月,广西电视台国际部节目组农田诗等记者相继来永胜对他留人进行重点宣传报导,或摄制专题电视片播放。
           8月,省委副书记王天玺要亲临观光,六德乡政府再次举办了声势浩大的粑粑节活动。
           他尔波忍山是永胜县境最高的山,海拔3996米(又为4020米),民间流传是“他留人的放牧山”。《永北府志》载:“光茅山(主峰即他尔波忍山),高数千丈,在城东北六十里,并无树木,登其顶,众山皆俯,积雪盛夏不化”。《永胜县地名志》载“他尔波忍”,彝族语:他,他留;尔,牛;波忍,山包,意为他留人放牧的山包。为了考证他留人的游牧生活史实,2001年4月11日,时年已57岁的我带着永胜报社同事陈国云、吴光华、黄金荣、胡延平、蔡平波及杨文虹女士七人到扶贫挂钩点羊坪彝族乡他尔波忍峰下的水柯乐村委会工作。在那里,大家都想去攀登永胜最高峰,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真实感受。这天一大早,在水柯乐村刘支书(当地彝族)的带领下从海拔3400米处沿快捷方式向高峰进发,冒着凛冽寒风,披着雪花,历经三个小时,登上“山舞银色,原驰蜡象”的峰顶。他尔波忍山3700米处是明显标志,以下有树木,杜鹃盛开;以上只有永远长不高的爬地千年刺柏。峰顶寒风呼啸,站立不稳,大家挽着冻僵的手臂,伫立了五分钟。刘支书介绍说,若在天空晴朗时,站在这里举目远眺,广阔无垠,向东可见攀枝花市的钢炉烟囱,向南可见大理苍山和宾川鸡足山,向西能见到丽江玉龙雪山,向北能看到宁蒗药山。山上随处可见用乱石堆起的土围子土窝子,默默地诉说历史。当地放牧的彝族同胞告诉记者们,那些石窝子就是当年他留人放牧的窝子,牛窝子、羊窝子。这是他留人在入主他留山之前是游牧部落的铁证。事实证明他留人是当地土著,确实是彝族支系的观点。这种严谨治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可见一斑。
           为了揭开他留山、他留人的神秘面纱,数十年来,我上他留山的次数不下于300次。功夫不负苦心人,我倾注的无数辛劳的汗水和心血,踏破的一双双“铁鞋”,使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他留通”,也成就了我的一番事业。我在蓝绍增的密切配合下,抄录整理出近三万字的有研究价值的碑文、墓志。写下万余字的框架式的系统介绍他留人的文稿,相继在《永胜文史资料选辑》、《玉龙山》、《民族文化报》等报刊、杂志、书籍上刊出,打开了舆论宣传的突破口,使他留人从鲜为人知,到广为人知,他留文化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和方方面面的关注。
    第二节维修他留大德寺碑序

           永胜县文物管理所1998年数据记载:“他留大德寺”位于古城堡内中部偏东北方向,四合院式,座北朝南,寺内现存面阔三间寺庙两所,一字排列,两面披式,悬山顶,抬梁式木架结构,无斗拱。原有的东西南三面之建筑皆毁,仅存零星基石。该寺乃云南大理国高泰祥后裔高氏土司在明末清初所建,从峨嵋移供铜佛于此。
           他留大德寺由于年久失修,房屋建筑瓦屋面破损,墙壁垮塌,有的村民趁机去撬石头、拆木料、砖瓦,以至把它当作便厕、垃圾场。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大德寺百孔千疮,一片废墟,不堪入目。由此激发了众多村民的正义感和自发行动,其中张洪裕、颜正映两位是从昆明、宁蒗退休回营盘村的老干部,他们在外地工作几十年,节衣缩食,精打细算过日子,稍微有点积蓄,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回到故土,想在晚年为家乡做点实事好事。于是,他两拿出仅有的那点积蓄,承头成立了倡捐维修大德寺领导小组。他们的倡捐活动一呼百应,得到营盘村和周围他留民众的广泛响应和拥护,积极出钱出力集资维修。由于六德是贫困乡,尽管乡民们尽心尽力,但所能筹集到的资金毕竟十分有限,只能重塑哈弥佛金身,对主殿房屋作了捡修,勉强维持现状。
           张洪裕、颜正映两位老先生上城来找到我,畅谈他们承头组织维修大德寺的情况,讲到以他们力所能及维修他留大德寺已竣工,确定了开光时间,到民宗局汇报并发邀请涵,请他们光临指导。但民宗局当即为难他们,说正府正在制止修造庙宇活动,他们却来邀请参加开光庆典,问他们的退休工资是不是不要了。叫他们马上退回集资,停止维修工程,否则停发他们的退休工资,作为惩罚。
           我听了觉得不对头,一方面对他们的义举表示肯定和赞扬,另一方面是民宗局的做法偏激。我说政府档很明确,制止滥建庙宇,是针对当前民间建造庙宇泛滥而言。而他留大德寺在营盘村,营盘村墓群即城堡遗址和坟山碑林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研究考证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政府要出资维修的,政府没有动作之前,民间就已自发行动,是配合政府的积极可贵行动,政府应该认可并予鼓励和支持,既非滥建也不在制止之列。这与政府档所指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可能民宗局不清楚,误会了。我建议可向文物管理所反映,由文管所出面协调。他们说我研究他留文化的成就世人瞩目,同时特请我作碑序,我欣然应承。那天他们忙着回山,我亦急于处理很多事务,没顾上同文管所长张顺彩沟通,哪料到随即民宗局怂恿副县长闹出一场尴尬。
           这天下午,我着手撰写《维修他留大德寺暨功德碑序》,就在此时张洪裕来电话说,一位副县长率领民宗局组织的一帮人马在他留大德寺强行阻止维修工程,不仅要拆除刚完成的哈弥佛塑像,而且扬言要毁掉整座庙宇,遭到村民强烈反对,跟乡民僵持着,副县长正准备调动武警,事态已到一触即发的地步,后果不堪设想。我不由得大吃一惊,赶紧与文管所所长张顺彩联系,在对待大德寺问题上,张顺彩与我观点一致,心照不宣。他多次上他留山,调研他留文化,历经艰辛,才争取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成果。他们却不识好歹,自己给自己拆台抹黑。恰好副县长给张顺彩来电话询问此事,想听听他的意见,以免事态扩大化。张顺彩就以我俩达成的共识,对副县长作了明确回答:
           首先,他留文化是云南、丽江、永胜的一大人文品牌,他留大德寺是文物保护单位的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研究、开发利用价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大德寺不仅不能拆除,而且要保护好,维修好,还要加以开发利用。
           其次,大德寺的保护,维修管理,开发利用当是政府行为。但政府在财力拮据的情况下,政府暂时无力行动,而民间自发的捐资出力维修,帮助政府排忧解难,政府应当认同,欢迎,支持,而不是去为难,阻挠,更不能制造事端。
    再次,就从一个普通群众的角度想想,大德废弃这多年,无人过问,无人管,那里的砖瓦石头木料被人拆走,挪作他用,弄得破败不堪不说,有人把它当便厕,拉屎洒尿,赃成那样,使人恶心。现在有人承头维修起来,善男信妇们在那里上香化纸,谁还有脸面去那里屙屎洒尿,或搞破坏?这不是好事吗?!
           副县长听了这席话,恍然大悟,自觉惭愧。
           一场针锋相对,一触即发的僵局终于化解了。
    随后,张洪裕、颜正映上城来把我撰写好的碑序拿去刻出来,恭奉在大殿门口。我和张顺彩都应邀前去参加了他们的开光庆典。

    维修他留大德寺暨功德碑序
           他留大德寺来历不凡。据传明朝初期北胜世守高氏在佛教圣地鸡足山建传灯寺,欣逢峨眉山方丈将新近运到的铸有“南岳哈弥佛”字样的两尊铜佛像转赠于彼,并令二位师太专程运往。二位师太历经千辛万苦,途经他留地方露宿原始森林中,突遭大地震,一师太殉难,铜佛埋入地下。清雍正年间他留古城堡落成,在他留地方创办新义学的张立宁等进山狩猎,发现历经数百年风雨冲刷露出地表的铜佛像,即将铜佛搬入城堡,建寺供奉。香客络绎不绝,香火长年旺盛。
    十九世纪中叶,城堡毁于战火时,大德寺及铜佛像安然无恙。但在本世纪中叶,由于历史的原因铜佛像被毁,寺庙改作他用,加之年久失修,原寺破烂不堪。现今他留城堡及坟山墓群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弘扬地方民族文化,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一方经济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为城保的一道重要风景线的大德寺加以维修,恢复原貌,重塑佛像金身,再现佛光已是顺理成章之事。郡人张洪裕、颜正映、李有永、黄仕生、张丽华等虔心积德,热情公益,受众善男信女推举承头,倡捐集资维修大德寺,实为功德圆满之义举。难能可贵,精神可佳,谓“有光于前裕于后矣”。颂祝他留地方岁岁平安,兴旺发达,繁荣昌盛,早奔小康!
    兹将挂功德,捐资出力维修大德寺人等列榜,树功德碑,以表流芳永仰!
                                                                  中国城市文化研究中心高级创作研究员简良开 撰题
                                                                                公元一九九九年岁次己卯季春


    第三节  酝酿他留文化保护利用

           2001年2月15日至23日,丽江地委巡视员、民族文化研究专家和家修率员8人。组成地区民族文化保护区调研组对他留民族文化保护区进行调研,作评估、定性、定位,并提出保护、开发、利用的初步规划方案。调研组以永胜县委、政府名义,作了《他留文化保护区研究情况报告》。
           2001年3月14日,《永胜报》发表丽江地区民族文化特色区调研组专家们对他留文化进行研究考察的专题报导,发表和家修的权威性文章《他留文化的实质,价值和保护开发》,对他留人的族属族源及他留文化的定位是:一、他留人属于彝语支民族,与傈僳族、纳西族、他谷人、崀峨人、亻堂亻郎人等有渊源关系;也是丽江地区较早的土著民族。只是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他留人与其它彝语支民族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显现出不同的一些历史时代特征。二、他留文化包含两大部分:一是彝语支民族在老原生文化形态部分,是他留人的土著文化,也是主体文化。他留人的土著文化与其它彝语支民族文化既有“大同”也有“小异”,既有彝语支民族原生文化的共同点,也有他留文化自己的一些独特个性。二是他留人接受汉文化之后形成的他留碑林文化和他留民居建筑文化,属于他留人的吸纳融合文化。他留坟林和他留民居建筑外观形式上较直观地吸纳了汉族风格,但文化内涵上融进了他留文化精神,是彝(他留)汉文化的结晶。
           他留文化的价值是由他留文化的性质所决定的。无论他留土著文化和吸纳融合文化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弘扬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关于他留文化的保护,必须像保护原生稻种、熊猫基因资源那样加以切实认真保护。他留文化的保护必须采取立体的、综合的、全方位的措施办法。
           2001年4月,云南财经学院旅游管理系受永胜县政府委托,历时4个月,对永胜旅游资源作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编制出《永胜旅游发展规划》,把他留山列为重点发展战略与目标之一和四大功能分区之一,界定为:“他留文化旅游区:该范围150平方公里,包括双河、玉水、营山三个村委会。旅游区资源以他留民族文化、他留民族风情、他留古墓群、他留古城遗址为主体。是一个集历史寻踪、文化科考、民俗体验、风情旅游为一体的功能区。该区自然环境良好,山水结合,梯田层层,整体景观一致。”
           同年七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九七级云南永胜他留地区实习组12名师生,深入他留山进行了十余天的调查研究,拿出了调查汇报文稿。
           2001——2002年,由中共永胜县委宣传部承办,建起“中央百县宣传文化活动中心”暨六德乡他留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大楼和展厅。
           2002年春夏,中共永胜县委宣传部编辑出版摄影画册《神秘的他留人》(内部资料),我是画册制作的主要参与者。同年11月,六德乡党委、政府在研究中心大楼里举办了带永久性的他留文化展览,我全权负责撰写解说词和展板设计制作。
           2001年至2003年,丽江日报永胜县版开辟了“他留民族文化汇展”栏目。丽江日报总编李群育先生主编的《新编丽江风物志》、周荣新先生主编的《走进丽江》,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云南可爱的地方》,以及《云南旅游》、《丽江旅游指南》等书籍里都刊有由我提供的介绍他留人风情的文章或条目。
           2003年10月,六德乡政府向上级申报了《关于开发六德他留山旅游业的项目规划报告》。争取资金84万元,修通从乡政府到他留坟林管理站的10.7公里弹石公路,改善了交通条件。这些项目的完成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改变他留山面貌,开发旅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这条乡村公路改造成柏油路,道路畅通,旅游日趋走热。


    第四节  《神秘的他留人》面世

           编着《神秘的他留人》一书,是他留人和社会的广泛共识,期盼已久的愿望。此事酝酿良久,早在1995年,时任永胜县副县长的王金龙女士就提出并组织我和张顺彩、马霁鸿和他留人中的有识之士研究讨论,准备分头撰写这一专着,并请北京大学教授宋豫秦参与合作。但由于大家都是上班族,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本职工作忙碌,奔波,应酬事务,很难抽挤时间来撰写书稿,因此搁浅多时。
           我在2004年月开始,调整思维,着手这一课题,撰写民族文化研究专着《神秘的他留人》。4月15日,完成2万余字的书稿《绪言》,也许急于求成,用脑过度;也许是花甲本命之年要过大关;也许是人生的必然趋势,要到阴曹地府走一走,突然患脑血栓,中风住院。有幸的是在家人、亲朋好友和医务人员的全力关注救治下,我住院两个半月,身体恢复如初,右手又能提笔继续写书了,至9月底完成书稿。
           10月11日,书稿打印审订完毕,并同云南人民出版社取得联系。出版社意见该书若要有彩页,成本偏高,作者需要筹措资金五万元,可找一些单位或企业赞助。我为这笔资金伤透了脑筋。我一生默默奉献,清贫如洗,无分文积蓄,五万元对我来说是天文数字。我名气虽大,人缘关系甚微,找谁呢?我找到县长江勇,江勇粗略翻阅了一下书稿说:“老简同志,你很难得,历尽艰辛创立了文化品牌,对永胜作出了重大贡献,功不可磨,政府应该支持奖励。但你知道永胜县情,财政拮据,发正常工资都很困难,政府只能道义上支持你,经济上无能为力,请你鉴谅。”
           对永胜企业家走访了解一番,只有碰壁,毫无希望。经好友、丽江电视台副台长闵文新提示到丽江去“化缘”,由他安排电视台为我的这本书的内容和出版宣传拍两个电视节目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我到了丽江得到丽江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他留人王金龙女士的关心支持,把我安排在高山植物研究所接待楼住下。我与王金龙女士交谈此书,她非常感激,答应在舆论上给予大力支持,她个人给我解决了1490元的书稿打印费;我请她作序,她却推辞了,建议还是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红萍作序为好,张红萍是永胜人,名气大,影响大,号召力强。
           12日下午,我来到丽江市委宣传部,找到部长张红萍女士,将书稿呈送一本给她,向她作了简要汇报,谈及该书出版相关事宜,需要资助,她答应尽量帮忙想办法募捐,但希望渺茫。请她为该书作序,她应承了。
           10月16日,这几天在丽江闵文新陪我跑了不少单位和企业,苦口婆心的解说,请求赞助,却遭婉言拒绝,一无所获。但我并不遗憾,丽江电视台为我摄制了两个专题节目于14日和15日晚21:30的新闻夜班车中首播,以后又多次播放,帮助呼吁。记者李敬对我进行了专题采访报导,《丽江日报》在16日发表了该书简介,造成舆论宣传优势。
           这次丽江之行,可以说喜忧参伴,喜的是造成了舆论优势,我要出版两本书《神秘的他留人》和《从永胜到韶山——毛泽东祖先事》,标志两大人文牌的确立,已众所周知;忧的是为了募资,到处去求人,象个乞丐,未获分文,也广为人知。陈世雄等一些老友为我的“失败之行”叹息。
           我只有交给出版社,一切听从出版社的安排。11月11日,我把两本书的书稿和光盘交给云南人民出版社历史编辑部主任赵石定,与他交谈商定文包图,无彩页,由出版社出版发行,按版税率8%支付稿费,就这样与他们达成意向性协议。
    2004年12月8日,永胜一中七十周年校庆。我离校38年后重回母校参加校庆,感慨万端。沧海桑田,旧貌换新颜。这天与李世宗、刘宗禹等老师邂逅,与同窗学友相逢,一切都无法用语言表达。我与前任学生会主席马天茂,老校友陈世雄留影,给学校留下珍贵资料。马天茂与我既是学友又是新闻战线的同事,一起共事多年,的确难得。
           这天上午,原永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继任县委办公室主任,后调任丽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柳宗顺也回来参加校庆。他告诉我,张红萍部长为你作的《序》已用传针发来,我说已收到并转给了云南人民出版社。
           12月12日,永胜县诗书画协会数十人包车前往期纳参加南片“云台山诗书画协会”成立大会,途中经毛氏宗祠,要去参观游览,邀请我当导游、解说员。到期纳方知丽江诗书画协会也派员前来祝贺,他们之中有张红萍的父亲张兴安,张兴安原是永胜县委宣传部干部,退休后迁入丽江的,我们都熟悉。他告诉我,张红萍已调任昆明市委宣传部长,走的很急,离开丽江就换卡,所以原电话号停用了。
           2005年春节期间我在昆明办事,就在女儿简传倩家过的春节,春节后才返回永胜。2月23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张建华、胡延平、杨宝琼等人来家表示春节慰问后补。此时,书已在出版社排版终校阶段。张建华部长问我书稿打印费是多少。我的书稿在聪聪计算机室打印,打印费是3500元。宣传部就给我解决3500元的书稿打印费。得到宣传部的关心支持,我感激涕零。
           2005年3月9日,“云南新闻”中播放丽江束河影视基地在永胜拍摄大型电视专题片《神秘的他留人部落》在灵源箐举行开机仪式的消息。
           3月10日,云南人民出版社责任编陈迟女士来电话告诉我,《神秘的他留人》一书要增加充实一些图片。于是我又上他留山拍摄照片。
           3月21日,我和夫人离永上昆,向出版社交送补充图片,校稿。
           2005年6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我的专着《神秘的他留人》。第一版印刷5000册。我在此书《后记》中是这样记述的:“研究他留人,我倾注了近二十年的心血。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得到丽江市、县宣传部、文广局、报社、文物管理所、六德乡党委、政府、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和他留族人的关心支持;他留文化人王金龍女士、蓝绍增、蓝绍吉、蓝绍开和杨如刚等先的密切配合,积极提供相关素材和工作之便。本书丧葬习俗一节由张顺彩先生供稿,他留话概况和他留话与巍山彝语的对比部分采用语言学专家周德才先生的原著,民间故事部分由杨如刚供稿。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这部书是集体力量的产物。在此,对凡是关心、支持、指导、帮助、配合的各级领导、单位、个人和亲友,一并表示感谢!”


    第五节  酸涩销书

           2005年6月28日,云南人民出版社发行部苏莹女士来电告诉我,《神秘的他留人》一书已出版发行,印数5000册,定价29元。由我负责推销500册,销完结账。书已从邮局寄出,估计一周内可收到。当天中午就餐时,我把这消息告诉妻子,儿子、儿媳,向他们说明三个问题:一是这500本书是抵稿酬的,合计14500元含个人所得税,只有推销出去才有收入。二是我们两老个为出版此书返复跑丽江跑昆明,开支很大,书的销售收入与开支几乎相等。所以此书只能销售,不能送人。因为我的亲戚、朋友、至交、同事、同仁、领导数以千计,无法赠送,送得了几个却得罪了许多,所以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如果是对我关心支持,就请认购此书。三是此书是正规出版的高品位书籍,是确立他留文化品牌的标志,按定价推销,不准打折扣。
           此书独树一帜,的确是难得的民族文化研究专着。它的推销却经历了人们的冷漠、试探、关心、走热到畅销的过程。也是人们对我的认识由陌生到初识、抿笑、观望、理解、关心、关注到爱戴,敬佩的过程。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是火把节,他留人是彝族支系,但过的是粑粑节,不过火把节。由于近年来县、市、省相关部门逐级努力,对他留文化宣传力度的加大, 他留山迎来好头。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营盘村墓群”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月18—19两日,是农历六月二十三、二十四日,由县主办、六德乡承办了盛大规模的“他留粑粑节暨营盘村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庆典活动”。省市县的领导、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企业家、富豪云集,到场之众数以万计。六德乡党委书记关永明先生出于对我的关心,让我把《神必的他留人》拿到会场上去推销,老伴当我的助手。我们把书摆在会场一侧,处于那热烈壮观的场面,数千张熟悉的面孔,只投来好奇的微笑,却不曾想到来购本书。当地一些老倌怡然自得地说,“我们都是老相识,再说你写我们他留人,这书就应送给我们才对。”一语破的,诠释天机。倒是城里的一些学生家长为让子女懂得本土民族历史文化,民俗、民风、民情专门来买书。那大的场面两天当中仅推出去8本!
           我推销《神秘的他留人》《从永胜到韶山》的初始阶段,成了人们饭后谈资的热门话题,讥讽、嘲笑、同情、共鸣、关爱、钦佩什么都有。当时每天晚饭后,岳母的族弟魏贵林陪同我把书背到民主广场摆着推销。那里既是县城文化活动中心,游玩或参加文体活动的男女老少数不胜数,熟悉的面孔,比经皆是。有的围着把书打开翻翻,有的站着默默一笑,有的对出版的书籍表示庆贺,但讲到请他买书,则摇摇头,扬长而去。我在民主广场推销半个月,一本都没销出。魏贵林也没心思陪我蹲在那里消磨时间了。这时,尚任丽江市计生委主任的他留人王金龙女士回乡与丈夫、县医院医生王贵华走过来,看到我那寒碜忧郁的劲头,蹲下来一样拿了一本递给丈夫说“拿50元给简老师。”两本书定价49 元,我找补1元,王金龙说不用找补啦,她当即对丈夫也是对众人说:
           “这书是文化品牌,是研究他留文化、毛氏文化的经典之作,是简老师几十年心血的结晶,是破天荒的创举!我们天天讲要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尊重简老师,就得读书,读简老师的书,却不买他的书!说得过去么?”
    她那激情铿锵的话语,在广场上空回荡,人们陷入沉思……
           我和老伴把书背着到各单位去推销,上门服务,苦口婆心的进行宣传,不少单位都说因经费拮据,没钱买书,只能表示道义的支持,婉言拒绝。我们去到县检察院,检察长李旭与我是至交,他说:“老朋友,遗憾啦,单位没钱,我个人买一本,表示对你的支持。”我们去到县政府生物创新办,主任说:“简老师,对不起,我们的办公电话费都还欠帐,实在无钱买书,请鉴谅!”
           我们去到北胜中学,同校长和教导主任介绍《神秘的他留人》《从永胜到韶山》两本书的主旨,内容,价值和历史意义,讲的口干舌燥,花了两个小时,终于启动了他们的心扉,一样买两本,共计98元,他们要正规发票。我请他们单位开证明,我持单位证明到国税局开发票,办完事正要往回走,突然接到9岁的孙女简远航打来的电话:橱房里炒锅烧烂了,满屋黑烟,她赶紧把液化气关了。原来那天,老伴在家里炒了红烧肉放在锅里炖着,她跟我去北胜中学销书,这一折腾,锅里红炖烧干,烧枯,铁炒锅烧烂。幸好孙女放学回家,发现问题,奋不顾身,冒着危险及时关闭了液化气,避免了灾祸的发生。如果孙女进橱房发生意外,或者液化气燃烧,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我和老伴忙碌半天只有98元钱,却造成那么不堪设想的损失,我算哪头?!老伴一惊,晕厥过去………
            尽管书的推销是那样的艰辛酸涩,我和老伴将书背着服务上门到各部门各单位推销,儿女们与我们共同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高,推销的效果越来越好。
           《神秘的他留人》一书,已列入《云南文库·学术名家文丛》。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会2016年4月再版发行。该书再版增加了诠释他留人画上圆满的句号的文章《世守高氏与他留人》、《他留文化亮相清华》,并附了作者简介和学术年表。



                                                          第六节  他留民俗博物馆建成开放

           2005年7月13日,县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袁学全撰写消息:简良开编着《神秘的他留人》一书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永胜电视节目和《丽江日报》发表。同年7月18日上午,我接受丽江电视台的采访,当晚丽江电视台新闻夜班车栏目中播出“简良开编着《神秘的他留人》出版发行”的消息。
           2006年4月18日,丽江市委统战部群工部部长崔再娟构思并拿出了2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他留青春棚》初稿,与北京缘成影业有限公司联系,达成意向性共识。公司派导演梁昆森担任制片主任前来筹措制作相关事宜。这天我陪崔再娟、梁昆森上他留山,介绍他留风情,相继在他留山我家里接受梁昆森的采访。梁昆森兴致勃勃,特地制作了20分钟的《简良开与他留人》专题节目作为电视剧《他留青春棚》开篇前的大序。后因筹措资金不到位而流产。崔再娟又将电视剧本改编为电视故事《他留女人》在《丽江》杂志2008年1、2、3期方能连载完。
           2006年5月25日是,国务院公布,营盘村墓群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5月,他留文化作为“民歌中国”节目进入中央电视台演播厅,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乐文鹤、政协副主席他留人兰金红、六德乡党委谭书记率领他留演艺团和歌手杨得伟、王建生进入央视《他留风情》节目录制;简良开、王金龙、乐文鹤作为嘉宾访谈人物畅谈他留文化。我和夫人进京的费用由县政府解决。
           2011年5月,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举办西南地区濒危文化论坛,简良开、杨如刚、蓝绍增被聘请进京作他留濒危文化专题讲座。我携夫人到北京清华大学的费用由县文化局解决。为此,我特地写了《他留文化亮相清华》
    营盘村墓群列为国家级保护区后,省文化厅把挂钩点设在他留山,把双河二村作为他留民俗生态文化村,进行重点示范建设,支持督促市县在管理站前面草坪上兴建了四合院格式建筑,列为他留文化展示中心。2012年春动工,当年年底建成竣工。
           2013年1月27、28日,中央电视台“百山百川行”节目组派出王导演女士以“远方的家”为名率摄制组来他留山,由他留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段崇武负责接待,我应邀介绍他留文化。
           1月30日,省文化厅副厅长熊正一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果、副县长朱明、县政府副调研员秦正业、文化局长陈绍军和我的陪同下到边屯文化博物馆调研。调研结束,用过午餐,熊副厅长专门找我进行一次访谈,说由省文化厅全力支持,永胜县文化局承办,创建他留文化博物馆,我是他留文化研究专家,最高权威,请我出山搞这一布展工作。博物馆的整体布局,展厅安排、解说词和主要图片都得由我来主持操作。这个展馆就叫“他留民俗博物馆”。
           我于2013年2月5日拿出《永胜县他留民俗博物馆布展提纲(初稿)》后经多次修改完善,至2014年2月22日定版,布展。展版共分序言、历史源流(永胜建置沿革、他留人始末、土司制度)、营盘村墓群、物质文化、民居建筑、宗教信仰、风俗风情(奇婚异俗、节庆活动、传统饮食、着装服饰)七个部分。其中营盘村墓群、传统饮食、着装服饰的解说词和展出图片由张顺彩和何江全来完成
           2014年7月20日即农历六月二十四,他留传统粑粑节,这天我因患急性阑尾炎,手术后还在县医院住院,没上他留山参加活动。就在这天,由云南省文化厅指导开办的“他留民俗博物馆”竣工开放。
    8月24日,我对“他留民俗博物馆”文图进行最后校审,布展公司与县文化局办理交接手续,正式验收。
                                                               第七节 传承弘扬 以文养文

           段崇武是他留营山村人,富有学识,卓有成就的实干家、开拓者。当年我在他留山发掘探索研究破译他留碑林隐射的历史之谜和族源的种种疑团时,他是刚跨入教育战线,勤奋好学,立志有所作为的热血青年。他怀着热爱家乡,热爱本土文化,渴求揭开他留神秘面纱,认识他留人本来面目的强烈欲望,只要有空就听我讲解有关他留人的一个个百思不解之谜,我与他结为忘年交。他夫人王会英不仅能歌善舞,民间文艺活动骨干,而且勤劳纯朴,秉性善良,恭谦待人,是操家理财的好手,贤内助。我去他留山调研考探,成为他们家的常客。随着我对他留文化研究的深入,成就日益显着,对他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他留文化品牌的创立,他留山相继列为省和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他的兴趣也越来越浓烈,继而成为传承弘扬他留文化旗手。他创办“丽江他留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他留文化演艺团由他夫人王会英任团长。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这些年来,他和公司建树颇丰,堪称以文养文典范。
           2016年10月5日,永胜县他留文化研究会成立,段崇武为副会长。
           公司2009年11月被丽江市委政府评为“科普先进集体”。 2010年1月“他留乌骨鸡”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品种保护名目,连续五轮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进入农业部“一村一品”平台,获得了“云南省名牌农产品”荣誉称号。协会被市、县多次评为科普先进集体。2012年,公司被评为丽江市市级农产业龙头企业和云南省最具成长性优秀文化企业,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单位;合作社被评为永胜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示范社”;“他留麻布裙”荣获云南省工艺美术“工美杯”优秀奖。公司一方面注重保护传承他留文化,另一方面开发珍贵的他留生态食材,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赋予产品文化内涵,搭建起农村与城市的桥梁,以产品为途径,让他留特色有机生态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演艺团队参加过无数次的公益性演艺活动。2009年进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他留风情》节目录制。2018年5月演艺团骨干参加了香港万人演唱会。他留文化声名鹊起,逐步走向了国际舞台。
           段崇武和他的公司不仅是传承弘扬他留文化,以文养文的典范,而且对我研究他留文化做了最大限度的关心支持。几年间陆续向我购买400本《神秘的他留人》,用于直接赠送与他有联系的专家学者和客户,向世人推广宣传他留文化和公司产品,提高了公司声誉,赢得广大客户,大幅度提升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我为有这样的他留文化传承弘扬领军人感到无比欣慰。我衷心祝福段崇武和他的公司: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文化繁荣,长足永久!

    第八节  嘉宾纷至  蓬筚生辉

           他留文化品牌日益走红,声名远播,响誉海内外。继北京大学考古系博士研究生宋豫秦先生偕台湾学者秦兆芬女士数次来永胜他留山寻访调研之后,各级各类专家学者纷至沓来,毛泽东特型演员杨立达;周恩来特型演员赵立聪;湖南人、云南大学人类学系肖赞、吴明煌女士;韶山村党总支书记毛雨时、毛云辉、中国毛家饭店总经理毛命军、夫人刘爱华;韶山“韶天红”航天农业科技园总经理李定洪、副总经理张丽萍、韶山毛泽东纪念园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坤奎、办公室主任毛国香、党总支书记谭定清;北京历史学家、谱牒文化专家高希峰与高汝宽、高如云;中华毛氏联谊研究会会会长毛炳汉先生、中华毛氏网版主毛井根先生;本土历史学者、珠江源里程碑创立者郝正治;福建泉州仰恩大学民族学系学生李友呈、范良起、吴惠琳、杨晓益;新华社记者王长山;云南报业集团记者杨奇;昆明消防支队长李开福和夫人简洁一家;原《宾川报》总编、老友李继云夫妇;云南大学民族学系研究生和丹清……嘉宾纷至  蓬筚生辉,我这个七旬老者应接不暇,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焉,成人之美,乐而为之。
           2015年1月31日,丽江师专博士生导师杨林军教授(中)带领台湾国立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族群与文化研究所教授连瑞枝女士来访,我与他留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崇武及夫人该公司演艺团团长王会英接待。
    随后连瑞枝多次与我在QQ上联系:
           “簡老師,非常感激這二天永勝行的指引,還有您的二本大作(《神秘的他留人》和《从永胜到韶山》)。知道您一輩子致力於永勝的田野調查與研究,真的是很感動。第二天我們前往毛家灣,發現邊屯博物館收藏了當地的家譜,不知這類的家譜檔案館是否有收集?或是公開出版呢?另外,也忘了請教您:不知在永勝有沒有發現民間契約文獻呢?如果能夠搜集到話,那麼對未來的研究應是很有幫助的。也能幫助學界對永勝邊屯歷史文化的認識。未來若有什麼相關之研究問題,還祈盼簡老師多多指點。”同时给我传来相关照片。
           我给她回复:“照片收悉,感谢连老师的关顾。家谱类档案馆有所收藏,但不多,因档案馆的工作力度和知名度的制约,好些人不知道也没这个意识,有待加强。关于民間契約文獻,过去有,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就已经销毁殆尽。民间虽有收藏,但很难找到,我尽力寻找,其他还需提供或探讨的事情可随时联系。”
    连瑞枝还向我介绍了雲南大學吳曉亮老師主編的《雲南省博物館藏契約文書整理與滙篇》第五卷,剛好有〈永勝契約文書〉。大多是他留人的契約,尤其是以藍氏為主,因為數量有點大,先給您看看它的目錄,如果您需要的話,待我複印寄給您。她给我传来20余件他留人的契約文书,使我深受咸动。
           20 18年4月18日,丽江师专党委副书记杨华明(中)、博士生导师杨林军(右)、他留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他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段崇武和夫人公司演艺团团长王会英、公司办公室冷天玉组成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课题组一行来寒舍寻访。请我对他们的课题报表逐项进行细阅,修改审定。
           2018年7月18日夜11时,连瑞枝又在QQ上与我联系:讲到發現永勝对他留文化的研究可能要愈來愈熱鬧了。说道:“最近有一位大學教書的朋友,他的學生提到要從事他留人粑粑節的研究,我聽了倒是很高興,馬上就想到簡老師。這個台灣學生是林晏如,從事民族學的研究,八月初便要出發到雲南,若您能代為牽線,從旁協助他進入他留人的社會,那是最好的了。未知如何?若可以的話,可否給我您的電話,我讓學生去拜訪您?”
            我把我的电话告诉她,教她那个学生林晏如可以随时同我联系。8月2日,林晏如来电话与我联系说,她是台湾的政治大学民族所硕士生二年级学生。可能要到明年一、二月左右来永胜拜访,了解调研有关他留人的问题。
           我说:要了解他留人的事随时都可以。信件最好还是从QQ邮箱中联系,比较迅捷一些。从那时起林晏如与我就一直通过QQ联系。
           2019年1月18日至 24日,她一直保持与我联系。她告诉我机票为2/20(三)14:30,18:50会抵达丽江三义机场,21号早上便会搭乘公交车至他留山!。我告诉她:年轻人好学上进,积极性高,很好.不过你对我们这地方不了解,有些事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简单方便.从丽江到他留山虽然只是130来公里,但要转几次车才能到达,没丽江直达他留山的班车。你到了永胜,再作安排。我们这里是经济贫困地区,物价便宜,民风淳朴,宅心仁厚,山里人都热情好客,社会治安良好,山村还延续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习俗.自己的人身安全不用担心。为确保你这次他留山寻访生活行程的安全,畅行,方便顺意,刚才我同他留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崇武联系,由段崇武安排接待你上他留山寻访吃住诸项事宜。这样既确保你此行的安全,又能让你顺心如意,不虚此行.让你满怀信心而来,收获如意,悦心满载而归。
           2月14日晚上,她发来信息:
           好快就要20号了!想请问老师,因为我第一次自己出远门,家人担心,请问方便将老师您的联络资讯(电话以及电邮)告知家人吗?以及未来几天会住的地址呢?
           我告诉她:我已把你的电话告诉段总,但他要开通国际或港澳台长途业务才能打通。我把段总电话告诉你,你可以把我和段总的电话告诉家人。请你告诉家人我们这里多年来社会秩序一直很好,人心安定,山民诚实厚道,淳朴好客,让他们放心,不必担忧放心!你到了永胜车站,直接与段总联系。
           台湾与丽江直通航班,无需在香港停留或转机。2月21日,林晏如从丽江乘早班车来,段崇武先生直接驾车到永胜车站去接她,安排好食宿和上山采访联系的人员。2月26日,段崇武又驾车去他留山把林晏台接到城里,来我家拜访我,我给她介绍研究他留学生文化的切入点,特征,注意事项,接着段崇武送她到车站,乘车去丽江,使她能够在27日一早顺利乘飞机返回台湾。随后,我从电子由箱中把研究他留人画句号的文章《世守高世与他留人》发了过去,确保研究他留人掌握一手丰富的资历料。祝福她研究课题心想事成,马到成功。
           3月21日,我与段崇武接待北京来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他留文化。与留德博士、教授、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家刘帆,《求是》杂志《红旗画刊》特稿部主任、高级记者、政治文化研究独立学者、中国国学院大学教授王隆基,高级经济师吴化伟女士,永胜在外发展人士赵立志聚会,畅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今晨享受了南通地铁免费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