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搜索
 
 
查看: 31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长篇连载之三十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22 09:17
  • 签到天数: 164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4921

    主题

    8741

    帖子

    40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简氏义工

    Rank: 8Rank: 8

    积分
    4065556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7-8 06:4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长篇连载之
    入川履历》全文约4000多字,这里仅将其中最重要的第一部分的内容全文整理校注于下。(

    曾宏予《入川履历》(第一部分内容)
    全文校注问:迁川前家庭状况如何?答:(曾祖宏予我派入川始祖也)[我]原籍广东嘉应州长乐县黄龙约陂下。系明茂才乃肖公曾孙,明经进士捷先公之孙,清处士维一公长子也。幼读书聪慧,年十八,因父(按:名德新,字维一)病,归奉佐理。父年五十四下世。妣氏杨,悠闲赋性,慈惠宅心。生四子(按:长为成上,字宏予,次为寅上,三为信上,四为明上)均赖(祖)[我]母杨爱戴周到。仍遵旧规,凡娶妻二年,能勤俭,即命别业耕稼。(公)[我]娶李妣,生子六(按即:堤、琮、环、聃、珑、殡。其中,堤、琮、环跟随上,四子聃先留居原乡,后携带入川,珑为在迁川途中浏阳所生,琅为在川所生)。
    问:迁川动机如何?
    答:时粤大饥,庚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愈甚。家计H渐萧条。缘捷先公当H,本富甲乡里,为学问淹博,殚见洽闻,兼通礼乐。又值芹香四代,州尊县尊,知公甚悉:是时甚重宾兴,每当举行,必聘公指示一切,遂称循郡大宾。既为上官器重,名震一邦。学士文人,往来日密,应酬繁,以故弃业偿债,仁者有时不富矣。维时食齿繁重,然皆务正业,自食其力。无如连年遭旱,(祖)[我]母深虑(公)[我]儿多受累,又深喜其志洁行芳,可作世业。时伯恭(按即寅上)、敬孚(按即信上)、怀光(按即明上),家人颇少,惟(公)[我]人多,殊难俯畜,母连命三次上川。
    问:迁川前是如何商议抉择的?
    答:(公)[我]哭泣不忍别,未行。母窃思:长子素有孝心,惯听母言,随命随作。今不如命,谅是我说顾他儿子,他便不往,还须说要顾我,他便会行。一日,召(公)[我]近前日:"母命你上川不去,倘我儿孙都像邻家饥饿涂地,我纵饿不倒,亦会气倒。你若不放心,留你第四子璃服劳,遗一角田土,又有三个胞弟照料。如何为我多活几年,你都不去?"(公)[我]应声日:"母提醒儿了,儿速治装就道。"及退,长子堤<公>禀日:"盘费不足,奈何?"(公)[我]日:"此地饿殍塞道,无从出备。刚才祖母所云,顾他多活几年,想此言却又不得不走。走在丰熟地方,自可积钱。"时,(公)[我]胞叔德惠闻知,及堂弟光上、衍上十余人,俱约同行。届期拜别祖宗慈母,及三弟族众等,始行。
    问:迁川上路的情况如何?
    答:至湖广浏阳县,行囊果空。光上弟知之,向同行告日:"今日少住。待宏予兄与幺叔拨得路费,方可行。"(公)[我]阻之日:"切勿切勿。兄恐上川无钱还叔,自贻伊戚。况此行兄问心无愧,谅无折磨。且我杨舅爷先年移家到此,隔县三里访得伊家,自有主意,可积钱。上川不过迟来三四年耳!各位前行,不必为我忧。但至蜀,或佃或买,务择仁里,莫居闹市。又莫太远,以免他日完粮过税、考试下场,嫌其路远。"说得大众欢忻而别。
    问:后来在浏阳是怎样找到舅父的?
    答:是日,(予公)[我]父子在途踯躅。谈论杨舅爷家。适有客问日:"得毋即杨四广东之家乎?"(公)[我]日:"是也。"随行数里,抵家,舅甥相见如故。询及合家至此何干?答日:"母命上川,至再,不忍不行。明知盘费不足,却不便久住,致贻母忧。今行囊已空,恳舅筹划,但出力挣钱可也。"舅日:"汝意纠缠搁程,属在甥舅,应赠路赀,不过十余串足矣。"(公)[我]辞日:"钱为国宝,不可轻用。用则必还,不还未有不殃及其身与子孙者。"舅日:"虽系国宝,却是通宝。"(公)[我]日:"正面是通宝,反面即为归身。如忠臣良相,终要顾主。甥上川万里迢遥,顺则回粤省母,可还舅钱;不顺则不知下落。舅虽慷慨,甥恐无还,冥中受害,万不敢用。"舅日: "要如何方可用?"(公)[我]日:"要自己挣的方可用。盖以此地颇丰,人皆游手好闲。若果能出力,无有不挣钱者。"舅于是匀空屋二间,与(公)[我]子妇安宿。遂奋力斩棘披莉,樵采三年,铢积寸累,盘费已足,可以启行。
    问:在浏阳期间回过广东吗?
    答:忽思庚子别母时,都说上川,谁知在浏搁延数载,应回粤禀知母亲。辄取银一锭、化珠十颗,便母零用。(按:据《钟氏族谱》卷二《予公实录》一文补充叙及:钟宏予在浏阳"越年,积金十二两")及抵家,母见极欢。问之,尚在浏阳。母日:"闻汝此言,不殚千里禀母,知汝真爱母心诚。"留恋数日,仍回浏阳经营旧业。(据《予公实录》一文补充说,钟宏予将行,"杨太孺人扶杖送至十里亭,公徘徊不忍去。时有叔祖达上公者,将母扶归。即口占七绝为公送别,日:归时容易别时难,母子依依泪不干。只要远行重觅桔,他年尚可策归鞍。"咏毕,公乃挥泪而去。)
    问:后来是如何上川落业的?
    答:除路赀外,尚有租本,谢别舅家情义,方别。行四十余日,到简东会龙桥处,今作风集书院,屋左石墩上研房内,宿一夜。次日,(公)[我]至寨子沟,登山一望,见上面山高富厚,层峦耸翠,意注在斯,便不欲行。遂至踏市(今简阳县踏水桥镇境)下榨子字库边香蜡铺内座谈。店主知(公)[我]姓钟,来自广东,昨日方到,寻佃业室,铺户款茶。上沟突来一人称香蜡,问知同宗,亦来款茶。(公)[我]细究宗人。宗人便说佃居肇祖山南方姓业室,我只种得一半,意欲分半招佃。来看者俱是异姓,不便同居。如不弃,随便来看。(公)[我]闻言应日:"今尚早,可即去。"及至一看,田土俱好。又看宗人内外忠厚老实,可同居。伊将业室匀作两股,毫无欺心。各出佃钱五串,押租钱三十串,立约成交,无中证。(公)[我]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即书天理良心见证可也。"遂命理<公>将行李运至新居,佃押楚给,仍剩黑巴巴银一百两,可抵钱八十串,以备家具一切费用。
    问:在川安顿下来后,做的头件事是什么?
    答:抵年(公)[我]心颇安。因想到庚子冬起,至今雍正元年癸卯(1723年),三年中未知年来岁往,今日坐定,可蒸黄糕一笼,学学过年。除夕,将完婚时父所置衣帽,穿整祀祖。翌日,备礼与宗人拜年。越日,又整服备礼物及黄糕,与方老贺岁。方老见(公)[我]气度雍容,倍加恭敬。又见黄糕不知何物,应如何调饪。(公)[我]说明,方老尝之,大喜,疑(公)[我]系大家,命婢奉烟茶。(公)[我]不(抗)[亢]不卑,其仪不忒。方老见(公)[我]有胆有识,老成练达,随时亲敬,事必请命,甚至家事亦托。遂各处赞称(予公)[我]精明可学,又称堤与琮忠厚笃实无比。
    问:后来是如何在川创业的?
    答:次年(雍正二年,1724年),方老之至亲、住杨李沟姓杨者,极仁厚,公直聘理与琮贸易米谷粮食。奈此地无行无市,要运至土桥沟场(今金堂县土桥镇),卖与安岳、乐至盐商盐贩。来时担挑黑盐,归时运挑白米。杨将米粮交堤、琮二人出卖,钱收齐,除饭食若干、剩钱若干,一一楚给。杨极喜。因土桥沟风俗人情俱熟,盐价低昂,贩商早为通知,便与杨筹商,盐价低,即将卖米之钱多买,运回杨宅,将钱数交清,杨更喜。又蒙吹嘘,盐好又不抽秤,只卖方、杨二家族戚之盐都够了。每挑盐赚脚钱一串,抵年积钱百余串。次年(雍正三年,1725年)仍旧做去。人皆知理<公>心平如水,时常有人寄信要盐,即命挑脚送去,均是现钱。抵年又积百余串。第三年(雍正四年,1726年),土桥沟场,有客回广,将盐店、屠行一并出顶。方、杨二人知堤(公>有钱,力为玉成。堤<公>不允。后又与(予公)[我]说明,只顶盐店,不顶屠行。谁料顶后通街屠行无几,众皆怂恿无已,又将屠行并顶。是年,盐店颇好,屠行极盛。抵十月,共积钱三百余串,并前所积共六百余串。
    问:在川发迹后,还回过广东吗?
    答:冬月,堤<公>闻粤大旱,归禀父母。 (予公)[我]听之泣日:"丰年都怕饿,岂有凶年不饿坏者。"即收拾行李、银两,召长子堤日:"我回粤省母去了。我季子琅,来年还要读书。事事照前,勿昧天良。"行至浏阳,具礼物到杨四舅爷家酬情。宿一夜,便走至长乐。一问无恙,只乾得别县,(公)[我]心稍宽。抵门拜谒老母。母见(公)j[我]心广体胖,(公)[我]见母身体康强,不胜欢喜。三、弟及合族俱来问候。母日:"儿似富厚还乡,快说我听,以宽母心。"(公)[我]一一说明,共积钱六百余串。母日:"才四五年,如何便有此数?"(公)[我]将癸卯(1723年)冬入,一切行止,细说一遍,母极快。
    问:回广东后为何又将弟弟带来四川?
    答:叙毕,伯叔兄弟告退,母子同席谈论不休。(公)[我]复问母:"我胞弟景况如何?"母日:"寅上、信上颇好,惟我幺儿(按即明上)人多难养,怕会、怕会......"说不出来。(公)[我]日:"母(漫漫)[慢慢]说出,儿会解母忧。"母日:"我怕幺儿会饿死,此忧如何解脱?"(公)[我]日:"他都晓得做活路,便不怕受饿。以儿想来,只要母舍得幺儿,儿引上川合爨同居,就把母忧解了。"母拍案惊日:"母老至七十七岁,未闻兄弟分居多年,尚有合为一家者。又未见兄有资本,弟无分文,兄愿弟合为一家者,是说来宽我心的。"(公)[我]日:"母若不信,明日请庠生达上弟,来书文约。儿有资本六百余串,弟无分文,随兄到川。异日如有家业,照我儿七析之。"母日:"救伊活命足矣,还说分业,这到随便你宽厚待他。但言书立合约,恐欠妥。儿待我有番孝心,母信得心过。但明上子孙入川,或不听教育,就难讲了。还是照老分约,他今无聊,跟到你来,听教则留,不听则逐,伊有何据!如此更妥。"说定。母日:"我想此忧无计可解,今闻儿言,天宽地阔,心且欢喜。苍天有眼,当使儿重重富贵,代代荣华,这是一定的。"赞毕,抵除夕,陪母过年。明年丁未(雍正五年,1727年),正月朔四日,族戚来放火炮道喜。母亦欢然,煮茗酬客。(公)[我]引弟明上(罔)[阖]家拜别祖祠及(杨妣)[母亲],始同行来简。
    问:再次返川后,家业情况如何?
    答:举家喜气相迎,谓庄务有叔佐理,生意有叔经营。连做七八年,至乾隆丙辰元年(1736年),人知(公)[我]积有赀财,举荐柏树湾看业。路过方家当门大桥,方老知之,便欲将(公)[我]所种之业售(公)[我]。午后,即邀两造相契之李、屈、廖三位为中,备烟茶在伊当门桥边等候。俟(予公)[我]至,便搜怀中有文契否?(公)[我]日:"我去买猪架子,不是买业。"方老日:"我与阁下相好,今日有机缘。套言不来,凭大中人说合就是。"屈于彼此摩手,言日:"主客相契,心口如一,凭我中证裁夺,便可成交。"方留进屋,中证即命书就文契,议明脱业喜钱并包价内,直书时值田价五百两成交。次日明界,价银一盘楚给。问:在这以后,还回过广东吗?
    答:至乾隆戊午三年(1738年)十月初旬,(公)[我]陟屺望云,心惊眉跳,感母年经八十,恐有灾星,便回粤省母。至腊月初六日抵家。不料母于初四日未时仙游。(公)[我]呼天抢地,几不欲生。寅上、信上两弟泣日:"妣已云亡,不得复鞋,当以祭葬为重。"问长兄事如何行? (公)[我]日:"母恩似海,子罪如山。丧具以礼为本。今已涓吉祭奠,岂容疏忽。"时庠生达上弟在侧助言:"合礼便是"。复请弟成主。徐问兄日:"母病未经寄信,如何适逢其会?"(公)[我]日:"十月初旬,兄在蜀心战胆寒,因此回粤,适相遇。"寅上日:"母念兄三次,恐不复与兄重相会也。讵真母子一气相通耶!"达上日:"正所谓咬指痛心,曾子孝是也。"又问:"买业三次,可打谷几许?"答日:"一千五百余挑。"达上日:"叔母向恐幺儿饿死,兄赐洪恩,至今享福,母在九泉,佑尔获福无量,可为预。"言毕便治丧事。祭、奠后,(公)[我]庐墓七七日期,期满。达上日:"兄已半百,过此恐难聚会。钱可积,书宜读,门风要紧。此数语兄回川必常挂齿颊,以训子孙。"(公)[我]亦托达上日:"此处堂会、祠墓,均赖弟竭力扶持。"(公)[我]于七期满日,算明费用给楚,告别。至期,引第四子名靖者,拜别祖宗,哭泣母灵,辞别老幼内外。归蜀,告知季弟明上与儿孙成服,复理旧业......(下略)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这个小百姓冬天难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22 09:17
  • 签到天数: 164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4921

    主题

    8741

    帖子

    40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简氏义工

    Rank: 8Rank: 8

    积分
    406555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06:43:20 | 只看该作者
    心闲本来天地宽,道在箪瓢端自足。
    这个小百姓冬天难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