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搜索
 
 
查看: 33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母情深永难忘————简祝云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22 09:17
  • 签到天数: 164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4921

    主题

    8741

    帖子

    40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简氏义工

    Rank: 8Rank: 8

    积分
    4065556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8-9 06:2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父母情深永难忘
    简祝云
    生我者,父母也;育我者,父母也;教我者,还是父母也。故世人常言:天地之大,不如父母恩大;河海之深,难比父母情深。
    吾父名讳排生,已故43载。吾母谢氏,离吾也有7年多。双亲谢世,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双亲的恩德,难忘双亲在世时我和他们相处的日日夜夜。
    吾父生于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初,那时家中虽穷,因祖父在外做点小生意,且能勉强度日。1943年,祖父经商因交友不慎,被小人所害,客死湘西靖州。从此家庭陷入万劫不覆之地。一位行路如竞走的小脚奶奶,一位虽年过20但因长期营养不良、个头不足1.5米、身体瘦弱的父亲,两人从此共同肩负起全家九口人的生活。1945年,吾母成为家庭中的一员,母亲虽只有17岁,但身高达1.6米多,身体也较强壮,因此,家中许多重活自然压于其肩,吾母任劳任怨、毫无怨言。由于奶奶善于谋划、安排,在吾父、吾母及叔、姑的辛勤劳作下,家庭逐渐从困境中走出。然而好景不长,1956年冬,52岁的奶奶因病早逝,家庭再次陷入困境,三弟一妹、二子一女、一家九口的生存重担落在吾父吾母肩上。当时两位叔、姑及我四人上学,吾父吾母为了弟、妹的前途及对得起祖父母,毅然决然让弟妹三人继续学业。那时父母手头有点钱时,总先替叔、姑缴纳学费,常常致我因拖欠学费不能及时领到课本,父亲只得请老师法外开恩将书本发给我。记得吾父一次刚买来一双棉袜,此时其弟来信讲无袜穿,吾父随即脱下给了弟弟。吾舅从部队回来探亲,送给吾母一条军用毛巾,面对在上高中的小叔和在上初中的长子,吾母毫不犹豫给了小叔。二叔因吾父母支助,从保定通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重庆工作。三位叔父和幺姑成家,都是吾父母支助操办。
    吾父于1972年因公去世,临终带着十分遗憾、死不瞑目的心情和表情叹息:“还有三个儿子没有成人”(最小的仅8个月)。我受父亲待弟妹如子女、胜子女的亲情感染,接父去世报丧信后(当时在部队,父过10余日才得知),即去祭文,告慰父亲在天之灵,我将尽最大努力同母一道把三个弟弟抚养成人。40余年来,我兑现了对父亲的诺言。我想,父母给我最大的一笔财富就是“亲情胜过黄金”。如今,这笔财富通过我又传给了下一代,吾有两子,对父母孝敬、兄弟情深、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妯娌和睦相处。此情此景,令我和妻子十分欣慰。我想,这也是对孝敬父母者的必然善报吧。
    我是长子,得父母关爱更多。我儿童时代,作为时任村干部的父亲,每次到外地开会,总不忘买上一把纸包糖、几个小饼放在袋子里,以便见面时给我一个惊喜,久而久之,让我产生了条件反射。父亲一进家门,立即习惯性地去翻父亲的口袋,次次都能如愿以偿。如在外开会出差时间长一点,总盼父亲早归,有时急不可待,独自来到村口,举目向父亲归来的方向远眺。当父亲远远出现在我的视野,我似离弦的箭一样飞奔过去,迎接父亲的归来。父亲放下行李,双手捧着我的面孔,然后又抚摸着我留着锅铲发形的头,仔细、反复端详着我。而我口含着父亲带回的糖果,我和父亲沉浸在父子情深的喜悦和甜蜜之中。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家与全国人民一样,生活极端艰苦。我作为十来岁的少年,正值成长阶段。生产队、公共食堂规定我粮食标准每日才四两八钱(十六两制枰)。我饥饿难忍,吾母见状,总会从她那七两六钱的份额中让出部分给我填肚。现一想到此事,我十分自责。为了让子女不受饿,吾母经常为生产队加夜班车水抗旱。车水是重体力活,动作如双手反复作揖。母亲用上万个“作揖”换来那几两米为子女裹腹。我在品尝着母亲用汗水换来的食物时,怎能体验到母亲的艰辛。看到子女嗷嗷待哺的呼唤,母亲有时无计可施,只好上山采野果、挖根茎、刨树皮。由于生活苦,孩子大多营养不良。我那时时常患病肚子疼痛,母亲常采用刮痧、拔火罐、桔叶热灰包熨烫腹部、喝石灰水等土方法以图减轻我的痛苦。实在无法止痛,母亲只得把我背在背上来回走动,每每见我疼痛难忍,就深情地说:“孩子,人得病不能替代,如能让我替代你得病就好了。”在母亲去世的安葬仪式上,当念到祭母文中的这一段话时,我这个年近六十的儿子竟失声痛哭,无法念完所剩祭文。在父母无私的关爱下,我和妹弟以失去一人(8岁之妹于1960年因营养不良患病夭折)的代价逃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劫难。
    父母的爱还体现在对我前途的关心上。1962年我小学毕业考入隆回一中,因生活苦、年小受欺及远离父母,致成绩不佳而未升入高中。这可能是望子成龙的父亲对我最不高兴的事。从1966年至19683月我参军之前这段时间,父亲对我极为严厉,我经历了两年多农村生活磨难。记得寒冬腊月,天还未亮,父亲就厉声喝道:“还不起床去捡狗粪!你现在知道当农民的辛苦了!”我感到16-17岁的小伙子拿着拾粪工具到处拾狗屎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但自己处于这种无可奈何的状况之中,父命不敢违,只得每天早晨穿梭于村前庄后。有时以苦涩的口气调侃那些讥讽者,“毛主席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说狗屎里面出粮食”。说得讥讽者也哈哈大笑。也就是在这种逼迫和讥讽中,19683月我报名参军。临走前,父母那种爱子情深和逼子成才的矛盾心态暴露得一览无遗。35日临走的那天早晨,父亲深情地对我说:“从内心讲不希望你远离父母去当兵,但我们大队近几年无人去参军,而我是管征兵的,大家看到我的儿子已长大,盯着我让不让儿子去当兵。如果你不去,我们大队今后几年还会无人去当兵”。父亲一旁说,母亲一旁哭,我也流下了难舍难分的泪水。但由于两年多的磨难,我毅然决然参军。到部队后,领导的关怀、战友的深情、良好的内部关系,使我十分热爱部队,对家里那种环境毫无留恋之情。至今,我不但未责怪父母,反而十分感谢父母,没有父母的严厉,今天我可能是另一个样。由于父亲过世得早,也未问他当初对我严厉是否有意而为之。不管有意无意,客观上使一名未能考上高中的农村青年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军官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并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一定写作水平的县团级干部,我认为父母亲对我这种严厉,是父母对子女更富有亲情、更高层次的爱。这种爱也成了我参加革命后永远鞭策自己前进的巨大动力。
    父母把对子女、对亲人的爱,还延伸到对党、对人民、对全社会的爱。解放后,吾父就跟着共产党,投入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为广大翻身求解放的穷苦百姓服务。由于对党忠诚、对人民热爱、对工作积极,父亲于土改运动加入了共产党。
    父亲是共产党的基层干部,没有工资待遇,只有适当的粮食补助和参加会议有一点现金补助。父亲从不讲较个人待遇,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党的农村基层工作上。家庭一切事情由母亲包揽,母亲无怨无悔。父亲的舍家为公,让我受到学生时代一次最大的委屈。因父亲一心扑在工作上,家中活儿一概不管。所以每到学校放假,母亲要我多砍柴,以保证家中生活之用。为此,我65年初中毕业时,班主任袁××在我的毕业鉴定中讲我不热爱劳动。在文化大革命左的思潮横行的年代,我知道“不热爱劳动”评语对学生负面影响极其严重。我找班主任理论、解释;我说:“我在假期中比谁都辛苦,只因父亲为公不管家庭,母亲要我天天砍柴。我总不能要父亲在家砍柴而不要党的工作吧。我为家砍柴不正是支持了父亲为党为人民工作吗?”这位班主任不顾客观事实,竟说:“好!好!那我就实事求是把‘不爱劳动’改为‘不热爱集体劳动’可以了吗?”我真无语。这对我来说不是雪上加霜了吗?事后我认为,此事发生与父亲只顾工作不顾家庭有一定关系,但我不责怪父亲。而这位班主任的所作所为永久烙在我15岁的心灵上,至今已51年都无法抹去,恐怕此生永远也无法磨平了。由于父亲因公而忘私,工作成绩显著,先后十余次被评为县、地区劳动模范、农业劳模、林业劳模、水利劳模。他为了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带头把儿子送到部队,使其所在村的青年自此踊跃参军。在文化大革命中,父亲那种讲原则、讲人性的特点得到充分展现。1969年,湖南盛传由地富反坏右分子组成的“黑山队”阴谋反攻倒算,要杀尽贫下中农,导致贫下中农反击。为了逼迫地富反坏右分子交待真相,我村造反派对地富反坏右分子采用“吊半边猪”、“十指钉钢针”及“鞭抽”酷刑。在当时政府还没有对事件表态的情况下,父亲冒着巨大风险同造反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不久,中央出面制止了这场滥杀无故的暴行。父亲的行为不但说明他原则性强、政策水平高,同时也充分体现父亲的善良本性。
    197271日正直秋收前夕,生产队需要竹子修补晒垫、箩筐等农具。为了买到更好的竹子,父亲利用个人的人脉关系,带领多人前往外地购买,在拖拉竹子时失手撞击腹部,因未能得到及时救治,于73日上午9时去世,年仅50岁。至此,吾父在党的51岁生日之际把一生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献给了他热爱的革命事业。
    父亲去世后,我家陷入灭顶之灾。三弟一个十三、一个九岁,幼才8个月。那时部队待遇极差,每年我只能给家中寄点钱,供两弟读书及补贴零用。母亲为了维持一家生计,一边抚育三子,一边参加生产队劳作,以图换取一家人每月的基本口粮。由于家中劳力少,所挣工分也少,每年都欠生产队的口粮钱。在那个人民贫穷如洗、人情淡薄如纸的年代,一些社员忘却我父因公去世这一客观事实,对我家欠钱照分口粮表示不满,母亲听了许多话、受了许多气。在父亲去世的最初几年,母亲的伤心和委屈只能通过晚上在床上哭泣来释放。父亲去世时,母亲才45岁,但为了抚育三子,她放弃了她本可以追求的幸福生活,集中全部精力维持现有家庭的稳定。母亲进入古稀之年,体弱多病,我经常告诫弟弟:“母亲45岁守寡,就是为了四个儿子,我能在部队安心工作,是母亲用个人幸福稳固了家庭这个后方。你们三人能正常健康成长并成家立业,这都是用母亲的幸福换来的,就凭这一点,我们得好好孝敬母亲。母亲的情我们一辈子也还不清”。
    父母早已离开了我们,让我们永远记住父母的恩情,永远——永远——还是永远——
    0一五年八月八日 于长沙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这个小百姓冬天难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2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410

    主题

    1万

    帖子

    4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乐呵呵

    Rank: 8Rank: 8

    积分
    4111496
    沙发
    发表于 2015-8-9 19:34:30 | 只看该作者
    父爱重如山,母爱深似海!苦难的过去,幸福的今天。苦难父母扛过去了,幸福留给子孙。对父母,没有不孝顺的丝毫理由。
    保持良好心态,过着幸福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