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6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377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超级版主
乐呵呵
 
- 积分
- 4130688
|
本帖最后由 简恩承 于 2025-11-7 11:08 编辑
原创:七律
贺首届“梁巘杯”全国书法大赛
□简希刚(楚水之湄)
寿春文脉贯江淮,楚鼎秦砖映碧苔。
淝水风吟遗迹在,紫金云涌俊贤来。
笔融南北仰松主,旗展古今邀艺魁。
墨润千峰清韵起,驰毫逐梦著新裁。
(注 梁巘,号松斋主人)
应李庆华先生嘱。2025.11.06于汉上无欲居
松风妙韵启新裁
一一七律《贺首届“梁巘杯”全国书法大赛》解析
□鲜年延
简希刚先生新近原创的七律《贺首届“梁巘杯”全国书法大赛》,是一首典型的应制、庆贺类诗,旨在为书法盛事造势,兼具文化厚度与时代气息。全诗八句,格律工整,对仗工稳,意象典雅,情感昂扬,既是对“梁巘杯”书法大赛的礼赞,也是对寿春(今安徽寿县)文脉的深情回望与展望。试逐联解析如下:
寿春文脉贯江淮,楚鼎秦砖映碧苔 。首联破题有力,时空交错,文化底蕴扑面而来。“寿春文脉”四字,点地亦点人,寿春自古为楚文化重镇,江淮之间,文脉绵延。“贯江淮”一词,气势开阔,显出文化之盛非一隅之地,而是流域性、辐射性的。“楚鼎秦砖”是极具分量的文化符号,鼎为楚之重器,砖为秦之遗痕,二者并置,既暗示寿春曾为楚都、秦汉更迭之地的历史纵深,又以“映碧苔”轻轻一转,化厚重为灵动,仿佛历史并未远去,而是在青苔斑驳中静静凝视当下。
此联起得沉雄而不失灵动,为全诗定下“文化—历史—当下”三重语境。
淝水风吟遗迹在,紫金云涌俊贤来 。颌联由史及人,由地及事,自然过渡到“盛事”。“淝水”二字,极具历史张力。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不仅是军事奇迹,更是文化自信的象征。此处“风吟遗迹”,将古战场化为文化现场,风似在吟咏千年前的风雅与气骨。“紫金云涌”则转入当下,紫金山是寿县八公山的别称,暗合紫金石(书画常用石料),与淝水形成工对。“云涌俊贤”四字,写尽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盛况,既切“全国书法大赛”之主题,又暗含“风云际会”之时代气象。
此联妙在“风”“云”对举,一虚一实,一古一今,气韵生动。
笔融南北仰松主,旗耀古今邀艺魁 。颈联点题,直扣“梁巘杯”核心。“笔融南北”四字,极具书法史眼光。清代梁巘号松斋主人,其书法理论主张“南北兼融”,反对门户之见,主张碑帖并重。此处以“仰松主”为号召,既是地域文化认同,更是艺术理念宣示——大赛非一乡之私,而是承继梁巘精神,推动南北书风对话。“旗耀古今”一句,将书法大赛比作文化旗帜,古今辉映,邀“艺魁”——即艺坛翘楚,共襄盛举。措辞堂皇而不空泛,有“立旗为号”的仪式感。
墨润千峰清韵起,驰毫逐梦著新裁 。尾联收束有力,升华主题,归于“创造”。“墨润千峰”是极漂亮的比喻,书法之墨,本为方寸之物,却能润泽千山,化实为虚,化小为大,显出艺术之力可通天地。“清韵起”三字,有“空山新雨后”之感,仿佛墨香所到之处,山也清雅,人也清雅。“驰毫逐梦”将书法创作人格化、动态化,笔不仅是工具,更是追梦之舟;“著新裁”点出“创新”之意,书法非复古而已,更要在传统中开新境。
尾联收得空灵而昂扬,有“笔墨当随时代”之深意。
此诗不独是“应制”之作,实有三重境界:
1. 地理之境:以寿春为中心,江淮为脉络,构建文化地理坐标;
2. 历史之境:楚鼎秦砖、淝水风吟,将历史记忆激活为当下资源;
3. 艺术之境:仰松主、融南北、著新裁,提出书法发展的时代命题。全诗语言典雅而不奥涩,堂皇而不空泛,对仗工稳而意象鲜活,如“楚鼎秦砖”“墨润千峰”皆极具画面感。在情感上,全诗自豪而不夸饰,庄重而有期待,既有对传统的敬意,也有对未来的信心。
此诗可谓“三有”——有地脉、有文脉、有艺脉。非徒颂盛,实为立言;非徒应景,实为传道。实属庆贺诗类难得之佳构。
诗友酬唱 七绝
次韵玉川兄《辞穗归沔后》
□简希刚(楚水之湄)
一枕涛声别梦长,半生风雨客袍凉。
归帆载得初心在,尺素频传总向阳。
2025.11.07(立冬日)于汉上无欲居
附 玉川兄原玉
■辞穗归沔后
廿四春秋客路长,曾忧人走便茶凉。
今朝告老归休后,犹有南笺飞沔阳。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