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搜索
 
 
查看: 61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移民圣地之鄱阳湖畔瓦屑坝(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22 09:17
  • 签到天数: 164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4921

    主题

    8741

    帖子

    40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简氏义工

    Rank: 8Rank: 8

    积分
    4065556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11-6 08:0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移民圣地之鄱阳湖畔瓦屑坝(六)
    从瓦屑坝到瓦燮坽的地理衍变
          在合肥,许多原住民相互聊起祖上是哪儿人的话题,十有六七会答江西瓦家坝”(合肥话把读类似ji)。那么,瓦家坝在何处?瓦家坝又不是史书上记载的繁华都会长安、洛阳和开封,能容得下那么多合肥人的祖先吗?
          20多年前,因为编写《刘铭传年表》须查找其祖籍的原因,笔者开始了对瓦家坝的搜寻和探访。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鄱阳湖东岸有一个鄱阳县,县城就叫鄱阳镇,鄱阳镇历史上曾是饶州的州府。饶州置于隋,按地理环境辖鄱江、信江流域一带。这里距江西省会南昌的直线距离不过100多千米,县城就在鄱阳湖边。隔湖相望,湖中有一个岛乡莲湖乡,莲湖乡有一个3000多人的村庄叫瓦燮坽。瓦燮坽在岛的最东端,实际上它距鄱阳县城不过10千米,但村民们上县城如乘汽车要过轮渡绕行达20千米。
          瓦燮坽的,《现代汉语词典》、《辞源》、《辞海》均查不到,《康熙字典》释文是:“《集韵》郎丁切,音灵,峻岸也。瓦燮坽的,原来是。村中现存的《朱氏族谱》和《何氏族谱》中明确记载,瓦燮就是瓦屑的雅称。至于为何瓦屑坝改成瓦燮坽,我们不妨从鄱阳湖的变迁来找原因。鄱阳湖的南部在元明时期处于扩展期,到清季才因泥沙淤积而逐渐缩小。当年的瓦屑坝是一个陆地上濒临鄱阳湖的水码头,有起着护岸作用的坝,这个货流和客流的集散地因此得名。后来瓦屑坝所在的莲湖地区都成了湖中之岛,坝因不再有存在的意义而湮没,瓦屑坝这个重要的码头集镇渐渐衰落为岛边的小村镇改称为瓦燮坽了。
          朱元璋得天下后,从各地大量移民到他的家乡周边地区。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当年南昌、抚州、饶州一带的外迁人口沿抚河、信江、昌江、乐安江(婺水)及其众多的支流顺流而下,在饶州城外的瓦屑坝集中,然后登舟穿过鄱阳湖北上,再顺长江而下,进入今天的江淮流域。对大部分移民来说,瓦屑坝只是一个集中出发地,还不是他们真正的故乡;对多数手提肩扛没什么文化的贫苦农民、渔民来说,客居他乡后,留给后代的记忆可能只是他们的出发地瓦屑坝了。如果移民的最初几代迅速诞生了文化人,例如合肥龚的七世孙孙龚鼎孳,虽然他的先祖自临川沿抚河而下到瓦屑坝集中,毕竟他还能从祖辈的回忆中记住并自制闲章临川二十七世孙”;再如李鸿章,他的先祖本姓许,合肥槽坊许宗谱即记载先祖由江西瓦家坝迁来,但《合肥李氏宗谱》却记为来自江西湖口,其实那已是瓦屑坝下游鄱阳湖北岸入长江的口子;又如刘铭传,合肥《刘氏宗谱》记载刘家的祖籍进贤县,进贤本身靠近鄱阳湖,故合肥刘氏后人仍口口相传始祖来自瓦家坝;至于段祺瑞,段家的祖籍就是江西饶州,当然也是自饶州府城边的瓦屑坝码头出发了。
                瓦屑坝又有瓦集南、瓦阙坝、瓦硝坝、瓦砾坝等称,在合肥,瓦屑坝依方言逐渐成瓦家坝。
         江淮地区哪些家庭来自瓦家坝?
          就移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而言,明初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由政府倡导和组织的规模最大的移民活动。明初大移民使人口稀少地区得到了有效的充实,移入地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江西瓦屑坝和山西大槐树、山东枣林庄等移民集中地地名,注定要青史留名。
          “瓦家坝这个移民移出地地名在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广为流传,只是长期以来许多人不知道它的确切地址而已。其实,元末鄱阳湖一带的群众,甚至包括南昌城筷子巷和朱市巷的市民,就有奔今天的安徽、江苏一带安家谋生的习惯。明初政府组织的大移民后,一部分扎下根发展势头不错的江西老表又回头召唤了不少他们的亲友继续向江淮地区迁徒,这就形成从元末到清季源源不断的移民链条。移民们顺水路、循旱路,相当一部分留在了途中--今天安庆市范围内的宿松、太湖、桐城和六安市的舒城等县,有的后来形成名门望族。查中国移民史相关资料:“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至此时,迁入安庆府的江西饶州、九江等府籍移民约为27……”。由于出发自瓦屑坝的汪姓人口众多,后桐城境内各分支又分别修谱,故有九李十三汪之说。相传享誉文坛的桐城张英、张廷玉家族和该县的叶、赵、方等姓氏,亦来自江西瓦家坝。桐城派研究专家、安徽大学历史系江小角先生还告诉笔者一个信息:明末张献忠起义军和官府在江西作战并向安徽进发,跑反的大批难民就在张献忠部的前面赶往桐城、六安、合肥一带,和先期移民的他们的祖先汇合并定居。潜山县政协老主席徐继达介绍,今年清明节,来自岳西、望江、潜山、宿松、安庆的徐氏宗亲联谊会成员,分乘18辆大小客车,浩浩荡荡回鄱阳祭祖--1386年前后,他们的先人就是从瓦屑坝出发移民皖西南的。
          合肥地区半数以上的先民来自江西。得出这个结论,一是合肥四大姓龚、张、李、段和其他几个大姓,如周、刘、王、吴、蒯、洪、倪、黄、费等,相传祖籍皆在鄱阳湖周边。二是根据《肥西县志》的统计,肥西征集到的31部族谱中,有16部记述他们的先祖来自江西。如董岗乡胡岗村槽坊郢《陈氏宗谱》:“元末,江淮之间频遭兵燹,庐凤两府地旷人稀,及明太祖问鼎金陵,下诏徙江南之民以实之。董岗村潘湾《胡氏宗谱》:“自明中叶时由江西及合肥。花岗乡过岗村张楼房《张氏宗谱》:“原在江南,明洪武三年诏迁合肥,居德胜门。历四世祖贞公复迁邑之西乡,楼房名始矣。金牛乡上圩村《郭氏宗谱》:“明初由江西瓦集坝迁至肥西郭家山洼。金牛乡刘祠党村《刘氏宗谱》:“刘氏世居江西,赛公自进贤之紫溪村于明初迁肥西。金牛乡金牛村《陈氏宗谱》:“元末,裕公自江西瓦硝由沔阳迁至合肥西乡大烟墩南印盒圩。金牛乡祠堂村《张氏宗谱》:“先祖检查公,明末自江西迁来肥西。高刘镇花大塘《袁氏宗谱》:“元末明初,由江西饶州浮梁县瓦屑坝迁至舒合,祠堂在新仓。南分路乡四房郢《童氏宗谱》:“元末明初,由江西南昌府瓦屑坝迁居肥西大潜山北。北张乡大墙村汪大郢《汪氏宗谱》:“明洪武年间,始祖传公由向微州婺源来肥南汪大墙。北张乡田东村《李氏宗谱》:“明万历初,由江西瓦屑坝迁至肥南中派河镇西。北张乡鲍冲村大童岗郢《李氏宗谱》:“明末由江西迁舒,后迁肥。北张乡金岗村马小郢《马氏宗谱》:“明万历年间,始祖应九公从江西瓦砾坝迁合肥南乡普济庵。北张乡金岗村门口郢《方氏宗谱》:“由婺源迁合肥郡内,嗣后宗公徙南乡方家岗。柿树岗乡赵岗村乐小洼《乐氏宗谱》:“祖居江西瓦砾坝,明末迁婺源,后又迁庐邑钓鱼台。雷麻乡余岗村周大郢《周氏宗谱》:“明季由江西迁肥。
          地方史研究专家马骐先生指出,从严谨的角度看,半数以上的谱记述来自江西不一定恰好就是半数以上的先民,但至少可以说明朱元璋从江西移民安徽的人甚众。笔者认为,江西老表向安徽迁徙是不是一定都从瓦家坝出发并不重要,瓦家坝只是鄱阳湖周边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是一个移民出发地的符号。这个符号大到可以形成震慑作用时,就可以想见它的影响力了。如肥东费氏、黄氏、殷氏族谱中都有始祖来自江西瓦屑坝的记载,但殷家内部的另一种说法自认为未必:“江西移民人多势大,其他地方来的移民中为免遭欺压,就冒称来自江西瓦屑坝。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周恩来的先祖也有可能来自江西瓦屑坝!
          按周恩来传和年谱都记述其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但经考证,周恩来更早的祖籍在江西德安。德安在今共青城附近,靠近鄱阳湖,与瓦屑坝隔湖相望。1962122日凌晨,时在粮食部工作的肥西人周伯萍(后曾任驻希腊大使)曾在总理办公室和周恩来有过近三个小时的家事长谈。周伯萍向总理报告了其祖母传下话,周家先祖是江西瓦砾坝烧窑的(这也印证了瓦屑坝为何瓦砾遍地),大房移民合肥西乡,二房迁居淮安的情况。也就是说,周总理生前是知道他早先的祖籍在江西的。巧合的是,合肥西乡的周盛传专任京沽屯田事务并驻守天津期间,率淮军在青县开挖减河,在小站试种水稻,深得当地百姓爱戴,天津至今还有周公祠。而周恩来90年前自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写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临别赠言,天津今有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移民地名是时代的遗迹,是鲜活的历史。一棵树、一条巷、一个村庄、一道坝子,都是真实可靠的历史见证。说出许多江淮儿女的根在江西,丝毫不影响如今罩在他们身上的光芒。当年移民的后代在江淮大地上创造的非凡业绩,将永垂青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这个小百姓冬天难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8:38
  • 签到天数: 322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403

    主题

    1万

    帖子

    4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乐呵呵

    Rank: 8Rank: 8

    积分
    4111372
    沙发
    发表于 2015-11-8 08:32:15 | 只看该作者
    “一棵树、一条巷、一个村庄、一道坝子,都是真实可靠的历史见证。”  赞!
    开心快乐身体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