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搜索
 
 
查看: 30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移民圣地之鄱阳湖畔瓦屑坝(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22 09:17
  • 签到天数: 164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4921

    主题

    8741

    帖子

    40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简氏义工

    Rank: 8Rank: 8

    积分
    4065556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11-8 07:0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移民圣地之鄱阳湖畔瓦屑坝(七)
    梦里老家瓦屑坝
    文/若水
    怀恋是人类通有的情愫。姓氏与故里,对中国人来说,永远是座斑驳陆离的大迷宫。对故里的沿波讨源,对姓氏的探赜索隐,是国人天性使然。
       水有源,树有根,人有血脉宗亲。那么,你来自何方呢?
       故乡,对于游子来说,虽然只是一种符号概念,但却又是一部用怀恋氛围酿造的常忆常新的朦胧诗卷。人们的故土情愫,并不决定地理位置的远近,有时离故土愈远情丝愈长。
       对丧失家谱和祖先记忆的移民后代来说,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江西瓦屑坝”,这是他们多少年来逡巡寻觅的起点。
       鄱阳瓦屑坝是江西移民对故乡陆地最后的记忆。无论是过长江、入巴蜀,无论走到天涯海角,瓦屑坝湛蓝的天空上一团团白云,从江南飘来,成了他们如梦如幻的牵系。
       我伫立鄱阳湖之滨,想到瓦屑,怀着一种对远古圣地膜拜的心情,我来到了鄱阳湖畔瓦屑坝遗址。“ 回望故乡八千里,凝天际,倥偬四十载,念天地悠悠, 独潸然而泪下”。
       瓦屑坝水绕山环,堪舆者称其地有风水之胜。
       瓦屑坝峰峦苍秀,延袤起伏;鄱湖水阔,渺无津涯,而港汊湖滨,皆萑苇芰荷。瓦屑坝人男耕女织,以耕读为本;兼或渔樵,或怀资怀技,游走他乡……
       这就是我们曾经的故乡!
       确切地说,瓦屑坝是我们梦中的故乡!
       祖辈们从鄱阳城,穿越筷子巷,聚集到瓦屑坝附近的鄱阳湖畔,乘舟楫驶入茫茫湖水,驶向长江,驶向远方的他乡。许多移民者的祖传家谱上或载于口碑的传说中称:我家祖辈来自江西瓦屑坝!瓦屑坝是这些移民们对于故乡的最后记忆,江西鄱阳瓦屑坝就是他们的根。
    瓦屑坝,古陶工场,陶片历千百年迤逦20余里;
       瓦屑坝,移民圣地,百万黎民自此大迁徙。
       浩淼鄱阳湖,茫茫湖水;孤岛瓦屑坝,芳草萋萋。瓦屑坝陶片堆起废墟长坝,流水风浪冲走昔日繁华。七百年移民史,百万江南移民根,成中华八大遗民圣地之首。远古长坝,承载鄱阳湖古文明;荒凉古渡,凝结先祖辈大壮举。
       从元末明初到清嘉庆年间的四百多年时间里,菖蒲咀,瓦屑坝一个古老的码头,移民们一次次在这个瓦屑坝古老的码头集中,然后从此地登船出鄱阳湖,有的顺湖而下去往安徽的方向,有的逆江而上往湖北方向,有的进长江、入巴蜀,走向天涯海角。
       瓦屑坝,水运枢纽,渡口壮阔,豪门望族聚居于此。扁子港上,帆樯林立;筷子巷里,摩肩接踵。小小瓦屑坝,何成移民源?缘由有三:江南渔米乡,繁衍有根本;战火未燃地,人丁少作鬼;水斜出通江,水运枢纽地。遥忆当年,鄱阳湖畔斯地者,男安渔女安织,乐乐乎安民生。奈洪武之令,为兴朝披剪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慕义效忠于当叶,应龙骧而景云起。其时,百万江西移民,按“四口留一,六口留二,八口留三”之移民定律,长绳缚手,迷惘牵挂,蹒跚离去,背井离乡。
       通过鄱阳湖入长江,向东进安庆府到桐城、潜山、池州、凤阳……向西入黄州府到麻城、黄安、蕲州……最后被转到四川的也不在少数。“洪武遣散”,泪洒故土,朝廷一纸“禁止回迁”令,无情地斩断了移民回乡的念想。无论魂归何处,瓦屑坝是其根!
       年长月久,与故乡失去联糸移民逐渐忘记了祖先的具体地点,但瓦屑坝却千百次在记忆中出现,且口口相授,代代相传。
       《明史·食货志》《中国移民史》,均记载瓦屑坝移民。两史曰:明洪武年间,江西移民总数达二百四十多万,而从瓦屑坝集散之移民多达百万人。“江西填湖广”,百万饶州民,散落大江南。
       清翰林院主事、鄱阳人史珥曾对瓦屑坝作过考证,写了一篇《瓦屑坝续考》,史珥在《瓦屑坝续考》中这样写道:“……考饶郡城西二十里为尧山。山在鄱江之北岸,南岸有水斜出通江,即瓦屑泠是也……”关于瓦屑坝的具体位置,史珥这样写道:“……则瓦屑坝瓦屑塞虽不敢遽指是何冈阜,而其东北不越双港,西南不越莲河,断可知也。且其地滨鄱湖,秋水时至,渺无津涯,惟康郎数点矗起波心,计三数十里远近耳。”令人兴奋的是,史珥还在文中指出:“双港一带,厥土赤埴,旧为陶数,废兴之详不及核矣。然今姑苏陶人往往自称其先世为双港旧陶,黄巢乱时,徙避吴地。”
       瓦屑坝为什么成为移民的聚集地?鄱阳旧为江西饶州府治所在地,在南宋时期由于毗邻首都临安,北方士族大量迁入,文化高度发达。而且在多山的江西,鄱阳是一片难得的平原,人口大量繁殖,具备向外移民的条件。
       瓦屑坝离鄱阳湖的汊湖大莲子湖不过十来里,周围湖泊密布,水路通畅。根据历史地理学家的研究,在宋代,鄱阳县城已逼近鄱阳湖,而鄱阳湖的南部在元明时期正经历一个扩展期。有人断定,当年的瓦屑坝是濒临鄱阳湖的一个较大聚散地和水运码头。
       瓦屑坝是鄱阳移民文化的一个点。鄱阳易攻难守,不是军事要塞,没有出现过重大的战争,而鄱阳周边的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却战争频繁,民生凋蔽,百姓流离失所,而作为鱼米之乡、富庶之地的鄱阳则人丁兴旺,于是,历代封建朝廷曾多次把鄱阳人往外迁。与此相反,不少饱受战乱折磨的安徽、陕西等地居民,因向往鄱阳安宁富裕的生活,于是背井离乡、跋山涉水迁来鄱阳。现如今,鄱阳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外地迁入居民的后裔。
       芳草连天长,怀念在心上,人在天涯又何妨?总得把根留住,瓦屑坝就是江西移民灵魂的归宿、精神的寄托,是人生最温暖的角落和梦想的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瓦屑坝的所见所闻,却给我一种强烈的家的感觉,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淡淡的乡恋。此时的我,仿如游子般憩息在故园深幽的怀抱里。远处,一只小船静泊在湖边,似乎已经历经了千年的等待,忘却了今夕何夕。
       现在这里虽然是废墟,数不清的瓦屑陶片堆起了一条长坝,片片瓦砾散落在绿杨衰草之间,流水风浪之中。昔日的荣华变成了一种遐想,变成了供人凭吊的古遗址。
    但在七百年前这里是一个古老的码头,如织的江河港汊串起无数的湖泊与沼泽,绿装翠盖的芦苇芰荷遍布其间。几百万江西移民曾经带着诀别,带着失落从这里开拔,通过茫茫的大湖,驶向一个未知的远方……
       青史悠悠,湖水涛涛。瓦屑坝留芳千古,名噪海内。
       如今,古老的瓦屑坝虽已褪尽了千年浮华,这废墟,这远古的长坝,这悠久的码头,是祖辈发动过壮举的地方,也成了江西移民心中千万里追寻的根。如谜的瓦屑坝把人们带进了那悠远的历史隧道,带进了那震撼人心的音符。
       在“江西填湖广”的宏篇史诗中,江西人充当了主要角色,瓦屑坝的名字由此载入了“中国移民圣地”的史册。它辉映着鄱阳湖古文明的深沉和江西人历史上的骄傲!
       叶落知其根,移民访其源。
       瓦屑坝,古陶遗址,移民圣地。
       千万游子,顶礼膜拜,寻根问祖。
       “根亲”成文化,瓦屑坝成品牌。当年移民集散地,今成寻根文化源。
       现如今,“鄱阳瓦屑坝”已成为一个时代的遗迹,千百年来,这个承载着千万人念想的地方,已演化成移民后裔关于故乡的全部概念。
       近几年来,来瓦屑坝寻根的人络绎不绝,尤其是清明前后,飘泊在外的游子们跋山涉水、来到祖先的出发地——瓦屑坝。就这样,瓦屑坝成了百万移民的灵魂归宿和精神寄托,成了他们人生最温暖的角落和故乡。”
       近年来,到瓦屑坝寻根问祖的移民后裔纷至沓来,瓦屑坝是江西移民的历史情结,它的魅力吸引了很多移民后裔前来寻找先辈的足迹,寻找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惊心动魄的一幕。瓦屑坝在移民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鄱阳瓦屑坝,已成为江西移民的一种记忆符号。瓦屑坝就是江西移民的“根”,是他们灵魂的归宿、夙愿的寄托、也是他们千百年守望的精神故园。只要记住了瓦屑坝他们就知道自己的根,就记住了养育自己祖祖辈辈的赣鄱大地。
       瓦屑坝留给我们许多的猜想,有许许多多的谜等待着人们去破解。
       站在瓦屑坝湖边,远望着湖光山色,给这湖光山色平添了几许韵味,依稀梦回故乡,此情此景,我呤起了李白的一首诗《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这个小百姓冬天难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