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搜索
 
 
查看: 31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良开先生发:简军律师网 状元传千年 文化耀南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4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454

    主题

    1万

    帖子

    4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乐呵呵

    Rank: 8Rank: 8

    积分
    4112122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10-28 14:1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简恩承 于 2017-10-28 14:22 编辑

                                  


    状元传千年 文化耀南国  
    2007-11-08 01:06:35|  分类: 简氏文化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简  军     简军律师网:http://www.888jianjun.com  

        悠悠珠江水,养育出南粤大地八千万民众,承载着岭南人民几千年来的独特文化,“建设文化广东”,日渐成为各级领导人的共识,状元文化无疑是值得大力挖掘、传扬的其中一个方面。
        追根溯源,所谓的状元,起初被称为“状头”,就是类似今天普通高等学校考试的榜首,后来才改称状元。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我国的封建时代共产生了700多名文武状元,广东省因为偏居岭南,只不过占15名,而属于文状元的仅有区区10名,生活在南汉时期的简文会,就是这10名文状元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位。
         公元907 ——971年,在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全部以及湖南、贵州、云南一部分地区,曾存在一个叫做“南汉国”的封建割据政权,由唐朝末年节度使刘龑所建立,共管辖 60州214县,其中心兴王府设在广州,号称“南方强国”。乾亨二年(公元918年),高祖刘龑开进士科,兴王府咸宁县藜涌乡人简文会擢第一名及第,成为南汉国第一位状元,也是广东省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位文状元。关于他的事迹,《南汉书》中有传,民间也留下了多处古迹和传说。

    “状元井”—— 一井育出两名状元

       该水井位于今佛山市禅城区澜石镇藜涌上村简地街,俗称“龙头井”,从南汉时期一直沿用至今。
       据清道光《南海县志》载“状元井在藜涌乡,南汉状元简文会所居故里也,明伦文叙居其地亦状元及第云”。该志反映的史实是:南汉时,南海县澜石一带改为咸宁县,简文会自16岁时奉父亲简一山之命,从广州迁居藜涌简地。迁居不久,其父就因病去世,家境顿时变得贫寒起来。文会在母亲的教导下,聪颖勤学,善于诗律,远近称之为才子。后来,文会年仅18岁大魁天下,乡人尊称他为魁冈先生,他常常饮水的“龙头井”亦因之而改名,也被尊称为“状元井”了。
    也许“状元井”的水特别有灵气吧,至明代,居于此地的另一个贫家子弟伦文叙,于明代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亦高中状元,官居翰林院修撰。其长子中解元,二子初试中会元,殿试第二为榜眼,三子中进士。伦氏父子相继登三元,一时传为佳话,皇帝亦赐旨“中原第一家”。由于简、伦两人居地仅隔一条小巷,两家同饮龙头井之水,“一井二状元”之盛事,就是这样流传开来的,藜涌村从此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状元村”。
    说来可惜,状元井的井台现仅存灰沉积岩井圈,高0.52米,井口圆形,直径0.48米,水井下身方形,旁边原有的牌坊及附属设施均已无存。但令人欣慰的是,1998年5月,佛山市人民政府将“状元井”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村里集资进行重修,为了保护该井,在井上加盖,雕刻龙头,又恢复了“龙头井”的一些气势。
          从南汉至今,“状元井”经历了上千年,仍水源不断。如果打开石制井盖,就会发现井水十分清澈,井中水现在都可以饮用。每当自来水停水之后,村民便打上井水做饭,做出来的饭菜特别香甜可口。为了沾染状元的灵气,佛山市一些小学开学时,还往往到“状元井”边,每人舀一瓢井水来饮,作为开笔之礼呢!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46E.tmp.png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46F.tmp.png   
                  (气势非凡的状元井。2007.2.摄)                    历经千年沧桑的状元井原貌


    状元墓——寄托千年怀念感情
          
          该墓地位于白云区太和镇,为广州地区唯一保存的状元墓。
          只要走上白山村金钗岭(现和龙水库东北侧)山腰,就会见到一个显眼的山手墓,坐北朝南,分坟头(山圈)、山手、前台和后土二级护岭。全墓长17.6米,山手前端宽10.1米,前台宽7.3米。坟面正中立一块辉绿岩石碑,高81厘米、宽48厘米,碑中刻有扁宋体字“南汉状元及第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内阁右丞相讳文会号魁冈简公诰封一国忠义一品夫人陈、嬴氏太夫人合葬之墓”, 上款为“本山名白云金钗岭坐癸向丁兼丑未一度柳宿四度原居南海县五斗口司魁冈堡黎涌乡方开世居宋乾亨帝二年岁科殿试中第一名人祀南海乡贤祠”,下款为“道光三年三月吉日二十五世玄孙世朝成泰二十六代荣德闰德容德重修 光绪十五年一月十九年三月吉日查成堂十大房重修立石”。
        《粤东简氏大同谱》和《横州新墟简氏族谱》记载,简文会讳名辅,字文会,约公元900年出生,卒于公元957年,为五代十国时南汉国的大忠臣,乾亨二年(918年),他参加殿试获高中状元后,即被高祖刘龑委以重任。由于政绩卓著,累官至尚书右丞相,管辖吏部、兵部等三个要害部门。一生当中,他先后辅佐了刘龑、刘玢、刘晟三代君主,最后死于祯州(今英德市东部的惠州、河源地区)刺史任上,归葬于家乡鸭脚山祠堂。因此,该墓地并非简文会的骨灰墓,而是他的衣冠冢。再从旁边的志石文字可知,此墓为宋朝始建,清康熙、道光年间进行过重修。光绪年间简氏后人又多次重修状元墓,最后一次大规模重修约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由简照南的遗孀潘氏、兄弟简孔昭、简玉阶等再次捐资进行,使用水泥石米批面。解放后,该墓曾被不法之徒盗挖过,是简氏新塘房负责修复的。
        另外,白山村当地乡人故老相传,是简氏后人认为金钗岭山腰风水绝佳,后山如金龙俯卧,左边小山丘如官府大印,右山如一条枪侧放,正契合简文会生前既任丞相又掌兵权的显赫地位,因此决定将坟墓从佛山老家迁葬此处,并且夫妻合葬,享齐人之福。
    得状元墓安家至此,广州人如获至宝,19938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墓旁立碑,大书“状元墓”三字,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加以妥善保护。现在,每年九月九日重阳节,上千简氏族人拖家带口,不约而同来此拜奠,最多时达到2000多人。其拜奠景况之盛,实为当地一大奇观。看来,上下跨越千年的怀念感情,就寄托于这拜奠之间,简文会若地下有知,当可安息了。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470.tmp.png
               (简文会状元墓。2007.5.摄)
    状元祠—— 凝聚族人宗亲友谊
       
        简文会去世后,广东的简氏族人感念本族这位刚正不阿的状元,就在今中山五路桂香街位置,建了一座祠堂,里面供奉有简文会的塑像,俗称“状元祠”。由于简文会是简氏族人从北方最早迁居岭南的一代,因而与其父简一山被尊为岭南简氏的开山祖,“状元祠”也慢慢演变成简氏的祖祠,岭南的简氏族人都纷纷来朝拜。
        “状元祠”的香火虽然鼎盛,但无奈始建规模过小,且桂香街一带又无地盘可以扩建,影响了各地简氏族人的朝拜。1922年,简文会的第三十代裔孙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均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创办人)倡议迁建,得到广大族人的大力响应,最后定址在今越秀山下的盘福路。迁建工程于1933年动工,直到1936年才正式落成,名称最终定为“简氏祖祠”。
        “简氏祖祠”坐北向南,为三路三进的格局,结构尚保存完整,但是房屋门窗已经不在。从祠堂的建筑形态来看,属岭南清式祠堂建筑形式,规模较大,工艺精致。祠堂以中轴线作东西对称,两侧以青云巷相隔为偏间,建筑面积有1481.84平方米。祠堂大门顶部镶嵌“简氏祖祠”石匾,署“小洲系裔孙德鎏敬书”九字落款。
         1947年,简氏族人在简氏祖祠旁边创办了一所中学,原名叫“广州市私立众贤中学”,解放后,该中学简氏族人捐献给政府,由私立改为公立,改名为广州市第27中学。借着状元的庇荫,该中学人才辈出,教学质量名列广州市前茅,成长为“市一级学校”、“广州市外语教学特色基地”,获得省、市级荣誉无数。
       需要提及的是,1995年春,27中学欲扩建校园,某些人竟然隐瞒“简氏祖祠”已于1993年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实情,将一直庇荫莘莘学子的“简氏祖祠”,以危房名义向政府申报,实施征用拆建。正当施工队进场拆迁之际,正好被江门新会房的简玉书发现了,后在香港简氏宗亲会和简玉书、简振雄等简氏族人的奔走呼吁下,当时的常务副市长陈开枝迅速作出指示,广州市规划局、文化局、文物管理委员会、教育局等单位纷纷发出紧急文件,要对“简氏祖祠”加以保护。“简氏祖祠”终于保住了,在1998年由教育局拨款重修,至今成为27中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保护“简氏祖祠”的功臣简玉书,在一份倡议书《数典不忘祖,但求把根留》中写道:“祖国建设,一日千里,仰海内外各亲房及早出面协商,因我简氏祖祠已划入征用之列,可能在年内拆建,如何保留祖祠不至拆毁,得以日后各亲房到广州瞻仰,举头望明月,月是故乡明,低头思故乡,故乡水更甜,仰各亲房衣锦荣归,投资建设祖国,造福桑梓,是诚所望。”谈起当年保护“简氏祖祠”的往事,今年已89岁高龄的简玉书老人不胜唏嘘:“‘简氏祖祠’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住它,不单是我简氏族人的大幸,也是广州市人民的大幸啊!”
        从“状元祠”到“简氏祖祠”,多少简氏宗亲因此心连心,友谊更深三分。粤东简氏自简文会以来,或聚居,或散居,已有120多房之多,“简氏祖祠”就是他们共同的家,无论他们人在何处,这里总是留有他们的根。
    整个中华民族亿万之众,都是炎黄子孙,不也需要这样的“根”么?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471.tmp.png
                  (简氏祖祠的大门。2007.5.摄)

        一个简文会,就营造出了一方水土的状元文化。在古代的广东学子当中,除了简文会之外,另外的九位状元分别是唐代的张九龄、莫宣卿、宋代的张镇孙、明代的伦文叙、林大钦、黄士俊、清代的庄有恭、林召棠、梁耀枢诸人。在南国的历史长河中,他们所留下的足迹,永远闪耀着状元文化的光芒。
    现在,人们总喜欢把勇摘当年高考等大型考试第一名的考生称为状元,有市级的、省级的,更有全国性的,也有单科别的、综合性的,总之,不一而足。由此看来,对状元尊崇之情,已深入人心。向古代的状元先贤们致敬吧,一个个期望子女成龙成凤的父母!走在状元先贤们的足迹上,你们的祈祷声,我想一定会给你们的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的!
      
    (本文部分内容曾登载于2007年10月《简氏之声》第一辑第15——17页,有改动。文章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星光灿烂,简军律师    法律咨询热线:13068817359

               简军律师网:http://www.888jianjun.com 博客:http://jianjun516.blog.163.com
                123法律网址家园:http://www.123falv.co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青春成过去,欣然赏晚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4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454

    主题

    1万

    帖子

    4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乐呵呵

    Rank: 8Rank: 8

    积分
    411212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4:34:22 | 只看该作者
    为妥善保存简氏名人文化古迹的宗亲点赞!
    青春成过去,欣然赏晚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