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搜索
 
 
查看: 39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氏通志·三湘卷》风俗志 第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22 09:17
  • 签到天数: 164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4921

    主题

    8741

    帖子

    40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简氏义工

    Rank: 8Rank: 8

    积分
    4065560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7-3 07:0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简氏通志·三湘卷》风俗志  第二  衣食住行
    生活习俗
    1.狩猎
    敬梅山神。邵阳多为林区,昔日野兽成群,族人擅狩猎,常敬奉梅山神。传说梅山三兄弟为猎神,猎手每年都要开山门,主祭梅山。堂屋左边立梅山神坛,常年装香点灯,每月初一、十五,祭以酒、肉、茶等。外出打猎,先请梅山神相助,由为首者焚香烧冥钱,喊梅山诸神名字:“上洞梅山胡天保,中洞梅山李天荣,下洞梅山赵天华,听到弟子招呼,急蒙成命。”然后占13卦,如果全是阳卦,表示诸神到齐相助,可以出门。进山时,除在山边再敬梅山诸神外,还要敬土地神,吹筒哨三声,表示借土地菩萨一方宝地。猎获野兽后,再吹筒哨三声,用猎物的头和内脏祭梅山,谢其相助。
    搜山守卡。猎人首领一人或数人带犬搜山,循野兽踪迹而吆喝追寻,根据“羊走山峰猪走坳”的规律,分派其他猎手埋伏于野兽必经关卡。
    猎物分配。打到猎物后,兽头分给第一个射中猎物者,以示奖赏。补枪者可比一般猎手多分一斤兽肉,称分枪口肉。其他猎手平均分配。过路人也可分得1份,谓之见者有份。猎犬也同样分1份(由主人代领)。野兽的内脏共同煮食,称为吃兽血汤,见者有份,还要抢着吃,谓之越吃越有。
    2.钓鱼不用钩
    在邵阳绥宁九溪冲钓“哈巴鱼”,只要把藤条或树枝垂于溪中,即使上面没安放诱饵,鱼也会争先恐后地前来抢食,最先到达的鱼紧紧咬住藤尖或枝尖,后面的鱼唯恐食饵被同伴独吞,竟死死咬住前一条鱼的尾巴。这样,只要提起树枝,上面就挂着一长串鱼。“哈巴鱼”学名“银华鲮”,是一种受重点保护的鱼类。曾经有人建议利用“钓鱼不用钩”这一奇俗,在绥宁建立特色垂钓基地,也因涉及环保问题而没有实施。
    3.盖房
    乡下盖房,非常隆重,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实施。
    首先是定位放线。房主选择某地方盖房,先要请风水先生看地,确定房子的方位,并放线定位。其次是谢地,当下第一块基石时,举行谢地仪式。火纸,香烛,杀公鸡一只。由石匠主持,主持者口中念念有词,表示对土地神的感谢。其次是上梁。当房屋木架搭好后,就得举行隆重的上梁仪式。梁树,即堂屋顶上那根椽子,把这根椽子安放上去即为上梁。上梁先要选好梁木,一般用茎直经朽的杉木。如果自家山里没有,可以盗伐,偷梁树也不算偷,不过伐过以后须留下相当价值的钱币。人民公社那阵,山林集体所有,但只要给生产队长说一声,没有不答应的。在伐梁木和抬梁木的路上,梁木不能着地。
    在搭好屋架(木架结构)或圆好垛(砖木结构)后,就要准备上梁。先根据房主全家人的生辰八字,择定吉日良辰,梁木中段以红布包裹,内放文房四宝、历书、米、茶等,四角用铜钱(今以硬币)将红布钉定。届时鞭炮齐鸣,师傅一声“起”,大梁很快被徒弟们递上屋脊。师傅则手拿酒壶往梁上浇酒,唱起赞梁歌:
    一杯酒祝梁头,代代子孙出公侯;二杯酒祝梁中,代代子孙出相公;
    三杯酒祝梁尾,代代子孙着朝衣。
    唱一句往下扔一把花生、糖果,引得梁下的妇女、小孩一阵哄抢,增加了上梁的热闹气氛。之后,师傅拿出两个大糍粑,对着房主问:“要富?要贵?”房主大声回答:“富贵都要!”师傅就把两糍粑丢下来,边丢边唱:“鲁班赐你糍粑一对,保你代代荣华富贵。”房主则扯起衣襟,接住糍粑,并回答?:“受你金言。”这两个糍粑规定由主人来接,旁人是不会来抢的。然后师傅再撒些花生糖果下来,主人家富,撒得越多,保你人人有份,皆大欢喜。上梁完毕,房主还要设酒宴酬谢帮工助修的工匠和乡邻。
    4.乌饭
    乌饭又叫黑饭,系采用山上的枫树、乌泡、南天竺、夏粑藤的嫩叶捣烂榨取黑汁后,与糯米一起煮制而成,因饭的颜色墨黑,故名黑饭。也有人家先把糯米放在黑汁中浸透,然后找出沥干倒进甑中蒸制,熟后的糯饭呈乌黑色,故名乌饭。无论叫黑饭还是乌饭,俱都气味芬芳,口味纯正,可以在宴席前单吃,也可入席后与美味佳肴共食。四八姑娘节,姑娘回婆家时必须带一些乌饭作为礼品送给婆家人品尝。
    5.无辣不成菜
    湖南人嗜辣,邵阳人尤甚,“无辣不成菜”。邵阳菜肴每餐必有辣,且几乎每菜必辣。为了能每餐吃上辣椒,民间对辣椒进行多种储备制作:晒干辣椒是最常用的储备方法,有干红辣椒,干白辣椒;后一种就是将青辣椒过沸水潦一下晾干晒成白色。浸酸辣椒,即将辣椒洗净放入酸坛子里或剁碎加盐放坛子里,后者俗称“剁辣椒”。还有将干红辣椒碾成粉,称辣椒粉或辣椒灰。
    邵阳人过年过节的时候,将干辣椒切碎和腊肉或鸡、鱼久煮,那鸡鱼肉的美味都到辣椒上去了,辣椒就成了争吃的佳肴;或者节日吃腻了的时候,生吃几颗酸辣椒,非常爽胃;吃饺面、米粉放点剁辣椒,则口味倍增;汤菜里放点辣椒粉,不仅汤色美而且味辣,喝起来生津提神。邵阳人还将辣椒做成全菜,即将嫩青辣椒焖烂或炒爆和盐捣成辣泥,或将鲜辣椒切碎,放少许豆豉炒食,都是下饭好菜。
    6.猪血丸子
    猪血丸子是邵阳特色菜,民间都是会制作,西部农村又叫血粑。秋冬之交天气凉下来之后开始制作,将豆腐水分析干,捏成泥,拌以少量盐、猪血、辣椒粉、五花猪肉,再团成一个个椭圆形的丸子,晒干水汽后置于火炉上烘,经烟火熏后,黑不溜秋,起貌不扬,吃起来有味。猪血丸子煮熟,切成片,咸、辣、香味俱全。和腊肉、辣椒共炒,便成为筵席佳肴。
    7.血浆鸭
    邵阳宴客有一道名菜,相传为武冈岷王府“御厨”无意中碰翻了盛鸭血的碗,鸭血倒入正在热炒之中的鸭肉而成。岷王吃了连连称善,并取名“血浆鸭”。此后从宫中传向民间。血浆鸭以武冈丝鸭为主料,以鸭血及带猪肉为辅。为使鸭血不凝固成块,先于鸭血中放少许盐或醋、酸水。待鸭肉入锅炒熟后,再依次放入生姜、红辣椒、甜酱、鸭血爆炒,待鸭血熟后起锅。这样做成的血浆鸭,色泽暗红,脆嫩香辣,生津可口,耐人寻味。
    8.南瓜藤
    邵阳人爱吃南瓜藤甚于吃南瓜,从营养和卫生的角度来说,其纤维素丰富,是典型的绿色食品,但邵阳人吃南瓜藤却是历来的习俗。在农村,除了吃瓜荪(打枝下来的姨瓜藤),摘了南瓜的老瓜藤也要剥皮放于坛子里浸着,待菜蔬荒月,弄几根酸瓜藤做菜,非常送饭。
    9.米粑粑(斋粑、社粑、水牛花粑、酣粑)
    邵阳百姓喜吃米粑粑。立社(方音ra)吃社粑,立夏吃立夏粑,祭灶吃祭灶粑,平时间或自制自吃。做米粑粑,须事先将米用水浸胀(大约半天),然后掺水用石磨磨成米浆,用白罗布把米浆水析干至可揉团为止,再用手捏成扁圆形,或者用木制模具压成周边有棱的扁圆形。后者多在祭祀场合才用,所以又称“斋粑”。民谣:“乖它乖它,像个斋粑。”“乖它”为方言,漂亮的意思,用模具制成的当然比手捏的要规范漂亮。最后将米粑放于锅中蒸熟即成。这样制成的米粑,吃起来细腻而香甜。
    社粑  立社时分,有一种藤本植物,俗称“社粑藤”,将其采回、洗净、切碎、浸水,然后将此水和入米浆中,蒸出来的米粑不用放糖特甜。
    水牛花粑粑  邵阳田野,夏季常生长一种株矮、叶绿、花黄的草本植物,俗称“水牛花”。水牛花,学名曲麴。农民将它们采集回来,去根、洗净,捣碎或晒干舂碎,将其和糯米粉加水一起拌匀,揉成米团,再捏成米粑,俗称“水牛花粑粑 ”。蒸、油炸,均口味香甜,糯而不粘,绵软可口。
    酣粑,先将大麦发芽捣成糊状,再将杂粮粉碎,与麦芽浆拌和,经24小时发酵,做成拳头大小的粑粑,一层一层放置锅中蒸煮。先大火将水烧沸,然后温火慢煮熟后,用灰将明火压灭,再置灶上酣一夜即可食用。酣粑特甜,过去买不到糖,只好采用此法。
    10.打油
    据《城步县志》记载,城步儒林镇和巫水南部山区有打油茶的生活习俗。油茶是用油炒米花、花生、黄豆、粑粑丁做原料,佐以生姜、大蒜、胡椒、嫩葱、芫荽(香菜)等相料,再用着油盐的滚开茶水冲泡而成。油茶咸、苦、辛、甘、香五味俱全,饭前解渴充饥,晚上提神养精,夏天消暑解热,冬天祛湿去寒。吃油茶有个规矩,一般要吃四碗,至少三碗。当地俗言:“一碗强盗、二碗贼,三碗四碗方为客”;如今则说,一碗发财茶,二碗福寿茶,三碗康泰茶,四碗喜庆茶。都意在劝客人多喝几碗。当地苗民中餐常以油茶代之,有的一日三餐先喝油茶后吃饭,吃油茶一般不给筷子,要给也只给一支。
    11.虫茶
    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有一种奇特的虫茶,相传起源于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苗胞被赶进深山老林,靠树叶野菜充饥。有种叫“鸟梨芽”的植物,初吃苦涩,稍后就感到又凉又甜。于是苗民采集贮存以渡饥荒。数月后,不料贮存的鸟梨芽均被虫吃个精光,只剩下残渣和一片虫屎。人们将虫屎倒于山涧,谁知虫屎经涧水浸泡,渗出一丝绯红的茶汁,清香扑鼻,喝入口中,回味悠长。这一偶然发现促使了虫茶的制作。
    每年夏秋季节,人们把鸟梨芽的鲜嫩茎叶采集回来,放于沸水中焯一下,晒干,然后放入竹篓内,约13厘米厚时用手略微压紧,撒上少量大米或米浆(浓淘米水亦可),照此连放四五层,挂在阴凉通风处,不久,便会招来一种蛾子在其中繁衍,乌黑无毛的幼虫像蚕虫吃桑叶一样吃鸟梨芽叶,然后排出粪便,待粪便干了,用筛子筛出来,就是虫茶。虫茶外形呈颗粒状,四分之一粒米大小,褐色,有一股香味。泡入开水后,颗粒周围渗出一丝丝、一缕缕红色茶汁,一会儿满杯皆红,清香四溢,味道清醇甘美,可谓色香味俱全。
    12.酸辣芝麻酱
    酸辣芝麻酱是邵阳一道美味菜。先将芝麻翻炒,然后将酸水久泡过的红辣椒与芝麻拌和放石槽中,象冲糍粑一样反复撞击,使两者象泥酱一样混和在一起。其香味扑鼻,酸辣可口。
    13.钉鞋
    没有胶鞋以前,百姓遇雨天雪天,穿什么走路、干活。在邵阳就靠钉鞋。钉鞋也是布料做的,鞋底、鞋面全部用桐油刷过,使鞋底鞋面都不会浸水,再在鞋底钉上若干形似奶头铁钉,因此称为钉鞋。穿上它即使在泥泞的路上走也不会摔跤,只是稍重一点。在农家凡会做布鞋的也基本上会做钉鞋。邵东黑田铺昔为邵阳人东出要道,过路行人特多,邵东人头脑灵活,逮住这个商机,家家做钉鞋,因此黑田铺又称鞋铺。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这个小百姓冬天难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