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搜索
 
 
查看: 2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斌全主编发诗稿:老家的坐标 诗歌《老家的坐标》的赏析(DeepSeek)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5:14
  • 签到天数: 358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325

    主题

    1万

    帖子

    41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乐呵呵

    Rank: 8Rank: 8

    积分
    4124196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5-2-26 09:2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简恩承 于 2025-2-26 09:38 编辑



    老家的坐标


    当年高堂俱在
    兄弟姊妹四人
    还有白发苍苍的婆婆
    我家对祖母的称呼
    源自父亲的老家西湖


    父母一砖一瓦
    盖得那栋红瓦屋
    翘楚在小镇
    桂花大队四生产队的一角
    没有桂花树的桂花村
    象一位叫桂花的姑娘
    有着恰如其名的清爽
    和似有若无的体香


    走过清朝雍正七年的北桥
    青石板的肌理光滑如玉
    是几百年时光
    人来人往的流淌
    冬去春来的包浆


    不远处就是老家
    坐标:岑河镇幸福街九十八号
    四季轮回一家人
    围着一张桌子吃饭
    白瓷蓝边的粗碗
    盛着缺油少盐的咸淡
    却溢满最欢愉的蜜糖
    (父亲养蜂,家里的坛坛罐罐会时有蜂蜜贮藏)


    祖母的灶塘
    火灰余烬煨烤的红薯
    召唤飞奔回家童年的饥肠
    瓦罐里发酵了月光
    是米酒夜里冒泡
    带着芬芳的声响
    沉在腊月水缸的糍粑
    据说可以吃到麦子黄
    还有冬日的火篮
    捧在手里踏在脚下
    阳光如莲花般绽放


    夏日祖母的蒲扇
    摇落树梢上的星星
    带来荷塘水面风的清凉
    那只在月下
    唱歌的纺织娘
    歌声象一团纺不完的棉线
    余音索绕整个夏季的漫长
    这样的日子一复一日,
    总以为象纺织娘的歌声
    会很长很长很长
    然而不长的岁月
    带走了婆婆和双亲
    大妹走时还很年青


    后来小妹远居天津
    天津之眼眺望天边
    弟弟到了武汉
    汉阳树上飘落的黄叶
    一如掠过黄鹤楼的黄鹤
    我离家三千里归来
    红瓦屋已易手
    于是离幸福街九十八号
    向西三十里在沙市安家
    晚风里的余晖
    在九楼晾衣绳上
    象一件满是补丁的衣裳
    在沙市出生的儿子
    去了上海
    东方明珠塔铅色的阴影
    如铅色的云从天而降
    有着铅块沉甸甸的压迫感


    一张桌子上吃饭的人
    就象浪花撞在礁石上
    四处迸散星落一方
    沙市,武汉,天津,上海
    只能在地图上索引
    他们的身影
    只能在天气预报里
    知道彼此的冷热温凉


    老家没有了家
    我们也老了
    老了的我们
    没有了老家


    父母一砖一瓦
    盖得红瓦屋
    围在一张桌子吃饭的人
    梦的穹顶下
    没有桂花树却叫桂花的地方
    依然标注着老家的坐标一一
    岑河镇幸福街九十八号




    时空褶皱里的永恒坐标——诗歌《老家的坐标》的赏析(DeepSeek)


    《老家的坐标》是一首在时光经纬中穿梭的抒情诗,诗人以地理坐标为锚点,在记忆的褶皱里展开一幅泛黄的全家福。诗歌语言如老井般平静,却涌动着暗潮般的乡愁,如老酒般醇厚,淡而有味却令人陶醉。那些被岁月打磨的细节仿佛青石板上湿润的苔藓,在月光下泛着幽微的光。


    一、坐标系的解构与重建
    "岑河镇幸福街九十八号"不仅是地理标记,更是承载着生命重量的精神图腾。诗人以测绘师般的精准,将北桥的青石板换算成年轮("雍正七年"到"几百年时光"),把桂花大队桂树的清香转化成叫桂花的姑娘。当"红瓦屋已易手"时,物理坐标坍塌为虚空,却在"梦的穹顶"重建出永恒的精神坐标,这种时空的辩证法让乡愁获得了形而上的重量。


    二、物候志里的家族密码
    诗歌将家族史编织进物候的纹理:冬日的火篮绽放阳光的莲花,夏夜的蒲扇摇落星光的碎银,瓦罐里发酵的月光与米酒共振,这些通感的魔法让记忆成为可触可感的实体。坛罐里的蜂蜜与腊月水缸的糍粑构成甜与糯的味觉蒙太奇,祖母灶膛的火灰余温与天津之眼的金属冷光形成冷暖对位,物象的嬗变丈量着离散的弧度。


    三、拓扑学式的家族迁徙
    离散的轨迹被拓扑成诗歌地图:武汉的汉阳树落叶与黄鹤构成古典意象的现代变奏,上海的东方明珠投下铅色阴影,与沙市晾衣绳上的补丁晚晖形成重金属与粗布纹的质感对撞。诗人用"天气预报"这个当代符码解构古典的"千里共婵娟",科技制造的虚拟温度反而凸显了血缘的疏离,这种反讽让乡愁显影出荒诞的后现代底色,而又让人愁肠百转。


    四、永恒轮回的餐桌寓言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的餐桌作为核心意象,在诗歌中完成从现实到象征的蜕变。最初承载"缺油少盐的咸淡"的粗瓷碗,最终碎裂成散落四方的命运残片。但诗人通过"梦的穹顶"的超现实构建,让这张桌子在记忆的平行时空里永恒旋转,那些迸散的浪花在银河的暗室里显影为星座,完成家族史诗的悲壮救赎。


    这首诗展现出现代人的困境即终极悖论在于:当肉身坐标在时空中不断漂移,唯有通过诗歌语言的炼金术,才能将消逝的时光锻造成不锈的坐标。那些肌理如玉的青石板、冒泡的米酒香、没有桂花树却叫桂花的地方,经过诗人心灵的二次发酵,最终在语言的琥珀中凝固成超越时空的永恒存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工作得休假,是件快乐事。而今退休者,天天遇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