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3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358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超级版主
乐呵呵
 
- 积分
- 4123978
|
本帖最后由 简恩承 于 2021-12-6 09:40 编辑
彭市河,曾经是迪简公后裔辉煌过的商贸之都
彭市河,是湖北省天门市南部的一座边城,地处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常住人口三万多人,清澈甘甜的襄河水流经他的身旁,滋润着勤劳而善良的当地子民,惠芯毓秀,乡风淳朴,小镇像一朶待开的睡莲横卧在汉水的怀抱,享受着这得天独厚的雨露沐浴的美妙时光!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勤奋纯朴的善良子民。镇上自古(据考大约在北宋)建有一座寺庙,名曰《天元寺》,庙宇宏大庄严,有前殿,中殿(大雄宝殿)和后殿,周囲古栁参天,廟内四大金刚,五百罗汉形象各异,森严肃穆,中堂上有一面大鼓,堂中有一天井,进门的香客绕过天井才能进入大殿,跪拜进香时,旁边的小僧就击鼓三声,以示尊迎,虔诚的香客默念心中的愿望,求佛祖保佑,然后礼毕就可抽签问卦,打赏香火钱!廟中四季香火不断,僧侣三十余人,乡下还有良田几十亩请人耕种,收获归廟内和尚享用。香客远至南洋,两广和苏杭,还有上下水道的船支的香客也上岸敬香,祈求保佑全家安康,财源茂盛。因为灵验,名声远播,为小镇彭市河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记得我们小时候因常生病,曾和大人一起进香跪拜,许愿,诚望佛祖保佑,求签问卦,消灾迊福,長命富贵!小时候的事几十年了还记忆犹新。彭市河真乃人间福地,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南邻仙挑,东至汉川,西到潜江,北邸京山,历史上昰荆楚有名的水陆码头,水运业十分发达,农林渔商贸享誉四方,水运东达武汉,西至襄樊老河口,南出长江直达湖南,湖南的生姜祘子,杉木,水果等源源不断的运到彭市河货栈中转,彭市河有各地商家在此设立的代办的客栈,当地有专营农副特产的货栈与之接洽,再转销湖南和外地。因此商贸十分繁荣,彭市河又是襄诃航运最佳中途站,上下来往的船支都要赶在彭市过夜,因为彭市河有他们的客户和生意。彭市河的夜市也十分热闹,一到夜晚有多家茶馆坐满了客人,有谈生意的,有听小曲的,有唱戏的,亍上有叫卖花生的,卖荡元的,卖混饨的,卖三鲜汤的,卖小笼包的,卖各种小吃的比比皆是。河岸上泊满了船只,每艘船上桅杆上掛着一只船灯,看起来十分壮观,整个小镇成了不夜城!
在离彭市河三公里的金坑柳,是迪简公子孙的聚居地,金坑柳一带周围百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被誉为鱼米之乡,内有小河,鱼塘交错其中,水资源丰富,本地盛产棉花和丝绸(农村各地种植很多桑树,养蚕抽丝,运往汉口和江浙,制成绸缎畅销各地,因自然条件适宜种桑养蚕,品质优秀,成为当时竞陵(天门古时叫竞陵)的一大特产,)还有花生和黄豆,芝麻和大米,又通过水运远销外地,因此形成了遍布省内外的贸易网,经济十分发达,市场繁荣,生意兴隆,被生意人誉为小汉口!
我们迪简公后裔子孙,从八世祖奇,鸾,玉三公开枝散叶,其后裔就从历来的农耕为主逐步过度到农林渔商贸易,三百多年来就已登陆彭市河的商贸市场,他的发展分三个阶段,一,走农商结合的道路,在通往彭市河的路上建桥修路,从全坑柳沿襄河而上建有一条大路,进亍口修了一座大石桥,桥的两头有两对大石狮子立在桥头,命名简家桥,连接乡村与镇上,据传是十二世祖仕琰公所修,同时率先在彭市河出资兴建了一条商业亍,横贯全鎮南北,(大约有八百米)与东西向的大亍相连接,亍心宽八米,全部鋪有统一的青石板,十分壮观,此亍名隆勝亍,(又名简家亍)由当时有经商头脑的能人仲杰公执掌,(俊杰公则留守金坑柳,主管老家农户,将各类农产品验收后送镇上由仲杰公销售,各门店规模宏大,均为四进四出的前厅后院,前面大厅是店面做生意,主营棉花和布匹,烟酒,还有杂粮行在当地影响深远,成为名扬四方的简隆勝商行,下有几个分行,分驻汉口,沙市和湖南常德,风光无限,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十一世和十二世时期分流,实行多元化,即分散各地,走农商致富的道路。迪简公后裔因为简氏在金坑柳人口增多,农户达到了饱活,因此,在自八世分迁一次后,到了十一世,十二世又大幅度分迁两次,此时一部分人只能分赴各地发展,鸾公裔孙北上八卦观和南北里,又有人到竞陵接官谋生。奇公和玉公后裔则分别到谷城仙人渡(老河口)和湖南常德,华容,注滋口,油壶岭等地发展,而留守在金坑柳的后裔则一部分人仍在务农和从事水运业,(而以黄沙洲和金坑栁合伙的一支船队最为突出,主要水运跑汉口和襄樊。朝玉公一支后又迁钟祥发展,)而朝奇公另一部分人则进軍彭市河搞商贸,其中以十二世祖仕琰公带队在彭市河建有享誉省内外的花行(棉花加工出囗外地)和杂粮行,將金坑柳及周围农户(大部分是佃农)种植的黄豆,花生,芝麻和大米等农产品通过自己的货栈远销湖南,武汉,襄樊等地,形成了一条农商贸经营一条龙的格局,一直延续了好几代人。
三,农商经营的集约化发展,做大做強棉花产业。在十八世纪中叶发展到了一个另人可喜的地步,迪简公后裔只所以能在商贸经营方面如此突出,这要得益于族中的精英,俗话说,有人才有世界,而有能人则能飞黄騰达,创出一片新天地!迪简公第十七世祖成蛟公继承了先祖的聪明才智,树立良好家风,运用到实践中去。他天生善于经商,而且是大手笔,他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叫显材,次子叫显源,这两个儿子善经营,更善于教育子孙,把父辈传下的家业打理得井井有条,经营有方。长子生了六个儿子,次子生了两个儿子他们八子勤奋读书,修身养性,显才公和显源公是在教育上下了功夫的,请专门的老师在家教导,幼学,中庸,大学,左传,四书五经学得很好,算盘练得很到位,九规九除口决倒背如流,为经商打下坚实的基础。不光是文化,更着重教品德和处事为人和经商之道,待人之礼,个个都是栋梁之材,过去是先成家后立业,不到二十岁就为他们成了家,都是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如长子简文,选的是岳口富豪尹家,二十岁不到就考取了秀才,几年后又考取了进士,年纪轻轻就进了翰林院,下派湖北省当了省府学政,他与两湖总督张之洞是同窗好友,他家在彭市河简家亍(即隆勝亍)重修府第时张之洞亲笔书写了《瑞赜家声》四字匾额相赠,落款是两湖总督张之洞,这在当时是名震一方,给简家带来了无限荣光,难道这不是光宗耀祖吗?(此匾文革时被视为`四旧"砸乱)简文虽在外做官,有一个儿子叫春生,家中仍请了先生帮助打理生意,生意牌号为"简隆勝"(简大记)主要经营棉花和杂粮销售,当时称为花行,兼莹杂粮行。二房牌号"简福记"二儿子叫明钦,主营棉花,兼营糕餅房,请的是汉口的师傅,做的糖食很受大众欢迎,特别是做的"福"字夹麻饼誉滿江汉和省内外,远销武汉和襄樊,成了彭市河的地方特产,上坡的老板和船工,人们走亲访友都要带上一包(一包十个)家中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达骐,达骥,达骏,达驷(定立的父亲)。三房,简新记,三儿子叫仲良,主营棉花(棉花,棉纱和布匹)简称花纱布公司。他是弟兄中生意做的最大的,先后二房廉生,四房继生,五房达夫,六房石生均入股分行合伙做生意,分行开到武汉,沙市和湖南常德,长沙。他有三个儿子即执生,达运,达山(定帮的父亲)。四房仲潜,开花行,(与三房合伙)有四个儿子即继生,佑生,楚生(去了台湾)石生(过继六房〉。五房眀奎有三个儿子即达夫,达敏,达理。主营棉花(与三房合营)和粮食。六房明照,有一个儿子石生(过继)与三房合伙做棉花生意。显源公有二个儿子即金生,是做杂粮行生意的,銀生,从事歺饮业,先在彭市河开饭店,后迀竞陵开饭店。这就是光绪年间的彭市八大房,把棉花生意和杂粮行开得很红火的商业巨头,对彭市河的经济发展作过巨大贡献的民营企业家。
解放后都听共产党的话,走公私和营的道路,在后来都参加了供销合作社,成了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风云人物,为社会主义建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子女们也参加商业秋虫系统,也有到文卫战线的,当了人民教师,都很有出息,简定玉当了湖北大学教授和党委书记,简定雄当了深圳市文体部长兼宣传部副部长,简定宇是長江文艺社的总编辑,还有些不想报名字,总之,这些人都是迪公后裔的优秀子孙,他们无愧於先祖是我们学习的榜一样!
以前先祖们那些传奇已随着时代的变迀已成为历史,我今天之所以花了很大的精力来重述这段历史,是要让我们感知,我们的先祖在创业的道路上是怎样走过来的,是付出了巨大努力的,是为这个社会,为人类作过巨大贡献的!虽然己成为历史,但作为迪简公后裔的我们一定要努力,特别是年轻一代,应以先祖先辈们为榜样,学好本领,为社会,为祖国效劳,尽一份责任和义务,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说明:彭市河由于历来饱受水患,湖北省人民政府於一九六四年作出决定,将彭市镇襄河边全境的亍道和房子全部搬到汉江大堤之内,那些古迹,庙宇,熟悉的青石板的亍和沿河岸仃靠的船支,那一波又一波纤夫的号子声,那一排排长长的桅灯,那宣嚣而热闹的小吃夜市都消失了,成了过往云烟!成了回忆。让我们以新的视觉和新的姿态迎接新的生活,再奏更美更好的乐章吧!
简定立(尊燮)
二O二一年十二月二日於竞陵
忆彭市河古镇遗迹有感
再临河滩忆往昔,
追思先祖泪滿襟。
此处曾是腾飞地,
繁华已逝尚留迹。
创业伟绩今安在?
萋萋芳草伴空域。
继承遗志创新路,
留与后人多珍惜!
简雍公五十七世
迪简公二十一世
天门简定立(尊燮)
二0二一年十二月三日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