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搜索
 
 
查看: 32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氏通志·三湘卷》风俗志 第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22 09:17
  • 签到天数: 164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4921

    主题

    8741

    帖子

    40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简氏义工

    Rank: 8Rank: 8

    积分
    4065556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7-2 06:0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简氏通志·三湘卷》风俗志  第一  四时节令及其他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史称元旦,春节则是指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民国二年(1913年)始称春节,元旦成了公历元月一日。民间称春节为过年。《说文解字》:“年,谷熟也。”所以,过年是对丰收的庆贺和来年的祈祷,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        从腊八节(农历十二初八)起,就忙活起来:洗被缝衣,春谷碾米,蒸酒熬糖。但一般人家在十二月下旬才开始筹办年货,有儿歌喝道:“二十一莫着急,二十二进城去,二十三萝卜担,二十四祭灶司,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杀啾啾(猪),二十七杀阉鸡,二十八舂糍粑,二十九样样有。”
    二十四祭灶神,也叫过小年。小年意味着一年的劳作结束了,俗云“过了二十四,长工不理事”就是这个意思。起始于1980年代末的农民工,不管千里迢迢,也要有钱无钱回家过年,春运成为世界上最壮观的人类迁徙。节前,各家各户还要洒扫庭除,贴对联,倒贴福字,以祈福到。大年三十都把枰、扫把藏匿起来,到初二才拿出来使用。认为不这样:一年中会常见到蛇,会倒霉。
    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吃过年饭(又称年根饭、团年饭),各地有早上吃、中午吃、晚上吃的区别,菜肴最为丰富,鸡鱼肉齐备,尤其必须有鱼,预示年年有余。农家喜煮萝卜,以去油腻。饭前,家长率儿孙们先祭祀祖宗,然后依次和座,祖孙三代共席,以享天伦之乐。除夕夜,农家户户炉火正旺,鼎锅里腊肉炖得吱吱作响。俗云:“三十夜的砧板——不得空”,大人小孩围坐火塘一边吃砧板肉,一边聊天守岁。是夜,大人要给小孩压岁钱。压岁钱又作“压崇钱”,意在以钱娱神、保护小孩;如今给小孩发“红包”,成为一种人情往来。九十年代后,电视逐步普及,全家人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其乐融融。到新旧岁交替之际,各户必放鞭炮辞旧迎新,一时炮火轰鸣,震耳欲聋,五彩缤纷的烟花直冲云霄,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邵阳城曾禁炮几年,终归禁而不止。
    正月初一,农家早饭和年饭一样,必在天亮前吃,说是防止被人踩断年根。天亮后,先放鞭炮后开门,有的还要从屋外捡回事先准备好的柴火,寓“开门大吉,动步生财”之意,图个吉利。然后就是晚辈给长辈拜年,邻里相互串门,祝贺新年大发,长辈则给串门的孩子们发糖果。农村拜年还有“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外甥郎”的习俗,因此在居住稀疏的农村里也能听到起彼伏的鞭炮声。俗话说:“叫花子也要过个年”,这几天乞丐们也忙于送财神,户主定会打发一些菜、米,故境内又有“叫花子被米榨压——自讨的”歇后语。村落里也有组织起来,耍狮、舞龙或唱戏,敲锣打鼓,穿村过寨,村上或户主放鞭炮迎送,并赠以礼金或待以酒饭,就这样一直热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
    正月又称元月,元月十五夜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宵节,也称上元节,这天城乡有挂灯、赏灯、耍龙灯的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吃元宵自不必说,但最讲究的是一个“闹”字,称之为“闹元宵”。
    昔日在邵阳新宁城郊,有很多龙灯队,耍龙灯的时间有好几天。一般初八或初十先“试灯”,即先在村里试一晚,然后再到同宗的其他村落或嫁出的姑娘家“送灯”。送灯要先通知对方,对方答应“接灯”才去送,因为送灯的、接灯的有好几十号人,需要一笔很大的开销。正月十五是“正灯”,各路龙灯队举一面书有姓氏的灯牌,浩浩荡荡齐集县城。届时,观灯的、耍灯的万民出动,官民同乐,男女老幼,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常。除了舞龙灯,还有耍狮子的、扮故事的、踩高跷的、扮蚌壳精的一律戏装打扮,争奇斗艳,煞是好看。据说古代妇女是不能随便在公共场所露面的,唯独元宵节,女人可以出来观灯,所以演绎出许多一见钟情、私定终身的美丽故事。这夜到处灯火通红,高潮迭起,人流涌动,至半夜才散。邵阳乡下元宵夜,可到他人菜地“偷菜”,即被抓获,人们也不会将偷菜者看作贼。
    3.惊蛰
    俗云:“惊蛰到脱了帽,惊蛰来脱了鞋”,说明气温开始上升,百虫开始复苏。1这天要用石灰在屋内各角落点放,然后在大门口用石灰点画一支箭在弦上的弓箭,由家长手持石灰口中念叨:“今日惊蛰,明日惊蛰,送起蚂蚁飞上山去”“射死虫害,永不归屋”。念完向屋外猛甩三手石灰,以为这样可以除虫蝎蚂蚁。此俗今废。绥宁称打惊蛰,惊蛰节来临,县境南部家家户户都令小孩敲打鼎罐盖在村中转游并大声吆喝; 大人则在房前屋后撒上石灰,表示驱除百虫,全家安康。
    清明节
    清明节为二十四节令中第五个节气,是传统节日中不以农历日期为准的节日。《历书》云:“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主要是扫墓,俗称“挂青”,即扫除坟墓上的杂草荆棘,在坟头插上新枝,挂上纸幡,点上香烛,焚化钱纸,有的还摆上三牲和果品,祭奠亡故的父母及祖辈。挂青扫墓有前三后四的说法,即清明前3天和后4天都可,新坟扫墓挂青则3年内不能过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而隆回县麻塘山一带扫墓时间为春分以后。
    5.三月三
    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称上巳,因一般都在三月初三,所以后来固定三月三为上巳节。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这天古人举行“祓除畔浴”,就是到河边洗澡,以洗除污浊、驱邪祛瘟。《论语》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邵阳人有“三月三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窝架菜,一年生草本植物,开白花,全草可入药,具有和脾利水、健胃明目、降压解毒的功用。故洞口有“三月三,地菜做药丹”、邵东有“吃了地菜煮鸡蛋,脚板踏得石头烂”的俗语。
    6.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邵阳有悬艾叶菖蒲、吃粽子、划龙船的习俗。
    邵东人插艾叶、菖蒲时还边插边唱:“端午节,蚊虫蚂蚁山里歇,你去山里嘱露水,莫在家里吸人血”,晚上用艾叶菖蒲煎水泡脚洗澡,以消毒祛病。绥宁人还将菖蒲根串成线或缝于袋中,戴在小孩身上用以辟邪。民间有诗云:“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斩尽众妖魔。”
    端午吃粽子的习俗遍及城乡。粽子的主料为糯米,拌以少量绿豆、花生、红枣、腊肉,加小苏打,用宽如手掌长约尺许的箬竹叶包扎成三角圆锥形蒸煮,食时粘白糖,十分香甜可口。此日,农家已嫁女子均兴回娘家送节,粽子是必备的。
    端午节划龙船。是日,资江及其支流扶夷水、都梁水和沅江支流水两岸农村、城镇均划龙船。邵阳市资水河段是划龙船的好地方,划龙船习俗悠久。邵阳市状元洲、九江街、篙撑渡、田江渡等地,解放前都有龙舟会,每年组织龙舟赛。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常以体育竞赛的形式组织龙舟比赛,届时资江两岸观者如堵,热闹非凡。

    7.六月六
    俗云“六六大顺”,所以农历六月六日是个好日子。
    一曰尝新节,洞口称天贶节。若稻谷未成熟,就择一把稍熟的禾穗,用擂捣出谷浆,掺入老米中煮饭吃,并杀鸡捞鱼以示庆贺。传说稻种是狗从王母娘娘处盗来,故尝新时要先敬狗,然后按家庭长幼序尝新。邵阳县下花桥一带尝新食鱼不食鸡,寓“有余无饥”之意。农家还要割禾喂牛,因为牛是农家之宝。在高寒山区,如绥宁、洞口六月六禾苗未熟,尝新没有固定的日子。人们解决温饱以后,尝新之俗也失去了往日的热情。
    二曰禾蔸节、半年节。这天,苗民杀鸭敬五谷神,买肉打酒邀亲友聚会。吃饭之前先到田头给五谷神挂田青,设酒菜祭祀,祈祷来年好收成。这一天还把出嫁的姑娘接回来叫团圆饭,同时进行家教母训。
    三曰山歌节。这一天,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各村寨男女老少,身穿民族服装,汇集于集镇唱山歌直至深夜。1998年县政府将这一天定为山歌节
    四曰社火节。邵阳黄梅天气长,家中衣物易生霉变。六月已临小暑,烈日当空,气温很高,各地均有翻晒衣物的习俗,俗称“晒龙袍”。武冈一些乡村还用脸盆、脚盆盛冷水暴晒成热水,用来洗脸、洗澡,可防止痧痱。绥宁汉族地区还要举办晒谱(族谱)的“社火”,即把珍藏的族谱拿出来翻晒、修补,族中每户一名男子到宗庙内聚餐。
      8.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也称中元节,主要活动是接老客、送老客,祭祀已故亲人。邵阳城接老客从七月十日或十一开始,当天傍晚各家门口烧纸钱,在神龛上燃香火,摆供品,主人念念有词,将亲人“亡魂”接到家。然后每日三餐好酒好菜祭祀。到七月十四傍晚送老客,仪式更隆重,人们将钱纸扎成包,包上写上亡故亲人的名讳和送包人姓名,然后叠成圆堆焚烧。
    9.中秋
    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即中秋,其时天高气爽,十五的月亮最圆最亮,是个祭月赏月的好日子。我国古代即有祭祀月亮神的习俗,唐初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分聚离合,月圆象征亲人团聚,所以中秋节又是团圆节。这一天邵阳除吃月饼和赏月外,还要改善生活,鸭肉成为主要菜肴。亲朋好友节前互送月饼,表示送团圆。
    九十年代后,厂家将月饼越做越大,包装也越来越堂皇,价格也越来越昂贵。据《月饼趣事》谈及,邵阳市场上最大的月饼直径76厘米、重88斤,最贵的月饼每盒子1280元人民币。后来还出现了动辄万元的天价月饼。
    月亮属阴。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所以,中秋节又是女人的节日。中秋节还有祭月和中秋求子的习俗。当夜,设供桌陈列月饼糖果,竖一根竹竿,悬一个插满香烛的柚子(或南瓜),祭拜月神。一些地方几个青年男女结伙偷瓜,放鞭炮送入未孕或已孕妇女的床上,以兆生崽,谓之“送瓜崽”,主人则以糖果热情相待。
    10.重阳
    古人以“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故称重阳。
    在邵阳乡下则有蒸重阳酒和吃重阳粑的习俗。重阳时段,天气清爽,温度适宜,此时酿酒,酒香量多。洞口高沙一带有重阳节制“牛血酒”的习俗,其制作方法是,将正宗糯米二锅头用瓦罐装一罐,糊黄泥加封后,置于出栏七天刚发酵的黄牛厩肥中埋藏起来,三个月后起出,又置于深窖中,三年后的重阳节开封取饮,清香纯正,因酒呈深红色,有如牛血,故名“牛血酒”。吃重阳粑则是改善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在乡下也和城里一样,过重阳节吃鸡鱼肉,很少吃米粑粑了。
    在邵东县和新邵县部分地方,方言读“穷”如“重”,忌穷,重阳节改称“富阳节”,节日照过。现各地政府又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年节。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这个小百姓冬天难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22 09:17
  • 签到天数: 164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4921

    主题

    8741

    帖子

    40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简氏义工

    Rank: 8Rank: 8

    积分
    406555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06:08:19 | 只看该作者
    独立千峰晚,笑看一叶落。
    这个小百姓冬天难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