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搜索
 
 
查看: 11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北孝感简俊晖文章:回望故乡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58
  • 签到天数: 340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842

    主题

    1万

    帖子

    4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乐呵呵

    Rank: 8Rank: 8

    积分
    4117595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3-5-21 10:0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故乡,是我们睁开眼看到世界第一道光线、第一抹颜色的地方,是我们学会说第一句话的地方。那里,有我们难以割舍的情怀。我的故乡,是府河堤边的一个普通村庄。上世纪,每个村都有“当家水塘”,养鱼喂虾,抗旱时节为田里灌水。我们村更是修有循环水渠,田间之间有畅通的水沟,雨水季节让多余水流淌水塘。
    在府河的支流的堤上,有一排平房,那是村里的集体财产,既是小学,又是供销社代销点,还是队里的仓库,保管农具、储存种子。村头有两间牛栏,供耕牛静养,度过漫长的寒冬,来年好为春耕出力。

    放牛老农对牛格外上心。他看到牛在村头刚拉下大便,就直接用手捧着冒着热气牛粪放到水田里。牛栏隔着一条小路,就是稻场,放着三四个石磙,收割季节打谷晒谷,草堆子既是耕牛的饲料,也是灶屋里把子的原料。

    这个村,是我们家族的栖息安身地,也是村民生产生活的聚居点。中国人讲究“聚族而居”,一个塆基本上是一个姓。解放后,这种格局打破了,但是以原先的姓氏命名的村庄,名字却一直沿用至今。如我们村叫简家河口,隔壁塆叫冷家塆,顺着渠道还有刘家堤角、游家台子、肖家地塆等等。

    特殊年代,官方给我们村取了个革命意味浓厚的名字:高旗大队。这是大号,但简家河口的名气到底是上过孝感县志的,周边四乡八里还是认老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数地方不通电,乡村基本没有什么文化活动。遇到嫁姑娘、接媳妇的事,塆上才热闹几天。再就是等着河南、安徽的讨米佬上门,唱几句花鼓。后来才发展到放露天电影,但只有在重大节日,或逢年过节才能遇上一回。那时村庄,早晨不时从牛棚传来一阵阵牛哞声;春夏时节,老农赤脚牵牛下地耕田耙地;这时,从天空的四面北方,不约而同传出公鸡打鸣声,鸡鸣犬叫唤醒了袅袅升起的炊烟;当晨曦初露,望不到边的田野,笼罩在薄雾里的村庄显现……

    现在,村庄离人们的视线越来越远,新生代的年轻人,对过去村庄印象有的己模糊不清。但仍有一种味道仍吸引着人们,这种味道从房屋、树木、人群、家畜、农具、粮仓,水土里溢出来,那味道闻起来有些残破,有些古旧,又有些乡情乡愁的清香,敦促我们不时在脑海中萦回那往日的过去,想那清清的小河流水、小鱼戏水声不断,渠道两岸美丽景色……在露水汤汤的清晨,我们一帮伢们赤着脚,踩在田埂上,绿油油的青草亲吻着脚丫,草木的清气在空气里播撒着芬芳。春日,三五成群钓泥鳅,挖黄鳝;夏夜,搬出竹床到门口乘凉咵天;秋天,帮着家里往粮站交粮;冬天,在雪地里撵兔子……故乡的一间屋、一顿饭、一棵树、一片土、一朵云、一滴雨,都不时浮现在游子眼前,一直那么熟悉。故乡不仅仅是一个村子、一幢房子,更是漂泊者的避风港,精神的后援,灵魂的驻地,是凄寒冬夜的炉火,是夜来幽梦的温馨。

    故乡是一幅变化中的画。特别是这些年,我们都见证了故乡一步步的变迁,跟当年完全就是两个样。土砖黑瓦灰墙屋,变成了跟城里一样的楼房;坑坑洼洼的泥土小路,变成了的绿荫花草相伴的硬化路;镰刀、锄头、秧马,变成了收割机、脱粒机甚至无人机。当然,也有些许遗憾。如今,人们纷纷外出,村里越来越空。古老的村庄逐渐失去原来的韵味,化作时代的边缘。

    时光流逝,斗星转移。村庄过去的景致,渐渐消失在浩渺时空,甚至还有村庄永远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不过,正如王栋成老师所说:“你历尽沧桑百年,遇到今天新时代的发展变化,你的离去,换来的是电梯高楼。你为你的后辈们迎来今日优美的居住条件,现代化的田园耕作,你应心安理得,无悔无怨。”我们不能一直相伴在故乡身边,却无法停止对故乡的思念。浅浅的想起,深深的挂念,成为心里不可诉说的惦念和依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保持习惯爱荷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