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茶韵长 羚羊 “小妹,我春茶做起来了,椅子花香味”一早收到简大哥的短信时,正在喝千里迢迢从他家背回来的秋茶呢,虽然并不知道什么是“椅子花”(或是栀子花?打错了?),却还是喜欢这似乎散着茶香的短信,四季可以就这样在茶香中更替,真好! 年初陪GG去厦门面试,顺便去了觊觎已久的土楼。简大哥便是在那里认识的南靖和贵楼的“土著”。 对土楼最初的印象来自小时候那套“中国民居”的普通邮票,也依稀记得曾在电视中看过这座号称建在沼泽地上的“诺亚方舟”,却从没想过自己居然也能在这个历史的遗迹里住上一晚。 贪恋傍晚的云水谣,我们到和贵楼已是晚上,天早黑透了,巨大的土楼黑乎乎的,静得不大像有人住的样子。主人带我们去楼上看客房,木楼梯踩上去咚咚的声音在暗夜里格外响。难怪主人提醒我们,如果要看电视请尽可能把音量调小,不然整个楼都听得到,会吵到早睡的老人家。 安顿好住处,去楼下吃晚饭时见到了正在喝茶的简大哥。他也住同一幢土楼,是我们房东的堂兄,这才知道住在这一幢楼里的都是一个祖先的后代,是一家人。 吃饱喝足后跟简大哥一起喝茶聊天,第一次听说原来这里的铁观音可以采五季:春、夏、暑、秋、冬,春茶清远、秋香高锐,冬茶产量少、不打农药,一般留着自己喝或是寄给外地的亲戚,至于夏茶和暑茶则品质极差一定不要去买。茶叶买回家要放在冰箱里冷冻保存,早上喝不完沥干水分下班回家还能继续喝,味道淡了“翻瓯”再泡可以变浓,嗅杯盖可以判断香气的优劣,观察泡展的叶片能辨别茶叶的品质……呵呵,长了不少学问哪,以致于以后的若干天里,装模作样地在其他茶室照猫画虎时,被人误以为很“懂行”呢。 一向以为品茶是件“雅”事——精致的包装、精美的茶器、悠扬的音乐——是“小资”们在茶艺馆里追逐的所谓“文化”,其实在土楼人家眼里,茶只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简陋的茶具、再忙碌的生活、再纷杂的环境,也挡不住他们喝茶时的悠然,认识不认识都会邀你坐下品一杯,买不买也都没关系,在这样的氛围里,由不得你不放下戒备,心的节奏也会舒缓下来,让人忍不住去怀疑那些平日里孜孜以求的东西究竟有何意义。 其实以前是喝不惯铁观音的,总觉得那奇异的香气似乎不该来自茶叶本身,疑似加了香料。可是那个晚上,也许是环境的魔力,在淡淡的茶香里居然体会到了什么是沁人心脾,相信了这味道是来自天地自然的菁华。 不知是茶的作用还是入住文化遗产的兴奋,那个晚上迟迟难以入睡。房间里古旧的木制地板和门窗、让我一见倾心的带雕花围栏的大木床、坚实厚重的夯土外墙、内大外小有点类似藏式建筑采光口的后窗……嘿嘿,我们真的住到这个在沼泽地里屹立了两百多年的“大船”里来啦!拉开窗栓,无边夜色扑面而来,没有一点光,安静得能听到小虫子的叫声,时光仿佛一下子退回去好多年。 那个夜晚的彻骨寒冷至今记忆犹新,裹着棉衣裤缩进厚厚的被窝还是忍不住发抖,要不是亲身经历简直不敢相信闽南的冬天居然也能冷成这样。 第二天早早被冻了起来,沿着云水谣青石栈道再往回走,昨天傍晚见过的美丽景致在熹微的晨光里显出另一幅模样,静静流淌的河水波澜不惊,一层轻雾随着微风在水面倏忽聚散,修了一半的木桥横卧溪头,标志性的大水车旁不见了闹哄哄拍照的人群,就连早起的鸭子也不再聒噪,老榕树撑开巨大的树冠守护着全村的美梦,漫山青翠的茶园笼在缥缈轻纱般的薄雾中,让人忍不住去猜想,昨晚喝的那杯茶,是采自这里的哪一片田?又汲取了多少天地日月之精华呢? 午饭后被简大哥带去看自家的“茶厂”,其实不过是间小小的简陋的家庭作坊,据说铁观音采摘的规矩是雨茶不采、雾茶不采、烈日不采,一般是午后开采,当晚加工,鲜叶要经过晾青、摇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历时十小时方可制成成品茶,因此制茶均在夜间进行,应该是件很辛苦的事。但是从他的讲述里,听得出的好象没有辛苦只有自豪,也许当新茶入杯,一切劳累都会在袅袅茶香里散去了吧。 离开的时候带了些秋茶和冬片,可是不知为什么,千里迢迢背回来的茶在家里却似乎怎么喝也找不回那个晚上的味道了,也许,喝茶重在心境,心随境迁,感觉有变化也不足为奇吧?就象他们说的,一个人和一杯茶之间,也是有缘份的,很庆幸在那个土楼的夜晚,曾经有缘初识铁观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