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搜索
 
 
查看: 30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长篇连载之二十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22 09:17
  • 签到天数: 164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4921

    主题

    8741

    帖子

    40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简氏义工

    Rank: 8Rank: 8

    积分
    4065556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7-2 06:1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长篇连载之二十
    第六章沧桑岁月留痕
    "湖广填四川"移民大迁徙的传奇事迹,惊天地、动鬼神。它不仅是一部赞美先世的英雄史诗,更是一部值得传诸后世的生动教材。那里面记述了当年移民们在填川途中所经历的旷世磨难,痛苦遭遇,悲欢离合。如果说在前人与后人、古人与今人、历史与现实、昨天与今天的对话中,需要有一个中介才能沟通,那么,"湖广填四川"的历史篇章,正好为人们架设了这样一座心灵感应式的精神桥梁。
    一、旷世磨难
    "上四川"既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移民史诗,又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动人乐章。当数以百万计的南方各省移民,扶老携幼,浩浩荡荡,穿行于入川的道路之上,由此演绎出何等壮观的历史场面,留下若干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雍正皇帝在一次对内阁的谕示中说:"上年闻湖广、广东、江西等省之民,因本地歉收米贵,相率而移四川者,不下数万人......况彼此相隔,或至千里,或数千里,小民离弃乡井,扶老携幼,跋涉山,安有余资以供路费?中途困厄,求救无门,不相率而为匪类,势必为沟中之瘠矣。"在这里,雍正皇帝担心的是移民们因为盘费不济而沦为"匪类",危及他的统治根基,这实在是用心良苦。据现有史料表明,在雍正时期,还没有发生过一起移民在途中啸聚谋反的事件,而反倒是如他所说,移民在数千里旅途上,扶老携幼,跋涉山,中途困厄,求救无门,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沟中之瘠"。此处的"瘠",通"黹",意指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即成为倒毙在沟壑之中而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
    对此,广东龙川县移民的《往人民告帖》也作了如下的证实:"目下龙川县地方处处拦绝,不容我等行走......若阻得紧,我们只得伴命走小路,山高水深,万一不测,跌死下山,淹死下水,亦是我等之命。"
    过去,在闽西山区流传这样一句令人费解的话:"过四川。"当年幼的孩子因为贪玩,归家迟了一点,常常会被母亲训斥说:"过四川了,瞰(这么)久才归来。"由于从交通落后的闽西山区,徒步跋涉到四川,道路崎岖漫长,旅途艰难险厄,风餐露宿,其苦难当,很少全身而返。因此,"过四川"就成为当地的一句口头禅,比喻做事费时,千难万险,有去无回。
    在移民迁过程中,多数人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始终如一,决不放弃迁川目标,历经重重磨难,最终抵达蜀境,并且在四川定居下来。当然,其中也有个别人因为水土不服,或者思念家乡,而半途返回,或者欲归原籍。
    例如,原籍广东连平的谢子越,年过五旬,探知四川遭张献忠乱,"土旷人稀",于是携家眷西迁。其妻凌氏随夫上路,方走数日,因"不服水土",便携次子、三子中途返回,归居连平故宅,后死葬连平大坝冈。谢子越则坚持既定目标,毅然率长子媳及侄,跋涉来川,最终寓居简州。
    原籍广东兴宁县南厢中堡柏树下的刘子进,于雍正丙午(四年,1726年)七月十四日,因羡慕四川富庶,父子母女四人,随同伴多人,仓促来川。行至途中,年方22岁的妻子徐氏,患麻疹身亡,留下一子一女。人皆劝刘子进中途返回,放弃来川,他不忍舍弃,遂将行李担杖,尽交给从弟兄绍唐,分担随行,"背负西行者七日矣"。后来,他们一行"逾越险阻,千辛万苦极矣。兼之银两缺少,来至川东,苦无盘费。同伴有钱者,尽上川西"。刘子进一行人,"无钱乃止于荣昌之烧酒坊场背,共佃园地、草屋同住"。
    广东移民廖体用历尽千辛万苦,由湖广辗转四川什邡新市镇落业。后"以祠墓在粤,思携眷东归"。而他在川的儿子们,"以川中财货易殖,不愿还乡"。为了留住老人,他们以行前还须辞别在川族人为由,慢慢拖住他不要马上启程,而背地里却通过其伯父给老人做思想工作,劝他不要回去,并决定把家迁到成都近郊的新都县境内。最后,廖体用终于打消了回广东的念头,一直住在四川,活了83岁。
    在迁川途中,移民们中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例如,大足杨氏家族的先祖入川时,分阶段行进,在路上颠沛流离,发生在这个家族中的阴差阳错的故事令人感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杨修富举家由湖南会同迁川。在此之前,他曾经派次子杨再发作为先导,率先一步到四川了解情况,结果经年未归。这年九月,急于上川的杨修富,在没有等到确切消息的情况下,便急匆匆携带长子杨再有一家8口启程上川,希望能够在途中与次子杨再发相遇。不料,行至重庆铜梁和同寺地界,74岁高龄的杨修富病倒了,只得人寺养疾,全家则在寺旁暂居。而这时杨再发正从四赶回来与全家会合,却阴差阳错走迷了路,不知不觉中竟然返回了湖南。后来,他又从湖南折转回四川,一路上打听消息,终于跟踪而至,在铜梁"始得聚会"。
    在迁川途中,既有老人需要照顾,又有小孩需要呵护。原籍广东惠州府连平州人巫维舒,在经商贸易至简州多年,在当地站稳脚跟后,又将八旬祖母冯氏恭迎至蜀,同时"并负祖考及考妣遗骸到简安厝"。此行"计程八千余里"。途中为了照顾好祖母与祖骸,他"每晨夕必向先骸焚香荐食"。"其奉祖母则饮食遂其欲,温情尽其欢,起居先其意"。如此无微不至地侍奉年过80的祖母,放在平常不足为奇,而要在8000里迁徙途中始终如一地坚持到底,则实在难能可贵。
    当然,在迁川途中,家人失散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据记载,当年有一个名叫林愈芳的小孩,"少有器识"。他12岁那年"随父入蜀"。"途间,离伴独前。盗睥睨将劫之"。林愈芳识破盗贼的阴谋,看到后面有人,于是急中生智,假装招呼熟人,大声说道:"吾待久矣,行何迟也!"意思说,我等你们这么久了,你们怎么走得如此慢!后来,"盗去",他才"得脱",躲过一劫。要不是这个小孩胆识过人,灵敏机智,很可能难逃劫盗的魔爪。
    正因为中途失散的实例不在少数,以至今天当我们查阅一些原乡传来的族谱时,往往可以在一些家族支派世系下,发现在不少成员的名讳后面,多注有"上川"、"往川"、"住川"的字样。这些人中,既有经过长途跋涉,成功抵达四川,但因无法联系而失载的;也有在迁川途中死亡、失踪,或者不知下落的,而且大约还不在少数。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这个小百姓冬天难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22 09:17
  • 签到天数: 164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4921

    主题

    8741

    帖子

    40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简氏义工

    Rank: 8Rank: 8

    积分
    406555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06:14:34 | 只看该作者
    独立千峰晚,笑看一叶落。
    这个小百姓冬天难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