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搜索
 
 
查看: 365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氏族姓源辩证 / 简梅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3
  • 签到天数: 131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521

    主题

    3192

    帖子

    40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040973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8-1 10:2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正本清源话祖源
    ——简氏族姓源辩证
    简梅松
    探索祖源,寻求根从何出,这一直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寻根情结。其行可嘉,其情可悯;但是人们不可能回到自己祖先所生活的时代去,要寻求自己的祖源,只能依据保存下来的文献典籍、历史资料、出土文物和大量的家乘谱牒,去分析、梳理,从而找出符合历史真实的祖源来。任何主观推理、想当然乃至臆断,都是对祖先的亵渎和对历史的歪曲。
    中国史料之宏富,向为世界各国所瞩目。中华民族历史的大厦就是靠正史、方志、宗谱这三大支柱支撑起来的。宗谱其实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历史不能凭推论,更不能靠猜测和想当然得出结论;历史是客观存在,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这既是宗谱的真实性和重要性,也说明了她的严肃性。作为宗谱纂修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这既是对祖宗的崇敬,也是对子孙负责。
    五年前,在福建接触到了《永定谱》,不久又参阅了《粤东简氏大同谱》,简朴公用晚年十余年时间,并利用其有利条件参阅了台湾简氏多支族谱所写的《鄂支简氏源流考略》,都说“我简氏姓源祖为周襄王时(公元前651年)的大夫简师父,我深感诧异!近年查阅“荆楚支”各分支谱牒,除孝感(包括黄陂、蔡甸、汉阳、汉川、云梦、随州和河南唐河)分支仍宗续简伯外,自前清光绪十二年起,范阳简氏所崇祀的先祖已经易位,续简伯换成了简师父!站在宗谱的角度,这不是一件小事!因此,在2003年七月间,《简氏通志·荆楚卷》动笔之初,在《告简姓族人书》中就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希望荆楚简姓族人,认真查阅历史文献和姓氏典籍以及历次谱序,还我简氏祖先本来面目!
    我们简姓虽然比不上“张、王、李、赵遍地流(刘)”,但是散处全国20个省市到2009年已有27个省市有简姓聚族(四川、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台湾、江苏、河南、河北、陕西、甘肃、贵州、云南、广西、重庆和港、澳地区)和地区,其范围之广,与前面说的五大姓毫不逊色!荆楚支也涵盖湖北、河南、湖南和重庆五十七县市。
    “20世纪70年代台湾地区的通用汉姓为1027个,排在前100位汉姓中简姓就居35位”。“最使台湾同胞产生认同感的是,这份姓氏排序,几乎就是福建、广东地区姓氏排序的翻版”(彭桂芳《“唐山过台湾”的故事》。这说明我们简姓,在台湾、广东和福建都是大姓!港、澳地区也一样。由上述地区而散居世界五大洲的简氏子孙人数也不少。这样一个姓氏,连自己的老祖宗都搞错了,这不仅贻笑方家,给海内外简姓族人蒙羞、且会被人家骂我们数典乱祖!
    正本清源搞不搞?对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很长时间。我担忧的是:怕因此引起族团内部的纷争,那就有违初衷了。我希望写过这方面序言的先辈和附议此观点的先辈的在天之灵能够原谅!其子孙后代能够理解!我们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找到我们的符合历史真实的始祖来!我希望:一个敬宗收族的善举,不致走到它的反面去!
    查我江西老谱,对我姓源祖续简伯公从没提过异议。简氏江西支始自唐末庆远公宦游江右(江西)定居以来,世系清楚。因民间修谱始自宋苏老泉、范仲淹、欧阳修诸公,以后才慢慢普及到庻民族团。历经宋、元两朝,至洪武十六年始有桐村支(大房)天复、仲谦二公修谱,此次修谱时间最长,起于洪武十六年,成于永乐元年,历时十九年之久。二房頀公一支,成谱于洪武初,为伯英、伯筠二公创修。三房武公一支(白沙支)是武公之十七世孙齐道公所首修。公为举人时便着手编纂,中进士时带往京师请当时为户部尚书(今载《中国宰相传》)的商辂序其首,时在成化十年。后来各支虽各述一支,然祖述续简伯公未改。商辂、张彻等都是一代宏儒,他们的序当不会人云即云。我们荆楚支提出宗简师父始自光绪十二年。崇阳分支有堂(号易从)、居敬二公提出质疑;事隔三十一年,国桢、佛堂二公分别于民国六年,民国七年再次作序肯定;1990年洪湖支房家祥等三位先生联袂访问崇阳族人,看到这几篇序言后深表赞同,并将光绪十二年有堂公写的《增修宗谱辨正祖源总序》带回,刊于同年有洪湖、监利、天门、仙桃、荆门(不是荆门十里铺分支,也不是荆门城此分支)和嘉鱼、蒲圻(今改赤壁市)等七县市的合修谱首;更令人费解的是该支原来三篇谱序开头也加入了崇阳分支有堂公等的“祖源”说!竟有族人为其作诗捧场,诗曰:
    吾族发源起有娀,
    堂堂远裔与尧同。
    简师父是范阳祖,
    狐鞠且非我姓翁(“鞠”应是“鞫”此处误)。
    堪叹一时淆帝虎,
    遂教千载混鱼龙。
    辨明真伪伊谁力?
    二十世孙家祥公。
    为了让大家以原文为据,对照求证,今将有关序言按时间先后,刊印于本文之后,并摘录其有关句、段,以便大家知其要点: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7年)有堂公序题为《增修宗谱辨正祖源序》,文章提出修谱就必须辨证祖源,接着引用了《左传》、《吕氏春秋》、《史记》、《史记正义》、《稽古录》、《通鑑外记》、《皇王大纪》、《通鑑纲目》、《会纂》、《白虎通》、《释名氏》、《文心雕龙》、《南湖纲目前编》和《凤州通鑑补遗》等典籍,说明帝喾有四妃,次妃有娀氏简狄就姓简。
    “务若我崇阳桐村旧谱,前辈纂修惟勤惟谨,理宜述而究之,前谱尽以姓氏释笺为据,以为简氏系出于晋大夫狐续简伯狐鞠居之后,以字为姓。而不知简氏之姓源于上古,简氏之祖源于简师父也。”
    “笺姓氏者谓周常从系源于此(系源于帝窖四妃女敢訾氏常仪——编者注)。知常仪之常亦女敢訾国之姓;庆都之“庆”,简狄之“简”,虽无可考于三代前,而以有邰氏姜姓,女敢訾常氏姓推之,知“庆”姓为陈锋氏之姓,“简”为有娀氏之姓无疑也。”
    “况春秋时周有大夫简师父,鲁有大夫简叔。以姜氏出于姜水,常氏出于常先推之,安知‘庆’之为姓,非即尧母家,‘简’之为姓非即契母家,与有邰氏、女敢訾氏并为上古诸侯乎?”
    “而吾简氏祖师父勤王,固与姜尚兴王,同足彪炳乾坤矣!”“独怪笺姓氏者,不以师父为吾简氏祖,而以狐续简伯为简氏祖,不思续简伯与简师父俱见左氏春秋传,简伯见文公六年,师父见传在简伯前二十年(其实为晋文公二年,比简伯见传早四年)。简伯前有师父,即师父前有简姓彰彰矣!岂复以狐续之简伯为简耶?此不辨而知谬者也。”
    “史游《急就篇》注:‘续氏为简伯之后’。岂简氏之子孙,姓续而又姓简耶?此又知,简之当祖师父,不当祖简伯也。”
    “一乃囿于姓苑之讹,再歼于姓氏家之谬,三因于老谱、旧谱、续谱述之而不作。而是轻信古人,于六经中事实亦未指出。致吾师父自僖公见传,湮没至今,如漆室巨幽二千五百九十八年不见天日!”
    “而简姓之根源于契母家者,虽有致黄堂前辈之疑,亦未精于论断,遂使非族之简伯,夺我族数千年之血食,是不可不深辩也!”
    “或曰,简,谥也。蔡邕独断,一德不懈曰简;苏洵释义:平易不訾曰简,纵简伯事无可称以谥为姓矣!”
    “然春秋战国时周、楚俱有简王,齐、燕、杞、郑俱有简公,周有甘召、简巩、晋有赵简子,韩有韩简子,郑有冯简子,潞有简如,且僖公十五年晋有韩简子,前简伯二十一年,曷为皆不取而独以简伯为姓也?”
    “简伯可以姓简矣,则师父可以姓师矣!而《姓氏谱》在‘师’氏曷不闻以师父为之姓而必以晋之师服为姓也?则师父自为简氏祖,一如师服之为师氏祖,岂不为尤大彰明昭著哉?”
    “吾简自有娀婿帝,师父勤王,蒂固根深,亦足有敷后荣矣!”
    “今以有娀氏为发祥之祖,以师父为不迁之宗,譬之拨云雾而见青天,揭日是而照万古!”
    “敢以质诸族中君子,以定我简氏正宗?”
    同年(光绪十二年)晏刚公十三世孙居敬公作《溯源序》以表赞同:
    “予姓得受之由于《左传》。晋大夫续简伯原是春秋时人,而前有周大夫简师父,鲁大夫简叔,俱在简伯以先百有数十年之人,更有三代以前,姜嫄生稷,简狄生契,姜为姓,简应为姓,而注姓氏者并未采集,由此思之,真乃可叱可鄙、可笑也!”
    “今也重续家乘,谨将简狄、简师父、简叔等选录居首,以见简氏得姓之初应在三代以前。所见如是,敢以质诸高明!”
    民国六年(1917年),事隔三十一年后,梓木再次修谱,国桢公有《重修族谱辨证祖源序》。此序除完全赞成有堂,居敬二公所论外另有:
    “虽然修则修矣,间尝考数十代雄才伟士未闻有疑也……以尽沿谱牒之误也。”
    “夫师父既在简伯十二年以前,则师父前无简姓可想而知矣,乌得以狐姓之简伯为姓耶?此不辨而知其谬者也!况简氏姓源于上古简狄……”
    “桢于是始以《左传》细读之,足见简氏祖师父而不祖简伯证之左氏而益碻(确),继以诸史合参之,愈信简氏授姓之由源于上古而益明。嗟叹桐村老谱,梓木新谱囿于姓苑之伪,致六经堂堂之祖湮没数十世者,一旦拨开云雾而见青天白日,倘师父公有灵,但可少伸沉郁耶!”
    过了一年,民国七年(1918年),又有晏刚公十五世志佛公在《续谱序》中写道:“然简姓本源出于有娀氏无疑。……姓氏族谱谓简氏祖续简伯,其说大谬!”
    “……雍籍涿郡,以雍显改简州,后改简县,本古范阳郡。吾姓赐者以此。夫紧以姓而赐于郡者,其亦沿中古有姓而复有氏之例。”
    时间过了103年,1990年春,洪湖家祥先生访问崇阳族人,看到了这几篇序言,大有相见恨晚之慨!带回后刊于新修谱首。不知出于何种动机,又在三篇老序中加入了崇阳有堂公等的观点:
    在一序里(此序大概写于清朝前期)加的是:“我族发源起于有娀,简狄、简契同周大夫简师父是我先辈祖;汉室简雍是我范阳公……”
    在“七县”合修谱序中写道:“溯我简氏起源,与炎帝姜姓同时为帝喾之后,受封有娀。有娀女简狄生契,为商之始祖。祖源正大,彰彰可考,非若释姓氏者妄谈谬论,认为简姓出于狐续简伯狐鞫居之后也。”
    应该肯定的是,出发点是对的,用心是好的,希望找到真正的祖源来,由于知识面狭窄,加上偏见与固执,导致了结论上的错误,给宗谱界留下了一个笑柄,混淆了简氏儿孙的视听!
    综合诸公序言,归结起来是六个问题:
    一、作序诸公对中国姓氏的起源,发展和裂变不了解;
    二、以今人对待姓氏的观点去理解上古姓氏;
    三、强调六经,而六经中只有人和事(整个《左传》写简师父只一句话!),没有姓氏源流,换句话说:不懂“姓氏学”是一门显学,属历史学的边缘学科;
    四、希望自己有一个体面的老祖宗,当自认为这个老祖宗被弄错后就气不打一处来。
    五、没有做到“以史为据”,只是凭猜想、推断下结论,违背了治史原则;
    六、由于观点、方法上的错误,认定自己还百分之百正确。
    综观103年间这三批寻求祖源的先贤,假如把历史拉回三十年给他们定个性质,则叫“主观唯心论!”
    现在我们就一一加以回答:
    《辞海》释“姓”是:姓,是族团系统的标志。
    简姓在简师父所处的东周襄王时,没有这个族团。简师父的“简”,不是他的姓,是他的氏。序者自称对《左传》“细读”过,即以此为例,加以求证。清初顾炎武从《左传》中梳理出二十二姓(也就是说整个《左传》中出现的人物,只有二十二个姓!)是:妫、子、姬、风、嬴、巳、任、姞、祁、芉、曹、妘、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姒(顾炎武·《日知录》)。顾炎武的考订是很全面的,连少数民族的“允、隗”也考订了出来。大家看有简姓没有?没有。有堂公等不知道简师父是“姬”姓,他是周王室族团成员。同样,鲁大夫简叔也不姓简,他是鲁国贵族集团成员,也姓姬!因为鲁是周文王第四个儿子周公姬旦的封国。至于把五帝时代帝喾的次妃有娀氏女简狄弄来作始祖就更说明有堂公们对我国姓氏的流变一无所知了!有娀氏所处的五帝时代是我国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代,这时既有母系社会的印记,也有父系社会的标识。人们生活在以采集为生活来源的氏族社会,生活物资由女性支配,婚姻关系属于族团外群婚制,代表族团标志的姓,只起一个“别婚姻”的作用,孩子们只认得母亲,而不知道具体的父亲。本族团内的男女是不准婚配的,怎样区别呢?这便产生了“姓”。而且“姓”只能女子使用,这就是“姓”从女生的来历,甲姓族团的男子只能到乙姓或者其他族团去婚配、生活,属于母系族团成员为被支配地位。这从我国解放初期云南澜沧江上游的少数民族——拉祜族可以得到说明。说到姓氏的产生,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姓氏最早的国家。大约在一万年前,伏羲和女娲兄妹结合可以得到说明。由于伦理观的发展,长期来内部群婚给下一代带来的不利,因此,伏羲、女娲便定规矩,规定族团内部不得婚配。怎样加以辨别呢?前面说过,作为族团标志的姓便产生了。代表伏羲、女娲族团的“风”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个姓,据专家考证,至少有了八千年历史,到今天这个姓仍然被人们使用着。“风”姓追溯祖源就要追溯到8000年左右的伏羲去!
    由此可知,姓的最初产生,只是为了“别婚姻”,而且规定:女子只有姓。大约又过了2500-3000年,由于部落之间的战争,被消灭的部落其成员大批成为俘虏,男女奴隶的出现,生产方式的改进,逐步由采集为主过渡到半采集半种牧社会——私有财产出现了,农牧、战争带来了分工的变化,男子慢慢居于主导地位,社会逐步过渡到父系社会——炎黄所处的时代,就是我国父系社会的开始——到形成时期。在“姓”别婚姻的同时,由于采邑、封地的出现,男子有‘姓’也有了‘氏’;姓代表他所在族团,氏,表明他的身份(地位)。如姜嫄的父亲句龙是神农氏姜姓炎帝石年十一世孙,起初居住在邰(今陕西武功县)称有邰氏,他的姓还是父亲族团的姜姓。后姜嫄随父亲迁到骀(今山西侯马市)仍使用着有邰这个氏号。中国的历史一般来说把伏羲到五帝时称为上古。上古时代中国到底有多少姓氏?我可以列举几个中外权威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大家看:
    一、近代外国学者哈伦提出的中国四姓:“风、偃、嬴、巳”。
    二、明代学者郑晓考订出的“上古八姓”:“姜、姬、妫、嬴、姞、女尸、姚、妘”(“女尸”同“风”)。
    三、董家遵先生提出的“上古十二姓 ” :“偃、媿、妘、姬、姯、姺、妀、女页、姜、妫、女尸(风)、姒。”
    四、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列举的12姓:“姜、姬、姞、嬴、姚、妫、妘、妘、姺、女然、丑女、娸。”
    五、就是我在前面举的清初顾炎武从《春秋》中考订出的二十二姓。
    有堂公等既云仔细地阅读了左氏春秋传,又集“诸史合参之”,也看过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简”这个姓没有?上面所举的五个中外权威考订出的上古姓氏,有简姓吗?没有!据专家考证,有娀氏“姒”姓,女敢訾氏“姞”姓;陈锋氏“姺”姓,简狄、庆都、常仪都是他们的名。“庆”,“常”二姓上古也没出现,就是序者也只列举了姜嫄姓姜。前面我已讲了,但姜姓的始祖不是姜嫄,姜姓祖述神农氏炎帝,是姜嫄的前11世祖神农氏炎帝姜石年(引自《太公家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说起姜姓,他是一个很古老的姓。姜姓始自伏羲:羲从義,義从羊。由于这个族团是驯的,所以字头,下面一个,表示这个姓代表母系族团。
    战国时成书的《世本·氏姓篇》载:“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氏焉。”就是有堂公自己也承认:“庆都之庆,简狄之简,虽无可考于三代前,而以有邰氏姜氏姓……(这是序者自己认为的,毫无历史根据!)知庆为陈锋氏之姓,简为有娀氏之姓无疑也!”前面承认“三代前无考”,后面用类比法得出结论,要知道历史是不能用“类比法”成立的!有,就是历史,没有说成有,就是伪造,或者叫诡辨!
    序者举《大嶽祀·姓氏著》曰:“姜简源于此”来说明简狄为简姓远祖,是序者没理解这段话意!它是说“姜源生弃,弃即后稷,后稷者,周之始祖,续简伯,唐叔虞后”,叔虞,武王子成王少弟也。简狄生契,是商之始祖。姜、简源于此。”
    五帝的顺序是:黄帝——帝顓顼——帝喾——帝尧——帝舜。到帝喾时,娶四妃,姜嫄生弃,姬姓。黄帝,姬姓,帝喾是黄帝曾孙,帝喾子弃,也姓姬,这是父系社会的明证;同一个父亲的儿子,怎么会弃跟着爸爸姓,而契又去跟着妈妈姓呢?而在《史记·殷本纪》里明明记载着:“契封于商,赐姓子氏”。宋代史学家郑樵对这一历史现象作了追述。原文是这样的:
    “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故姓可呼为氏,氏不可呼为姓。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到周代这“同姓不婚”的规矩作为法律固定了下来。
    有堂公等对六经是熟知的,我还是举《左传》中的例子加以说明吧!
    春秋时鲁昭公从吴国弄来一个贵族女子做老婆,他叫大家叫她“吴孟子”。依当时妇人称姓的规矩,你可以理解这是“吴家的大闺女”。但当时没有“吴”这个姓。吴是姬姓族团分封出去的一个氏号。同样,鲁国也是从姬姓族团中分封出来的。说穿了,鲁昭公和这个女子都姓姬。他叫大家把新夫人叫“吴孟子”,就是企图用以氏带姓的假像掩盖自己破坏“同姓不婚”制度的实质。
    讲到“氏用以明贵贱”,仍用《左传》里的例子:
    晋国有个士会,由于他出身士官,叫士会。他的采邑在范,又叫范会,范武子、范季;他还有一个采邑在隋,所以他又叫随会,随武子、随季。这些带有官衔和封地的名字的第一字是“氏”,是用来表明身份(明贵贱)的,不是姓!
    简师父,简叔、荀林父……等等,第一个字都不是姓!既然“氏”这么体面,这还指周宗室,其他给以采邑的就更多了,姓氏分流就成为必然了!这也叫“姓氏双轨制”。
    序者和追随者们一不了解姓氏的发生和发展,又不懂姓和氏的的含义与界定,拿着现代人对待姓的观点去观察三代和三代以前的姓氏,就闹出了以上的笑话!
    反映在序中最明显的例子,除了误把氏作姓外,还有把郡望作氏,把姓的裂变作“授姓、赐姓”等等。现代姓氏学家完颜绍元说:“中国百分之九十九的姓都产生在三代以后”。这个说法是十分中肯的!郑樵考证了他当时为止的1745个姓,仅“以国为氏”的就有260个之多!他把这些姓的来源分成33类,象我们简姓这样“以谥为氏”的姓就有35个!
    由于序者们对姓氏学家和姓氏典籍抱有偏见和抵触情绪,总认为是他们作伪,有意和我们简姓过不去,以致我们失去了帝喾这样体面的老姑爹,失去了简狄这么光辉的老姑奶奶,契,这么鲜亮的老表亲,就干脆写成“简狄婿帝,足以有敷后荣焉”,把“简狄”弄成是我“简姓祖”,直接把商朝始祖契拖过来姓简,省了许多口罗 嗦!为了姓氏合一,有姓又有氏,不惜把四川的简州弄到河北去,代表昭烈帝刘备封简雍为范阳公,也不管曹操同不同意(因为涿县三国时是魏国曹操辖地)!真是张飞大战胡敬德,唱了一出《十八扯》!
    由于如《左传》中士会那样名字的麻烦(读《左传》的人都会被一人多名搞得云里雾里),给实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加上秦统一六国后改分封制(宗法制)为郡县制,氏,用来明贵贱已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姓与氏的“双轨”,就走到了一起,成为“姓氏合一”。司马迁的《史记》就是明证:对秦始皇则说“姓赵氏”,对汉高祖,则说“姓刘氏”。
    崇祀简师父诸公,强调六经,而六经中头上带有“简”的《左传》首先载有简师父,只提了这个人,记了他一句话,对于他们的姓氏源流提过没有?没有。凭什么肯定师父、简叔都姓简的?他们的族团生活在当时什么地方?不知道?涿县,秦建郡县制时改涿县,汉承秦制,西魏时改范阳郡,1914年仍改涿县;1994年改涿州市,在保定市西北(见《辞海》“涿”字条);简州,西汉时叫牛鞞县,东汉时叫阳安县,隋初改简州(因境内有赖简池而得名),1914年改简阳县,1994年设简州市,治简城镇,人口134万(见《辞海》“简”字条)。连这些地名都失之考证,张冠李戴,对姓源之祖 就更谈不上以史为据了!
    世系年表始于周代,民间修谱源于宋初(苏老泉开私人修谱先河)。前面讲过:战国时成书的《世本》,记载从黄帝起帝王公侯卿大夫谱系。战国离春秋仅一百多年时间,简师父又身为大夫,难道不载《世本》?
    为了进一步回答崇祀师父为祖的诸公,我还是不厌其烦地抖一下书口袋。要知道,在古代中国,姓氏研究是一门显学,有关资料和官私著述可谓卷帙浩繁;仅载于二十四史专志和传记中的著作目录就有几百种,可惜大多亡佚,仅有后人的辑本,现分类加以介绍:
    溯源类: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姓氏篇》,考释近500个姓氏的来源;
    同时期王符的《潜夫论·志氏姓》
    同时期班固的《白虎通姓名章》
    宋郑樵的《通志·氏族略》。郑樵在占有汉晋以来姓氏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33类,解释了1745个姓氏,成为专叙姓氏产生和演变的集大成之作。
    宋邵恩的《姓解》
    明陈士元的《姓汇》、《姓觽》
    明杨慎的《希姓》
    明夏树芳的《奇姓通》
    清张澍的《姓氏寻源》
    清单隆周的《希姓补》
    族系类:
    前面说的《世本》
    北齐魏收的《魏书·官氏志》
    唐初官修的《大唐氏族志》,后来唐高宗在前书基础上修订的《高宗姓氏志》、《大唐姓族系》,都是100卷乃至200卷的巨幅宏篇!
    唐宪宗时太常博士林宝编纂的《元和姓纂》(说简姓是简师父之后的只有他!)
    明凌迪和的《万姓统谱》、《历朝人物氏族会编》
    清李绳的《姓氏谱》
    宋欧阳修等人编的《宰相世系表》,里面载有近百个姓氏族谱
    考辨类:
    这类著述中最称经典的是宋人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与辨证》,其后有清人陈廷炜的《姓氏考略》,黄平骥的《姓氏解纷》,对古代姓氏的来源流变作了大量的辨证考订工作。
    通俗类:
    西汉史游的《急就篇》
    宋王应麟的《通俗急就篇》
    明《皇明千家姓》、《御制百家姓》
    清人王相的《百家姓考略》
    上述各个时期的姓氏典籍很多都收录了我们简姓,对其姓氏来源解释得一清二楚,既不是一朝一人,也不止一本姓氏典籍,怎么能随便说是“笺姓氏者作伪”呢?上面介绍的这历代姓氏学家,都是名贯古今的大史学家,特别是如宋人郑樵,是举世公认的姓氏研究的集大成者。
    《辞源》(上海商务印书馆1988年7月第1版)1289页简字条载“姓,晋大夫狐鞫居之后。鞫伯,姬姓,号续简伯,子孙以简为姓。《通志》二八氏族四以谥为氏。”
    《辞源》、《辞海》、《中国汉语大词典》这是与《大百科全书》齐名的权威词书,上面所引材料也来自宋人郑樵的《通志·氏族略》,参加编纂《辞源》、《辞海》的都是世界知名的专家学者,他们的引证还会有错吗?所以我说崇简师父为我姓源祖的诸公,不懂姓氏学是一门显学,是历史学的边缘学科,仅从《左传》里看到了一个简师父,误认他是姓简,口里讲的是“辨正祖源”,又提不出史据,光用类比推理一些纯唯心的方法得出结论,试想,这个结论站得住脚吗?自己在姓氏学方面知之不多,反怪姓氏学家作伪,姓苑著作谬种流传;又怪江西老谱,梓木新谱历次修谱之人,认为他们“修则修矣”,然而“述而不作”,以致“数十世雄才伟士未闻有疑”!梓木历次修谱诸公的文化底于我不了解,但我读江西老谱序是:明英宗正统四年(1446年)吏部考工郎张彻作序说:“古未有简姓,至周列国,有续简伯,为晋大夫,子孙以谥号为姓,始见于族者。其居范阳,族大而姓著;后有以姓为简州。”身为吏部官员的张彻先生,大概不会信口开河吧;成于明成化十年的齐道公修的“白沙简氏族谱”,序其首者乃明成化年间户部尚书商辂,后官拜宰相(现载《中国宰相传》),这都是一代宏儒!就是天复、仲谦、齐道诸公,都是进士及第后始修谱牒,永乐元年写《简氏世系源流考》的维岳公,宁波府通判,他也只从凿凿有据的雍公叙起。崇师父诸公虽才高北斗,我想如与上述数公比,可能还有一段距离吧!怎么能妄加评说呢?
    【注】此文引自《简氏通志·云贵卷》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与世无争乐知足,心明眼亮无忧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8:43
  • 签到天数: 323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426

    主题

    1万

    帖子

    4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乐呵呵

    Rank: 8Rank: 8

    积分
    4111745
    沙发
    发表于 2015-8-1 16:40:26 | 只看该作者
    不可数典乱祖。细读此篇,会明白简姓来源。
    愿时光不老,我们都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3
  • 签到天数: 131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521

    主题

    3192

    帖子

    40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04097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18:53:59 | 只看该作者
    就因有的族人不懂历史和祖源,加之该祖谱玄异之说而信之,故特发此文以校正。
    与世无争乐知足,心明眼亮无忧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