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氏网

搜索
 
 
查看: 392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边屯文化是民族大融合的结晶——简良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22 09:17
  • 签到天数: 164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4921

    主题

    8741

    帖子

    40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简氏义工

    Rank: 8Rank: 8

    积分
    4065556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8-22 05:5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简斌全 于 2015-8-22 06:04 编辑

    边屯文化是民族大融合的结晶

    □简良开

    边屯文化是个广义概念,它的形成是各民族不断融合逐步形成的过程,它不是单纯地域性和单一民族的文化,而是各民族大融合的产物。边屯文化现象在云南省普遍存在,其中永胜边屯文化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其中屯垦文化、他留文化在全国独树一帜。
    汉文化融入云南历史悠久
    边屯始于庄蹻入滇。云南和内地自古都有着经济文化的联系,而云南和内地建立直接的政治联系是从庄蹻入滇开始的。庄蹻是楚国人,其活动年代大约是公元前4世纪末至3世纪初。在中国历史上,庄蹻是内地第一个开发西南边疆的伟大人物。他把楚国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带到了滇池地区,加速了滇池地区的社会发展,从政治上、经济上为秦汉时期在云南设置郡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正规屯田制兴于元。屯田制渊源于西汉,它是汉朝在北方边境地区推行的一种“耕战结合”的制度。汉代以后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在实行军事征服之后,随即实行屯兵戍守,以稳定和巩固其统治。为了解决军队给养问题,各级军事机构组织戍守士兵开垦田地,就地屯种,事农以求自给,或募民屯垦以足军供。但西汉和蜀汉时期云南的屯田规模较小,随兴随废,大规模屯垦则始于元而盛于明。元代在云南的军民屯田已遍及云南的整个靠内地区,统计元代的军民屯户,军屯为爨僰军3217户和畏吾儿及汉军5700人;民屯为云南各族边民15052户。总计屯田数为140156亩。民屯户数大于军屯户数四五倍,反映了元代云南屯田是以民屯为基础。
    明代开创边屯新格局。明代,朱元璋在统一全国之前,在攻城略地过程中就已在占领地区实行过屯田,统一全国后,也以屯田作为增加军事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重要措施。明政府对军屯制称之为“足兵食、固边陲、扩耕地、兴水利、发兵源,广教化”。明统治者从洪武到永乐年间曾征调大批军队、组织民力在云南省各地大力开展屯田,发挥了卫所军屯田守边的应有作用,并促进了云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发展。据明万历《云南通志》记载,云南共有卫二十处,云南都司直属守御千户所八处,分隶各卫的守御千户所八处。这三十六卫御所,分布于靠内地区的平坝区,“卫、御、所东西星立,此不惟开疆辟土,垂示远略,其镇压周密,殆雄视百蛮也。”全省除丽江、永宁、镇沅、元江、广南、乌蒙、东川等府与边境的御夷府、州以及土司区域未设卫所外,整个靠内地区各府的平坝都有卫所的屯田,明代卫所屯田规模之大,远非元代的军民屯田所能比拟。万历《云南通志·兵食志》载有军屯人数约33万人(包括旗军、屯军、舍丁、军余),军屯田土面积1320642亩(包括职田、屯田)。当时布政司所掌握的全省在籍官民田为1788450亩余,加上军屯及职田土数,则全省耕地总面积为3109092亩余,军屯田土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42%。明王朝在实施军屯的同时,还广泛地发展“民屯”。“民屯”是军屯的一种补充形式。“民屯”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凡移民垦田,招募流民或罪徙者垦种皆称为“民屯”,归所属州、县管理;另一类是所谓的商屯。明代中期主要是“商屯”。随着屯田制的推行,中原汉民大规模进入云南,边屯文化随之应运而生。“屯田制在云南的推行招来了四五十万汉族劳动人民,他们对云南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永胜边屯文化最具代表性
    永胜地处滇西北中部,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冲,三面环江,境内有波光潋滟的程海,物产丰富的坝子,因而开发甚早。永胜世居的少数民族有傈僳、彝、纳西、白、回、普米、傣、藏、苗、壮等10余种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和价值。早在西汉以前,这里就已获得了相当的发展,汉唐时期,中原文化就已传播到永胜,积淀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
    世守高氏为云南传播中原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始祖高定,祖籍江西吉州庐陵县井冈村,蜀汉时任越嶲郡守;其24世裔高方为善巨郡守,助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封为岳侯,云南八府四郡为其世袭领地;元代,高氏41世、北胜知府高斌祥兴建北胜府衙,同时组织亲军建小吉都兵寨,一开土司屯戍之先河;其49世高承祖将其亲军移驻营盘,为创建他留文化奠定先基,随后世守高斗光建他留城堡并为他留人定名,为他留文化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永胜自洪武十五年归入大明版图后,在“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主”的方针推动下,学校教育发展起来。明清两代,永胜在云南省和滇西北地区的文化教育方面创造了殿试进士第一、征辟神童第一、名列全国教科书为云南第一、孝义著述第一、高科名宦第一、王公府第授徒第一等六个第一。经过数百年的民族大融和,崇尚文化逐渐成为永胜人精神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永胜各地,以诗、书、画、联为代表的汉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保存了数百年的优良传统,以民歌、舞蹈、传说、小调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澜沧卫(今永胜县)是云南三十六卫所之一。洪武二十八年(1395)九月,朝廷调云南中卫于北胜州,置澜沧卫。在那一时期进入永胜“寓兵于农,屯民实边”的中原汉族军民共约一万五千余人。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屯垦戍守,以经济效益及军事意义并重,在地处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期纳坝子中段,两山夹峙的清水设驿站。明代以来,永胜汇中原多省文化于一地,清水逐步发展成了滇西北的“科甲之乡”。在永胜境内,金榜题名或仕途畅达、名声显赫者,又以清水为最。由于明清两朝清水文人辈出,清代曾经朝廷批准,在清水设“文道碑”,立碑后“武官到此下马、文官到此脱帽”。明清时清水的物产经济曾达到一个鼎盛时期,市场繁荣商贾云集,这里就是永胜向南过金江古渡,出大理、达保山、出使国外的必经站口。清水形成了一个商贸集镇,一条长达两里的街道由南到北,贯通全村,街道两旁,铺面摩肩接踵,小巷曲折幽深,“四合五天井”、“三方一照壁”的“金包银”墙面封火山墙,雕刻精细,彩绘美观大方文雅的民居鳞次栉比。儒学、义学、私塾、官驿、官仓、寺庙齐备。
    永胜还有蔚为壮观的国家级古地震遗址文化和以程海螺旋藻为代表的生物资源文化,都是永胜的个性特征。永胜土地富饶,山川灵秀,有许多胜境奇观。如锦绣成林,奇蔬异卉的“东圃群芳”;窗开山色里,人坐水声中的“灵源胜境”;千村桑竹,万家烟树的“西关远眺”;堤畔人家总种荷,花香十里舞风多的“龙潭莲锦”;倒泻银河下峡流,天垂匹练落中洲的“秋霖瀑布”;碧海连天翠欲流,还讶晶宫宝炬浮的“程海渔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土林奇观”;明代杨慎状元留下千古名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金江古渡。
    毛氏宗祠文化中的国学内涵
    清康熙初年,毛太华后裔改扩建毛氏宗祠,它与韶山毛氏宗祠一脉相承,将国学精华贯通其内。宗祠大门楹联“注经世业,捧檄家声”,以及宗祠各厅堂匾联都标有如下名言或内容:“洁廉世望、风雅诗宗”、“捧檄而往,脱颖而来”、“研经门第”、“洁廉以望”等,都是毛氏宗族的传承经典。“脱颖而来”,指战国赵相国平原君门客毛遂自请出使楚国,说服楚王联合抗秦的故事。后比喻有才能者终能自显,建功树勋。永胜各地大门或中堂对联凡标明“注经”、“捧檄”、“脱颖”的字样或内容,一看就知道是毛氏门第。
    毛泽东世家的总堂号是毛氏族谱上的“西河堂”,“西河”是姓氏郡望;永胜、韶山毛氏宗祠正殿门匾“敦本堂”是分堂号,源于其始祖毛太华。敦,指厚,勉力,督促;同憝,恨恶,《荀子·议兵》:“百姓莫不敦恶,莫不毒孽”;治理,《诗·鲁颂·閟(bi)宫》:“敦商之旅,克咸厥功”,郑玄笺:“敦,治;旅,众;咸,同也。”本,指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如溯本穷源。《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敦本”集中概括了毛氏家族兴建宗祠的根本目的,就是敦促子孙不忘其本,追本溯源。永胜、韶山毛氏宗祠中堂黑漆巨匾高悬“聪听彝训”,寓意尤深,垂范千秋。“聪听彝训”的“彝”,辞书注释为法度,常规,一定的道理。《诗经·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彝训,旧谓尊长对后辈训诲的话。《尚书·酒诰》:“聪听祖考之彝训。”孔传:“言子孙皆听父祖之常教。”
    毛氏宗祠匾额联语生动地体现了这个古老、伟大的家族的优良家风和文化内涵。让人不由自主地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交错中,去深深遐想一代伟人指点河山、啸傲风云的雄伟气势,充分显示了边屯文化底蕴。
    作者 简良开 中共云南省永胜县委宣传部
    原载2012年第1期《社会主义论坛》“文化视野”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这个小百姓冬天难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22 09:17
  • 签到天数: 164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4921

    主题

    8741

    帖子

    40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简氏义工

    Rank: 8Rank: 8

    积分
    406555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05:59:02 | 只看该作者
    珠藏川自媚,玉蕴山含辉
    这个小百姓冬天难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0-31 17:45
  • 签到天数: 106 天

    [LV.6]常住居民II

    89

    主题

    674

    帖子

    303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35
    板凳
    发表于 2015-9-5 07:53:35 | 只看该作者
    开老,学问大,学习!
    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